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幫助學生尋找完成學業所需的各種資源,如申請獎學金、助學金以及勤工助學等。
5.為學生的全麵發展以及素質的提高提供各種平台和機會。
6.鼓勵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麵對不文明遭遇。
7.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完成學業,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順利就業。
二、學生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學生工作者是教師還是黨政管理幹部?還是並列的兩種身份?在實踐中,角色定位並不清晰,甚至錯位,這既有人們認識上的偏差,也有學校內外部諸多客觀因素所致。有人認為:學生工作者負有重要的管理職責,但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幹部。學生工作者規範學生行為,對學生黨團、幹部、組織及社團都負有管理職責。然而,由於高校內部管理製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的現象仍舊存在,使得學生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虛位現象。一些對學生學習、生活、活動場所負有管理職能的部門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學生事務的職責,學生工作者往往成了“代職”者。
學生社區的日常衛生、秩序管理、食堂用餐秩序、繳費、醫療甚至課堂、閱覽室、電腦室、安全保衛管理等,都需要學生工作者的組織和參與,使學生工作者的日常管理事務過多、過雜,超出其職責範圍,客觀上造成了輔導員就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員的認識偏差。
學生工作者承擔重要的服務性工作,但不是學生各方麵服務工作的協調員。學生工作者必須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並為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育條件向學校提出積極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做好落實國家資助貧困生的各項政策、學生成長成才指導、就業指導與服務等。但由於高校後勤改革還不夠完善;生活適應能力較弱的獨生子女已成為大學生的主體;貧困生的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的物質和文化需求不斷豐富和提高;高校迅速擴大招生規模,與此相適應的學生教學、生活、課外活動場所以及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等因素影響,使得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麵的服務需求得不到較好的滿足,增加了學生工作者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也影響了學生工作者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工作效果。
學生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心工作的教師,但其職責有別於任課老師。就傳統的教師職責的定義“傳道、授業、解惑”而言,輔導員是教師;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學生工作者“是高等學校教師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工作者首先是教師。但是,學生工作者有別於任課教師,其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明顯不同於任課老師。高校學生工作者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寓教育於學生黨建和團建、日常教育管理與服務以及指導課外活動中。他們的基本職責包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學生黨建和團建、評獎評優、違紀處理、學生集體和組織管理、心理健康的谘詢與輔導等等。這些職責主要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質,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工作者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工作者通常都不是隻扮演一種角色,而是要同時扮演好幾種角色,這是由其工作性質、任務等所決定的,學生工作者的角色類型主要有四種。
(一)專家型
專家是指對某一門學問有專門研究的人;擅長某項技術的人。其職責是在某一個特定領域內,對各種問題有清楚的了解,並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具有全麵的知識,並在某一方麵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工作專家就是指在學生工作領域內,對學生工作特點、任務、方法和專業知識有深入研究,並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工作的開展,科學地探索學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的人。第一,學生工作者要解決學生工作中更深層次的問題。學生是一個個性多樣、情況複雜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有著方方麵麵的問題,比如心理健康問題、職業教育問題、戀愛觀的問題、貧困問題、價值取向問題、學習指導問題、法製教育問題、黨團建設問題等等。這些現實的問題要求學生工作者具有能力的全麵性和知識的多樣性,而這種要求也就決定了學生工作者必須大量地涉獵多方麵的知識,深入地思考各式各樣的問題,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努力成為學生事務方麵的專家。第二,學生工作者要對學生工作開展科學的研究。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製改革全麵推進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知識經濟的衝擊,素質教育的開展,高校擴招的影響以及高校本身的改革,都對學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嚴峻的挑戰,必然要求學生工作者的理論水平、知識結構、管理能力以及思想觀念跟上新形勢,適應新要求,能夠在工作中及時地解決新問題,取得新成效。因此,加強對學生工作科學性的研究,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麵。第三,學生工作者要對學生工作進行創新和實踐。江澤民同誌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製度在創新,管理在創新,技術在創新,教育也在創新。當前高等教育麵向未來、麵向知識經濟,全麵推行了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案,調整教學目標,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相關的理論研究及方法探討已有不少見諸於報刊,然而對於學生工作本身創新的理論探討卻不多見。就高校學生工作而言,如何引入新思維,采用新方法,適應新形勢,幫助青年學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如何為學生成才創造條件,提供服務,其實大有文章可做。
要成為學生工作的專家,就要求學生工作者在傳統工作的基礎上,積累工作經驗,還要根據時代的發展有所創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學習和總結。
不少國家的高校對學生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大都經過專業培訓取得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如美國各州都有一所大學設有高等教育學生行政專業,開設有後少年期心理、集體發展、谘詢工作中的測試使用、大學生谘詢工作實習、家庭關係心理學、精神衛生、學生人事管理教程、大學集體活動、學生宿舍大廳管理、大學組織及行政、大學財務行政等一係列融理論性、應用操作性於一體的多類課程。現在這個專業已發展成以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主的高層次,其培養目標是大學或學院負責學生工作的副校長、訓導長、男生部主任、女生部主任、學生顧問、指導員等。
(二)教師型
教師是指擔任教學的工作人員。傳統上的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在現代化的教育體製下,教師的一部分工作是由學生工作者來完成的。
1.學生工作者要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指導
學生工作者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思想教育對於當代大學生尤其重要,它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大學裏,學生工作者以黨員為核心,以黨支部為陣地,通過開展政治形勢教育和黨團建設,采用黨課、團課、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使大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更加清楚地認識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曆史重任。
2.學生工作者要從學習的方法、態度上對學生進行幫助
學生以學為主,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也很重要。學生工作者通過講座、座談等形式,使大學生確立專業思想,樹立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奮鬥的宏偉目標,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3.學生工作者要善於發掘學生的潛力
在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生工作者還必須通過第二課堂,即一些課外活動發現、發掘人才,使同學們接受全麵的鍛煉。例如通過舉辦文藝晚會、運動會、科技競賽、興趣小組等,可以從中發現並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展現才華的舞台,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4.學生工作者要行為人師
對學生而言,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直接的示範作用。教師個人的政治品格、知識才能、道德情感、意誌作風等,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過教師的人格示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學生工作者的人品及行為示範就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