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概論(三)(2 / 3)

要做好學生工作,就必須從情感上貼近學生,從心理上贏得學生。要讓學生把你當作生活中的朋友、困難時的親人、學習上的導師來對待。隻有這樣,學生才能向你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才能接受你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工作者才能引導學生把自我實現的奮鬥目標融入到奉獻社會的根本目標中去。

(二)學生工作的特點

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複雜係統的工作。相對於其他工作而言,它有如下三個特點。

1.導向性

學生工作不是純事務性工作,也不是純管理性工作。根據德育大綱,在人的全麵發展中,學生工作主要解決的是思想政治方向問題。學生工作始終要把政治方向擺在首位,牢牢抓住為誰培養人這一關鍵性問題。學生工作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工作中著眼於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科學的行為方式,從而有效地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上來。

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曆史重任。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和培養好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根本要求,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對於全麵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麵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因此,學生工作者應當站在曆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學生工作的重要性,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工作首位。

2.主體性

學生工作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和特殊性。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為第一要務,這必將要求學生工作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服從和服務於學校培養人才的中心工作,建立起一個既統一領導又分工合作,既自主又開放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工作格局。這個格局包括三個教育活動層次,一是馬列主義理論教育、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實踐活動三位一體的教育體係;二是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位一體的教育體係;三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係。在這個新的格局中,學校應處於組織實施的中心地位。

在這個格局和過程中,學生工作既要注重對學生的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個體意誌品質和獨立自主精神的塑造,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鼓勵和支持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會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判斷、自我選擇,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為學校發展、社會進步、學生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當前尤其要注意做好四個方麵工作。一是善待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與自由;二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認識和選擇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由精神;四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和體驗社會。

3.開放性

麵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科技等占優勢的壓力和西方意識形態的長期滲透,麵對經濟因素在社會作用中的凸顯和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滲透,麵對自主意識在人們觀念中的強化和開放多元社會的複雜易變,學生工作必須是一個開放性的係統,建立起既適應又超越社會需求的教育模式,既統一又滲透於各個領域的工作體係,既自主又開放的工作機製。廣泛地將學生工作滲透於學校的教育、管理、服務等各項活動中,對教育的辦學方向起著動力、保證、促進作用;對教育對象的知識內化為能力、素質起著催化、轉化、塑造的作用;對各種教育載體起著統一、協調、整合的作用;對教育環境的建設和優化起著評價、改造、創造的作用。

學生工作必須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建立起良性互動的機製,在開放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促開放,使學生工作不斷適應變化的新形勢,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

(三)學生工作的任務

高校學生工作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學校的傳統、曆史、文化、辦學目的、地理位置、師生組成以及學生工作者等。盡管如此,但對大多數高校來說,學生工作的任務是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就這些任務而言,有些是針對社會的,有些是針對學校的,有些是針對學生本人而言的。對社會而言,學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責任有:

1.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曆史和國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傳統。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覺維護祖國的榮譽、獨立、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聯係起來,視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立誌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而奮鬥,做一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

2.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學會識別和抵製各種背離黨的基本路線的錯誤傾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製觀念。自覺維護和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正確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民主權利,自覺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知法、守法、用法,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

4.幫助學生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知識,逐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現象,識別各種社會思潮,正確認識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對學校而言,學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責任有以下幾點。

1.維護和解釋學校的價值觀念、辦學目的和有關政策。

2.參與對學校的管理,並對學校所作出的決定承擔責任。學生對學校經濟上的貢獻使得學生工作在學校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對學生的受教育情況和社會實踐進行評價,以改善學校的工作。學生工作部門應當經常地向其他主管部門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外活動等一些和培養學生質量、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務質量有關的情況,目的旨在更好地培養人才。

4.在學校製定或修改方針、政策時,提供有關學生情況的信息。

5.製定有助於校園安全和穩定的政策和方案,維護學校的穩定。

6.有效地管理和學生有關的人力和財力資源。

7.通過執行和完善學生行為準則來體現學校的價值觀念。要求學生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反映了學校的價值觀念。學生工作部門在執行和修訂學生守則的同時,也就把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價值觀念具體化了。

8.鼓勵和協助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在校園裏,凡是涉及到學生切身利益的方針政策,都應當有學生的參與討論。另外,在學校的各級行政管理、教學和科研以及生活服務部門,支持和協助學生承擔部分工作。

9.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加強相互聯係,幫助教學人員處理好師生關係。

10.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為學校排憂解難。

11.積極從事學術和專業活動。這裏的學術和專業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工作的學術和專業活動,目的是要學生工作人員能夠在自己的工作領域成為專家。

12.與地方和社會建立並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聯係。

13.協調學生工作部門和教學部門、服務部門以及學校一些其他主要部門之間的關係。

對學生個人而言,學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責任有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成功地適應大學生活。

2.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學會判斷。

3.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團隊意識,學會解決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