正文 第6章人性問題——員工是人,不是機器(3 / 3)

請教的人聽了郭翁這番話,不解地問:“那為什麼別人種樹總不如你呢?區別在哪裏呢?”

郭翁說:“有區別。其他種樹的人不了解樹木的本性,種植時令樹根卷曲,不知用原土而換用新土,培土不是超過限度,就是不足。有的種樹人,對樹木過分愛撫;過多地擔憂,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經離開又要回頭看一看,甚至還用指甲劃破樹皮來檢驗它活著還是枯死了,搖動樹幹來看一看栽得是鬆是緊。這樣做樹木無法順著自身的天性生長,不死也長得不好。這些人種樹就不如我。他們雖說是愛樹,其實是害它;雖說是關心樹,其實是破壞它。”

大道理:順著樹木的本性任其生長,既不能草率從事,也不必過分折騰。管理者也要順應人的本性來管理,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摘帽子的方法

在半個世紀前的歐洲,電影是一種非常時髦的玩意兒,大大小小的電影院裏,總是擠滿了看電影的觀眾。而在其中的一間電影院裏,卻出現了一個小麻煩。因為總有一些年輕的女孩,在欣賞電影時還戴著大帽子,擋住後麵觀眾的視線,引來了不少投訴。於是,有人建議老板發出一道禁令,禁止觀眾戴帽子。但由於戴帽子是當地女性的一種風俗,老板想了一會說道:“這樣做不太好,為了票房著想,隻能用提倡的方法。”

於是,等到下一場電影開始的時候,在銀幕上特意打出了這樣一行通告:“凡年老體弱的女士,允許戴帽觀看電影,不必摘下。”

這樣一來,所有的帽子,都立即被摘下。

大道理:有時候采用禁止的方法,或許效果並不明顯。如果順應人性,運用引導的方式,相信效果會更好。

◎知人之明

大正十二年,也就是關東大地震那年。年末的一天,鬆下先生進工廠的鍛冶車間,看到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小師傅正在開著車床,便問他是從哪裏來的。“我是H工廠的,借用一個車床。”他回答。這個留著長發,看上去不像是鍛冶車間的工匠,乍一看倒像是搞美術的學生。H工廠是鬆下的委托加工廠,按約定有緊急的修理業務或用車床時可以隨時使用鬆下的鍛冶車間。這個年輕人遇上了東京大地震,來這裏求職,說是最近剛進了H工廠。觀察了一會兒他幹活的樣子,鬆下覺得他手腳麻利,動作在行,有熟練的技術。

幾天後,鬆下見到H工廠的老板時想到了這個青年人。

“那人不行,不滿太多,對我廠裏的事情全是意見!”聽到這話,鬆下覺得很有意思,馬上就把那個青年約來聘用了他。這個22歲的青年就是後來的鬆下副社長中尾哲二郎。

大道理:我們不希望別人片麵對待自己,也不要片麵地對待別人。因為對方的脾氣性格、生活習慣、言談舉止等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對其作出否定的評價,永遠是不可取的。

◎領導的秘訣

有一個人,從小就非常渴望成為領導者,等他長大成人後便進入了父親的企業工作。

幾年後,父親提拔他做經理,他擔心不能勝任,於是就問父親該如何領導。

他父親拿出一根30厘米長的繩子放在桌上,叫他兒子用手拿著繩子的一端向前推,看能不能讓繩子往前移動。

結果他怎麼向前推,繩子也不往前移,隻是歪歪斜斜地在原處扭動。

父親問兒子怎麼才能改變現狀?兒子拿著繩子,調了個方向,然後向前拉,繩子直直地向前走了,輕輕鬆鬆解決了這個問題。

父親問兒子悟到了什麼,兒子說:“做領導不能在後麵推,要在前麵拉。”

大道理: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領導就是做給別人看。說服別人不要用嘴巴,而是用你的行動來證明,這樣才能發揮領導的影響力。

◎心甘情願服從

教官向一班學員講授領導與管理。

他給學員出了一道題目,上麵寫著:

“現在請你來領導本班,令大家全部自動走出室外,切記:要大家心甘情願。”

第一位學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隻好回到座位上。

第二位學員是這麼做的:“教官要我命令你們出去,聽到沒有?”沒人動。

第三位學員這麼做:“各位,教室要打掃,請各位離開!”但仍有一些人留在室內。

第四位學員看了紙片上的題目一眼,微笑著對大家說:“好了,各位,現在下課了,可以開飯啦!”

沒過幾秒鍾,全教室裏的人都走光了。

大道理:要想讓大家心甘情願地服從,必須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掛上鉤。

◎升遷問題

北京某大集團公司下屬一家賓館,集團公司總經理聘請了一位24歲大學剛畢業的女士擔任賓館總經理,原來的單位正副經理都做了副手。總經理的本意是破格提拔人才,這位女士也確有才華,有能力,有幹勁,但4位副手並不買賬,女士孤掌難鳴,工作打不開局麵。總經理一怒之下將5位副經理全部免職,女士自感呆不下去了,自己聯係調某賓館任部門經理也離開了。

大道理:升遷太快,對工作、對本人都沒好處。要有適當的過渡培養階段,不要破壞管理的基本原則——逐級晉升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