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以柔克剛

“沒有不挑剔的顧客”。這對於企業、公司、商店是個挑戰,精明的經營者都對此深信不疑。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克“敵”製勝的辦法總是源於聰明的腦袋。“以柔克剛法”也是“商戰”中慣用的戰術戰法。

對於那些很忙碌的顧客,或者看起來有點匆忙的顧客,洽談生意時除了必要的寒暄一番外,就應該切中要害,轉入正題。

但是這種談話方式應注意的是,真正忙碌和貌似忙碌的顧客,實質上是不同的,所以談話時要因人而異。就像碰到不喜歡開口的顧客一樣,我們必須首先探聽出他喜歡什麼,關心什麼,對什麼感興趣。

在談到正題以前先和他們聊聊天,如果看到其情趣和表情有點變化,就要意識到苗頭有點不對,就應該立刻談及正題,再談理由,這樣就能給顧客一個良好的印象。

“我隻想花您5分鍾的時間”,開始我們可以這樣說。當談到5分鍾後,再觀察顧客的表情,如果顧客麵有喜色或至少對所談內容沒有明顯的厭惡感,我們可心平氣和地說一句:“看來您還是對此有很深的認識,能否再談幾分鍾?”

當談到幾分鍾後,停下話來,反問顧客:“您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需要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嗎?”利用這種方式,察言觀色,靜候顧客的發言。

記住,這時候應特別注意推延時間的說話技巧,絕不可以講“能不能再談4分鍾、6分鍾或10分鍾。”因為這樣很容易使顧客覺察到你是在抓緊時間,采用“攻心術”,而對您的商品失去興趣。這也是因為心理試驗表明,雙數給人的感覺是很多,會使顧客懷疑我們的誠意。如果說出具體數字,最好用單數“3分鍾”或者“5分鍾”他們會覺得費時不多,安心傾聽下去。

若是遇到性急的顧客,他們也許會用連珠炮的方式不斷發問,我們一定要頭腦清醒,冷靜地聽清他們的問題,必要時應該用筆記錄,以示對他們的問題的重視。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能也像顧客那樣以牙還牙,用連珠炮似的速度回答,那樣將會給顧客一個刺激,使他們更加性急起來,對交易沒有好處。

以柔克剛正確的做法是首先認真傾聽他們的要求、建議,等對方說完後,我們可以這麼說:“請您先等一下,讓我談一下對您提出問題的看法,好嗎?”

然後再慢條斯理、有條不紊地向他們介紹商品的特點和功能。當然,在回答問題時,並不一定要依照他提問的順序來回答。因為性急的顧客說話時,心直口快,條理未必清晰,所以我們應分清主次,婉轉地有條理地回答對方。這樣會給他一個條理清楚的解釋,會使對方心裏產生一種莫名的敬佩感。

性急的人說話快,聲音洪亮,而且有時比較固執,喜歡聽他們想聽的東西,對不想聽的內容不感興趣。這時,我們要特別提醒他:“對於這一點,先生您難道不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嗎?”

當我們把顧客的注意力吸引到我們的話題上去以後,要盡量說明我們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而且不要囉嗦。忙人和性急的人都對囉嗦深惡痛絕。說話時最好長話短說,有節奏感和緊迫感,多用短句,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語調擲地有聲,態度舉止也要講究分寸。這樣就會以柔克剛,深深地吸引顧客的心,那麼最後交易會一拍即合。

但願“以柔克剛法”使您在生意場上如虎添翼,魅力無窮。

241.走街串巷

談起生意,並不都是大老板、大經理辦公司建企業之偉大創舉。隨著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一些小商販、小生意經營者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這裏所說的“走街串巷”就是指某些小商販、小生意人背著包袱挑著貨擔,帶著少數的商品到處販賣。這也是我們傳統的“訪問經商”法。幾千年的民族文化也在這方麵積累了數千年的經濟文化。

這種“走街串巷”經商法,因其無孔不入,服務到家,使顧客可以不出門就買到商品而備受偏僻農村、交通不便地區的顧客歡迎。

與現代商業相比較,它隻是改頭換麵,那售貨工具、售貨形式有改變,而經營內容卻是大同小異。

這裏介紹一位“走街串巷”的小販的經營之術。

“有人在嗎?”他聲音嘹亮,熱情洋溢。還未等老太太把門打開,他便挑著貨擔推開了門。

“真對不起,門一推就開了。”小商販很大方地解釋道,隨即爽快地走進屋內,把貨擔往地上一放,簡直就像走親戚似的。

“老太太,我今天給您捎了海帶,是海底野生的,不是人工養殖的,味道好極了,並且營養非常豐富。”

話語之間讓人感到是曾經有人專門托他帶來似的,而事實上根本沒有這麼一回事。接著他還從貨擔中拿出花生、蠶豆、魷魚幹等下酒菜擺在門廳的地板上。

“今天,我隻帶了兩包,第一包一拿出就被人家看中,您看看,這顏色使人一看就喜歡,是不是,老太太……”

他的言語充滿了自信心和說服力,讓人從感情上覺得不買說不過去似的,隻有買下來才能對得起他。他那樣子真好像與自己是好久未見的朋友。

這位小商販從一開始就給顧客造成一見如故的好感,而且自始至終他都能控製銷售氣氛和進程,從中,我們難道覺察不出他經營的高明之處?

在“走街串巷”的經商之術中,還有一點是“禮多人不怪”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