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才而用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十分重視憑業績使用人才。一是對待福特家族成員,福特二世嚴格按照“貴以授爵,能以授職”的原則,不講情麵,不讓家庭庸人之輩充斥要位。
他說:“最高職位是不能遺傳的,隻有靠自己去爭取。”1979年,他的弟弟比爾退休時,亨利·福特二世鄭重其事地宣布:“比爾的表現太令人失望了。”因而,沒有將總裁的職位傳給福特家族成員,而是交給了非福特家族的考德威爾。二是對待“功臣”不搞一勞永逸,堅持憑業績取人。
艾柯卡在1960年代為開拓福特汽車市場立下了赫赫戰功,福特按績取人,將他提升為公司總經理。但到1970年代中期,艾柯卡的優勢已經讓位於考德威爾時,福特二世又讓考德威爾取代艾柯卡坐上了總經理的位置,以推動公司的發展。
大道理: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決策者“不講情麵憑業績取人”,希望歸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為此,更需要領導者有識才慧眼,愛才熱忱,思才渴望,容才大度。
◎點石成金
公司決定任用一個曾被勞教過的工人當分廠的廠長。這事在公司內掀起軒然大波。原來,公司經理在調查這個分廠時發現,這個分廠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組裝電鍍表10~16隻,而在這個曾被勞教過的工人任組長的小組平均組裝水平是40~50隻。公司經理頂住壓力,任用了這個曾有劣跡的人。
他走馬上任後,整個分廠的平均組裝水平很快達到每人每天40隻。有的人不服氣。“勞改犯也能當廠長,別人都可以當廠長了。”公司經理理直氣壯地反駁:“你能把組裝水平從10隻提高40隻嗎?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人!”
大道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人有長處,也有短處。才能與缺點對於一個人來說,常是一個動態的、曆史的概念。缺點不會凝固在一個人的身上,才能則會在實踐中逐步提高。
◎從大哥到大業
劉邦是出身於農民的一介布衣,純粹的庶民階層。
劉邦長大後,不願從事尋常百姓的工作,反倒結交了眾多遊俠,因為他常常替別人著想又為人大方,所以在遊俠中被尊為大哥。到了30歲時,試作官吏“泗水亭長”。但他並不以此為然,當他見到秦始皇出巡的行列時,大大歎了一口氣,說“大丈夫應該像這個樣子”。於是,從此廣交各路豪傑,立下大誌,爭取若幹傑出人才為他服務,終於打敗項羽,成就了帝王大業。
大道理:一個公司要向前發展,一個主管要創造業績,離不傑出人才的輔佐。作為公司主管,應廣納人才,為自己服務,協助自己開創大場麵。
◎西武對話錄
日本經濟評論家成島忠昭在其所著《西武企業集團》中,曾經記下了堤義明與他哥哥堤清二的一段對話。對話的內容如下:
義明:我不喜歡采用所謂的聰明人。
清二:我倒不這樣想。
義明:哈哈,你是東京大學出身,我是早稻田大學畢業的,因此我們用人觀點不同。
清二:不過,東京大學出身的人也有不入流的水貨分子。
義明:我倒用了很多沒有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的才幹表現得都不錯。
清二:我的15位職員中,頭腦比我好的,據我自己計算,就不下10人。
義明:你時常有經營上麻煩,可能就因為你用了太多自以為自己聰明的人,我的公司裏,一概不用這樣的人。我覺得所謂聰明人,時常是公司裏製造麻煩問題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