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秘書是個學者型的人物,他對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對他的批評他也不敏感,但是他是世貿專家,他對世貿問題簡直像著迷一樣,所以在龍永圖脾氣非常暴躁的情況下,在龍永圖當時難以聽到不同聲音的情況下,有那位禁罵的秘書對龍永圖就顯得分外重要了。
世貿談判成功以後,龍永圖的脾氣好多了,稀裏糊塗的秘書已不再適合龍永圖的“胃口”,於是龍永圖很快把他送走了。
大道理:一位卓越的領導,非常清楚什麼時候什麼人最適合什麼工作,什麼時候該用什麼人,什麼時候不該用什麼人。管理者的任務,就是找到合適的人,然後擺在合適的地方,鼓勵他做好一件事。
◎古木與雁
一天,莊子和他的學生在山上看見山中有一棵參天古木因為高大無用而免遭砍伐,於是莊子感歎說:“這棵樹恰好因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晚上,莊子和他的學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做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裏的仆人說:“家裏有兩隻雁,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將那一隻不會叫的雁殺了來招待我們的客人。”
莊子的學生聽了很疑惑,向莊子問道:“老師,山裏的巨木因為無用而保存了下來,家裏養的雁卻因不會叫而喪失性命,我們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這繁雜無序的社會呢?”
莊子回答說:“還是選擇有用和無用之間吧,雖然這之間的分寸太難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規律,但已經可以避免許多爭端而足以應付人世了。”
大道理:一個對其他企業相當有用的人對自己來說不一定有用,而把一個看似無用的人擺正地方也許就能為你創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收益。聰明的領導願意發現人才的優點,使得人盡其才,盡量避免人才浪費。
◎買驢
有個人要買驢,但不知那頭驢的品性,就先牽來試用兩天。他把驢牽到自家牲口棚,和已有的三頭驢係在一起。這三頭驢,一頭勤快,一頭懶惰,一頭善於討好,人人對此了解得一清二楚。
這新買的驢子被牽回家後,不和別的驢子站在一起,隻走到那頭好吃懶做的驢子旁邊。買驢人見狀,二話沒說,馬上又牽著這頭驢子回到市場上去。“你還沒有好好試試呢。”賣驢的人說。“不必再試了。”買驢的人回答說,“現在我知道它是什麼樣的驢了。”
大道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觀察和使用人才時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樊姬之力
楚莊王主持朝會處理政事很晚才結束。樊姬走下台階迎接他,說:“為什麼這麼晚才結束,不饑餓疲倦嗎?”
莊王說:“今天聽到忠誠賢明臣子的進諫,不覺得饑餓疲倦。”
樊姬說:“大王您所指的忠賢大臣,是諸侯國中的賓客呢?還是國人中的哪一位?”
莊王說:“就是沈令尹。”
樊姬聽後掩住嘴巴發笑。莊王說:“你發笑是什麼原因呢?”
樊姬說:“我侍奉大王,主管沐浴,執掌梳洗工具,整理臥席,已有11年了,然而我總是派人到齊國、鄭國之間,選拔美女進獻給大王。現在,與我地位同等的有10人,比我賢明的有兩人。我難道就不想專擅大王的愛寵嗎?我是不敢以個人的欲望來遮蔽他人的美好啊。我想要大王見得多就是更能識辨人。現在沈令尹輔佐楚國多年了,沒有見過他舉薦賢明的人而貶掉無能的人,怎能稱得上是忠賢呢?“
莊王第二天朝會時,將樊姬的話說給沈令尹聽,沈令尹離座起立,向楚莊王舉薦孫叔敖。叔敖治理楚國三年,楚國就成為霸主。楚國史官執筆在簡策上記下:“楚國之所以成為霸主,是樊姬出了力啊。“
大道理:不能發現、舉薦一流人才的人,自己就不能算是一流人才。
◎莊子與國王的對話
莊子拜見魯哀公。哀公說:“我們魯國有很多儒士,可是卻很少有人以先生為榜樣。這是為什麼?”莊子答:“這是因為魯國真儒士太少了。”哀公問:“魯國穿儒服之人到處可見,何言其少?”莊子答:“據我所知,真正的儒士未必穿儒服,穿儒服未必是儒士。如你發布命令,‘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如穿儒服,則判死刑!’你看結果如何?”
在魯哀公下此命令之後五日內,真的見不到有人穿儒服了,唯獨一人穿儒服立在皇宮前。哀公召見,以國家政務詢問,對答如流,儼然具有無窮的知識和智慧。
於是莊子說:“偌大一個儒國隻擁有一位儒士,能說儒士多嗎?”
大道理:莊子與魯哀公的分歧,在於莊子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質,而哀公則隻注重表麵現象,為現象所蒙蔽。學曆不等於能力,不要為此走了彎路。
◎孔子誤解顏回
《呂氏春秋》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時,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沒有飯吃,長達七天隻靠吃野菜為生,到了第八天,顏回從外麵討回一些大米為老師孔子煮飯,當飯香撲鼻而來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抓了一口飯吃。
飯煮好了,顏回為老師獻上飯食。
孔子起身對顏回說:“我夜裏夢見先師,請你把幹淨的飯先祭祀給先師吧!”
顏回說:“飯是幹淨的,剛才有煙塵掉在飯裏,我已把它都抓來吃了。”
孔子愧想:自己冤枉了學生顏回,盡管話沒說出來,但他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太相信自己的揣測了,看來眼睛與揣測的心都是靠不住的。
大道理:老板如果總是懷疑經理人有異心,那他就一定能找到“蛛絲馬跡”。所以,與其“觀人”,不如先“觀己”。隻有內心平和澄淨,我們才能客觀地看待別人。
◎身邊的“和尚”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田鏡的人,他是魯哀公的近侍,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得不到重用。
一天,田鏡向魯哀公提出辭職,並表示:“我將不做家雞,而做天鵝飛去,翱翔天空。”
哀公問何意,田鏡答:“您天天看到大公雞,它頭頂紅冠,擁有文采;腳有銳距,手有武功;麵對強敵,奮起抵抗,有勇有謀;見食物,則喚伴分享,擁有愛心;守夜報時,從不懈怠,擁有誠信。可為美德顯矣!但您殺而食之。何以如此?因它近在咫尺,食之如探囊取物。而天鵝展翅高飛千裏,您偶遇則愛之有加,並予美食,極為寵愛,因為它來自遠方,別無他矣!”說完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