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留人問題——讓員工感覺有奔頭(1 / 3)

◎木桶的容量

管理學中有個木桶原理: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麼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於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木桶,除非這個企業人浮於事,否則每一個員工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這個企業的最大競爭力往往不隻取決於某幾個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取決於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環節。

而員工則好比是木桶的桶底,這個桶底是由員工的人文素養及他所掌握的各項專業知識和技能構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堅固無缺的,那麼當木桶的容量隨著木板的加長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桶底便開始泄露,嚴重的情況下桶底會開裂甚至會脫落而令木桶整個崩潰。

大道理:企業的“木桶”容量要增大,員工的培訓就必不可少。因為,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組織有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幾乎沒有一種外力能搶走你這個優勢。

◎造人先於造物

有一次,鬆下電器舉辦了一期人事幹部研討會,與會者都是各部門的人事主任、人事課長。鬆下幸之助到會講話,他單刀直入地發問:“在拜訪客戶的時候,如果客戶問你們,鬆下電器到底是製造什麼產品的公司,你們都怎麼回答?”業務部的人事課長A君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那我就回答對方,鬆下電器是製造電器產品的。”“像你這樣回答是不行的。你們這些人腦子裏裝的是什麼呀?”鬆下幸之助的訓斥突然響徹整個會場。

這難道錯了嗎?難道公司不是製造電器產品的嗎?與會者大多數莫名其妙,遭訓斥的A君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鬆下先生拍打著桌子怒氣衝衝地說道:“你們這些人不都是在人事部門任職的嗎?如果有人問你們鬆下電器是製造什麼的,你們要是不回答鬆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並且兼做電器產品的話,就表示你們對人才的培育一點都不關心,就是嚴重瀆職。”

大道理:造人先於造物。公司要發揮全體員工的勤奮精神,必須使他們在生活和工作方麵都安定起來。“高效率、高工資”是公司的理想,雖然不能立即達到,但要盡一切努力去實現。

◎小事入手

有一師父,凡遇徒弟第一天進門,必要安排徒弟做一例行功課——掃地。過了些時辰,徒弟來報告:“地掃好了。”師父問:“掃幹淨了?”徒弟回答:“掃幹淨了。”師父不放心,再問:“真的掃幹淨了?”徒弟想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掃幹淨了。”這時,師父會沉下臉,說:“好了,你可以回家了。”徒弟很奇怪地說:“怎麼剛來就讓回家?不收我了?”“是的,是真不收了。”師父擺擺手,徒弟隻好走人,他不明白這師父怎麼也不去全盤檢查了解情況,就不要自己了。

原來,這位師父事先在屋子犄角旮旯兒處悄悄丟下了幾枚銅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掃地時發現。大凡那些心浮氣躁,或偷奸耍滑的後生,都隻會做表麵文章,才不會認認真真地去掃那些犄角旮旯兒處的。因此,也不會撿到銅板交給師父的。

師父正是這樣“看清”了徒弟,或者說,看出了徒弟的“破綻”——如果他藏匿了銅板不交師父,那破綻就更大了。不過,師父說,他還沒遇到過這樣的徒弟。貪婪的人是不會認真地去做別人交付的事情的。

大道理:考察一個人要善於從小事入手。因為,越是在一些小事的處理方式上,越可以洞察人的本質。

◎皇帝借錢

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當政期間,揮金如土,窮奢極欲。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路易十四為滿足其揮霍享用的需要,便向銀行家貝爾納爾借錢。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貝爾納爾早已風聞此事,傲氣十足。錢要借,國王也不能卑躬屈膝吧?路易十四左思右想,設下一計:

有一天下午,國王從馬爾利宮走出來和經常陪同他的宮廷人員一起逛花園。他走到一幢房子門前停下來,那座房子的門敞開著,德馬雷正在裏麵舉行盛宴款待貝爾納爾先生。當然,這桌宴席是事先奉國王之命準備的。

德馬雷看見國王,急忙上前行禮。路易十四滿麵笑容,故作驚訝地看著他們說:“啊!財政總監先生,我很高興看到你和貝爾納爾先生。”國王又轉向後者說:“貝爾納爾先生,你從來沒有見過馬爾利宮吧,我帶你去看看,然後我把你再交給德馬雷先生。”

這是貝爾納爾沒有想到的事,他感到非常幸福和榮幸。貝爾納爾跟在國王身後到養魚池、飲水槽、在塔郎特小森林和葡萄架搭成的綠廊等處遊玩了一遍。

國王一邊請貝爾納爾觀賞,一邊滔滔不斷地說了些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慣用的漂亮話。路易十四的隨從知道他一向少言寡語,看到他如此討好貝爾納爾感到驚奇。

遊玩之後,貝爾納爾極度興奮地回到德馬雷那裏,他讚歎國王待他如此厚意,說他甘願破產也不願讓優雅的國王陷入困境。

聽了這番話,德馬雷趁著貝爾納爾心醉神迷的時候,提出了向他借600萬元巨款的要求,貝爾納爾欣然應允。

這600萬元不是一筆小數目,路易十四如願以償,當然靠的是皇帝的麵子,但也與他的策略有很大關係。話說回來,銀行家完全可能曆數自己的種種困難和麻煩,以此拒絕搪塞。

大道理:一旦接受人家好處,占了人家便宜,再拒絕人家,就不好意思開口了。中國人重人情,講麵子,“滴水之恩必以湧泉相報”,聰明人運用這一戰術,往往一發命中,百試百靈。

◎零件

客廳中一架巨大的掛鍾滴答滴答地響著。在一個夜裏,突然聽見一陣啜泣聲,於是客廳的家具們到處尋找聲音的來源,原來是秒針在飲泣。

秒針哭著說:“我好命苦啊。每當我跑一圈時,長針才走一步,我跑60圈時短針才走5步。一天我需要跑1440圈,一星期有7天,一個月有30天,一年有365天……我如此瘦弱,卻需要分分秒秒地跑下去,我怎麼跑得動呢?”

旁邊的台燈安慰它說:“不要去想還沒來到的事情,你隻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你將會走得輕鬆愉快。”

大道理:社會就如同一部機器,每個人都是一個零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對於整部機器而言,每個零件都很重要,都缺一不可。管理者的任務就是把這些零件合理匹配好,保證永遠準時。

◎野羊的選擇

天黑了,張姓牧羊人和李姓牧羊人在把羊群往家趕的時候,驚喜地發現每家的羊群頭數都多了十幾隻,原來一群野山羊跟著家羊跑回來了。

張姓牧羊人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丟呀。於是紮緊了籬笆,牢牢地把野山羊圈了起來。李姓牧羊人則想:待這些野山羊好點,或許能引來更多的野山羊。於是給這群野山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草料。

第二天,張姓牧羊人怕野山羊跑了,隻把家羊趕進了茫茫大草原。李姓牧羊人則把家羊和野山羊一起趕進了茫茫大草原。

到了夜晚,李姓牧羊人的家羊又帶回了十幾隻野山羊,而張姓牧羊人的家羊連一隻野山羊也沒帶回來。

張姓牧羊人非常憤怒,大罵家羊無能。一隻老家羊怯怯地說:“這也不能全怪我們,那幫野山羊都知道一到我們家就被圈起來,失去了自由,誰還敢到我們家來呀!”

大道理:很多企業都通過硬性措施囚禁人才。其結果是留住了人,也沒能留住心,到頭來依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其實,真正能留住人才的,是在事業上給予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製度上的來去自由。

◎鸕鶿罷工

一群鸕鶿辛辛苦苦跟著一位漁民十幾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腿腳不靈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魚的數量越來越少。迫不得已,漁民又買了幾隻小鸕鶿,經過簡單訓練,便讓新老鸕鶿一起出海捕魚。很快,新買的鸕鶿學會了捕魚的本領,漁民很高興。

新來的鸕鶿很知足,隻幹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對自己這麼好,於是一個個拚命地為主人工作。而那幾隻老鸕鶿就慘了,吃的住的都比新來的鸕鶿差遠了。不久,幾隻老鸕鶿瘦得皮包骨頭,奄奄一息,被主人殺掉燉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