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如果沒有讚揚和鼓勵,任何人都會喪失自信。我們大家都有一種雙重需要,即被別人稱讚和去稱讚別人。讚揚別人,你就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同。
◎給予與怨恨
《戰國策》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中山國君宴請都城裏的軍士,有個大夫司馬子期在座,隻有他未分得羊羹。司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國,勸說楚王攻打中山國。中山君被迫逃走,他發現,逃亡時有兩個人拿著戈跟隨在他後麵,寸步不離地保護他。中山君回頭問這兩個人說:“你們是幹什麼的?”兩人回答說:“我們的父親有一次快要餓死了,你把一碗飯給他吃,救活了他,我父親臨終時囑咐我們:‘中山君如果有難,你們一定要盡死報效他。’所以我們決心以死來保護你。”
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歎:“給予,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正當別人困難時;怨恨,不在於深淺,而在於恰恰損害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逃亡國外,也因一碗飯而得到兩個願意為自己效力的勇士。”
大道理:給予,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正當別人困難時;怨恨,不在於深淺,而在於恰恰損害了別人的心。所以,不在別人知足時給予,亦不在別人傷心時點火。
◎胯下之辱
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買賣經商。整天隻顧研讀兵書,最後一天兩頓飯也沒有著落,他隻好背上家傳寶劍,沿街乞討。
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說罷雙腿叉開,立了個馬步。眾人一哄而上,且看韓信如何動作。
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彎腰趴地,從屠夫褲襠下麵鑽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爭奪天下,威名四揚。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假如他當初爭一時之氣,一劍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處置,則無異於以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命。假如他當初圖一時之快,與淩辱他的屠夫鬥毆拚搏,也無異於棄鴻鵠之誌而與燕雀論爭。韓信深明此理,寧願忍辱負重,也不願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棄自己長遠的前程。
大道理:這樣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讓中另謀進取;不是逆來順受、甘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時機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潛龍衝騰而起,施展才幹,創建功業。
◎下屬的保護人
某科長由於動輒指責下屬,深受科員的鄙視。某天,科長的上司——也就是處長,怒氣衝衝地跑進科長辦公室裏,無視科長的存在,指著寫報告的人說:“寫的什麼報告?”此時,那位常指責下屬的科長卻適時地站了出來說:“是我要他這樣寫的,責任由我來負!”
從此以後,該科氣氛完全改變過來了,科長雖仍如同過去一般動輒破口大罵下屬,但科員對科長的態度卻已與從前大為不同。因為,他們意識到:“科長是真的在替我們設想。”
令人驚異的是,經過此事後,處長更加重用這位科長,並對他說:“你早該這麼做了!”後來這位科長是在同期進入公司的職員中最快升為處長的人。
大道理:教導者經常會處於兩難的境地,有時得不到保障,員工又好比隻是掛名在公司的自由契約者;而當發生意外時,如果能夠得到上司的庇護,他們在心理上無疑將獲得巨大的安慰。
◎平常心
山中大王老虎要出遠門,想來想去,最後把猴子叫來,說:“我出門在外的時候,山上一切就交給你來掌管吧!”
猴子平時在山上遊蕩慣了,到處攀爬,和其他猴子一起嬉戲,一時間要做代理大王還是找不到感覺。這隻平凡普通的猴子開始想辦法,揣摩威風凜凜的老虎的心理,模仿它的神態和舉止,提高嗓門,盡量讓自己顯得威嚴莊重。猴子真的很聰明,不久它真的像大王了,因此以前和它一起玩耍的猴子都對它敬重有加,甚至誠惶誠恐。它自己也特別滿意,感慨地說:“做大王真過癮!”
過了一段時間,老虎回來了。猴子開始苦悶起來,自己畢竟還是猴子,可是它怎麼努力也難以恢複到以前。它的同類開始討厭它,因為它還是一副大王的架子,甚至對它們頤指氣使,在它們麵前喜怒無常。
平凡的猴子痛苦地對同伴說:“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對我尊敬些呢!畢竟我也是做過大王的!隻是恢複到平常太難了,我看,你們是不可能理解的!”
一隻小猴子天真地說:“可是你說這句話的時候還像大王呢!”
大道理:高高抬起的頭顱不一定能成為旗幟,關鍵是你的雙腳踩得有多堅實。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應該以自己的實力為基礎建立威信,他能注意到別人內心的情感和思想,能真誠地麵對他人,做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