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哲學
米查爾·安格魯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魯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參觀者解釋——為什麼自這位參觀者上次參觀以來他一直忙於一個雕塑的創作。他說:“我在這個地方潤了潤色,使那兒變得更加光彩些,使麵部表情更柔和些,使那塊肌肉更顯得強健有力。然後,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顯得有力度。”
那位參觀者聽了不禁說道:“但這些都是些瑣碎之處,不太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許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這些細小之處使整件作品趨於完美,而讓一件作品完美的細小之處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大道理: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家總是於細微之處用心、於細微之處著力,隻有不停地關注小事,日積月累,才能漸入佳境,出神入化。
◎磨刀與效率
一個伐樹的工人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可他發覺自己的伐樹數目卻日漸減少。他開始想,一定是自己的工作時間不夠長,所以他除了睡覺和吃飯,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伐樹,但他每天伐樹的數目反而有減無增。他迷惑了。
一天,他把他的苦惱說給他的主管聽,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頭若有所悟地說:“你是否每天都用這斧頭伐樹呢?”工人認真地說:“當然了,這是我從開始伐樹工作以來,一直不離手的工具呀。”主管關心地問他:“你有沒有磨快這把斧頭再使用它呢?”工人回答他:“我每天勤奮工作,伐樹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磨利這把斧頭?”
主管接著說:“你可知道,這就是你伐樹數目每天遞減的原因?你沒有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又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呢?”
大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不磨刀就等於沒有刀。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裏調來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後,便躲在裏麵難得出門。那些緊張得要死的壞分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裏是個能人,根本就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了,新主管卻發威了,壞分子一律開革,能者則獲得提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個月前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換了一個人。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後致辭:相信大家對我新上任後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對院子全麵整頓,雜草雜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訪,進門大吃一驚地問,那株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居然把牡丹當草給割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加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卻是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這個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大道理:要真正了解一個員工,需要長時間的持續觀察。隻有通過細致徹底的觀察,才能正確評估出他們的價值,並給予合適的工作。
◎各就各位
某知名作家去報社就職,結果沒幾天自己便主動辭職。這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寫稿子,而是他的確不懂怎樣把報紙辦得令讀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覺比寫小說還累。於是,作家繼續拿起他的筆寫小說。
老板在用人上同樣會遇上像作家這樣的人才,他們的確是那類很優秀很出眾的人才,隻是由於他們對某些事務或某類工作不熟悉,操作起來不僅顯得吃力,也顯得被動。有的人適合搞科研,有的人適合做管理,有的人喜歡習文,有的人酷愛練武。一個優秀的領導,應該清楚地了解其下屬的所長,讓他們各就各位,各司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