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靈巧的鳥兒(二)(2 / 3)

相思鳥性情比較溫順也不太怕人,但剛開始飼養時,由於捕捉時會受到驚嚇,所以在入籠後也會出現亂撲亂撞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最好罩上籠衣,掛到人不常走動的地方,可以逐漸消除它的恐懼心理。在此階段,可以多喂些昆蟲,待鳥兒安定後,並能主動啄食,再將飼料放在食缸裏,在上麵放些昆蟲來進行誘食。待它們已經適應籠中的生活以後,便可以把籠底打開,並把鳥籠提到人們常到之處,讓它們繼續適應新的環境。在飼養過程中,要經常往水缸中加水,防止鳥兒受渴。另外還要經常檢查籠絲是否受損,在本浴鋒籠時,要特別注意防止鳥兒突然飛逃。

五彩相思鳥的選優,從以下四方麵去鑒定:

1.在籠內活潑好動,羽毛緊緊貼身(俗稱“收身”),膽大,不怕人,個性強的鳥為上品。

2.雄鳥中,羽毛色澤鮮豔,愛鳴叫,聲音好聽的鳥為上品。羽翅殘缺不全,呆立於籠內一角,全身羽毛蓬鬆的是病鳥,屬於淘汰之列。

3.腳抓籠壁,亂飛亂跳;或是縮著腦袋,仰頭看天(行話稱“仰頭翻頂”)者,都在摒棄之列。如果隻想聽聽相思鳥的鳴叫聲,則隻需單養雄鳥不養雌鳥,這樣雄鳥的鳴叫更為頻繁長久,如果想觀賞相思鳥的優美動態、相親相愛的情趣以及一唱一和的鳴叫聲,則應挑選一雄一雌,配對飼養。

黃鸝是以食蟲為主的鳥類,較難馴養。馴養黃鸝要準備板籠和中型方籠。板籠的規格為23厘米(長)X19厘米(寬)X10厘米(高、除正麵用竹柵透光外,其它三麵及籠頂均以竹片製壁,不易透光。板籠的特點是:體積小,每籠飼養1隻,鳥體僅能稍微活動,不能飛撞;由於不透光,籠內較暗,鳥兒較易保持安靜;適用於填食網。中方籠的規格為100厘米(長)厘米(寬)厘米(髙)。中方籠可用鐵絲網製作,每籠可飼養黃鸝6~8隻,適用於誘食期和自食期。馴養黃鸝的飼料有瘦豬肉、牛肉、皮蟲、玉米麵、豆餅麵、熟雞蛋(或鴨蛋)、複方胰酶散、維生素B、蘋果等。肉需切成絲狀,並拌少量複方胰酶散和維生素艮,以助消化吸收和增進食欲。黃鸝的初期馴養分填食、誘食、自食三個階段。

1.填食期。剛捕獲的鳥因拒食,需用強製填食的方法喂食。操作時以左手握鳥體,右手食指及拇指拈肉絲逗引鳥張嘴,待鳥兒張嘴時左手食指即嵌入鳥嘴,隨即將肉絲填入,使其吞咽下去。若鳥兒不願張嘴,可用右手拇指及食指將鳥嘴撥開填食。填食時需謹慎操作,不可過急或粗心,以免給鳥兒造成創傷。每天填食4次。每次填食時要讓鳥兒有飲水機會,可將嘴伸入水中,再讓它慢慢仰起自由吞飲。

2.誘食期。黃鸝經過4~7天的填食後,基本上能馴化,這時可從板籠轉移到中方籠中進行誘食飼養。誘食飼養的目的主要是誘使鳥兒逐步自食。在此階段繼續填食,次數由原來的4次減為2次,量也適當減少。這樣可保證不能自食的鳥維持最低水平的營養,而不致餓死。由於填食次數和量的減少,促使鳥產生饑餓感,容易引起食欲。在此期間,對繼續拒食,體重明顯下降的鳥要繼續進行完全填喂;對在中方籠內能自食的,可轉移到自食籠內飼養。

誘食籠內設飼料盆和飲水缸。將蟲類、肉絲和混合料拌勻,置於飼料盆內,供鳥兒饑餓時自由啄食。混合料的配比是:玉米麵100克,豆餅麵50克,加人搓碎的熟雞蛋1隻。

這時誘食籠內以每籠飼養4~5隻為宜,以便於觀察和操作。隨時把能自食的鳥更換到自食籠內。

3.自食期。進人自食籠內的黃鸝都是經過誘食籠挑選的,已初步適應了人工喂養環境。籠內飼料要充足。開始可用誘食期飼料,並增加蘋果碎塊;以後逐步減少蟲類,以魚肉漿代替。黃鸝完全適應自食籠生活後,飼料可逐步變為搓碎窩窩頭拌碎熟雞蛋、蛋大米(配製方法同前)為主食,並輔以少量帶魚、牛肉米及西瓜、蘋果、番茄、魚肝油等。

藍歌鴝可用點頦籠飼養。藍歌鴝生性膽怯,新捕成鳥入籠往往會驚恐異常,拒食飛撲。因此,入籠之初,要用籠衣遮擋,放在光線稍暗的安靜之處。喂食要先行填食,數日後改用活昆蟲誘食,待它能自行采食後改喂雛鳥飼料,並加熟雞蛋黃拌和。數日以後逐步改成用豆粉(黃豆、綠豆均可)加熟雞蛋黃,肉糜拌勻喂食。開始時可將水缸放在籠的下方,誘它飲水,以後逐步改放置棲木兩側。一般新鳥馴養過程約為20~30天。

藍歌鴝在野生狀態下以食昆蟲為主,因此日常飼養時要多喂一些昆蟲,或在粉料中加進幹蠶蛹粉、優質肉粉或魚粉。此鳥屬遷徒性鳥類。喜歡水浴,自春末至秋季可以每天水浴一次。夏季要放在通風涼爽之處,不能讓它悶熱和閉塞,晚上要用籠布罩上,防止蚊蟲叮咬。此鳥性畏寒,冬季飼養是個關鍵,必須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天應放置室內有陽光照處,在室外應選擇避風向陽之處,室內溫度不低於1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