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憤怒的技巧

8.控製你的憤怒

承認所有的生氣,不管好的或是壞的,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南茜和著名心理學家博士米勒斯醫生談到有關她獨斷的信念:“過去我一直被教導‘生氣是件壞事’。現在我了解到生氣有時候也有它的好處,但是我必須學著控製憤怒,以免跨越了界限而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你從哪裏學到生氣是壞事呢?”米勒斯醫生問。

“當我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我父親會習慣性的勃然大怒。有時候他很容易相處,但是當惡劣情緒包圍他的時候,他就會小題大作起來。我媽媽和我都很怕他,從那時開始,我就發誓絕不會像他那樣的發脾氣。”

“的確,父母激烈的憤怒很容易對幼年期的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影響。”米勒斯醫生思索著,“所以你現在學著去隱藏憤怒,是因為你一直相信它是錯誤的。”

“我確實是那麼相信著,”南茜回答道。“我現在知道了,生氣也可以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要抹煞存在我心裏幾十年的考舊印象可不容易。”

南茜是隻身困在她的疑惑之中嗎?絕不是的。事實上,我們所有的人都親眼看見其他的人,或自身感覺到那種強烈、傷害性的生氣狀態。它不但令人痛苦,而且還有毀滅性呢!

“你已經學過了要確認生氣和了解它的意義,接下來就可以學著去分辨正確和錯誤的控製方式。”

這個“選擇”的觀念鼓舞了南茜。“或許我對情緒方麵的事是很笨拙的,但是我以前真的從沒想過有關選擇這回事,我一直認為生氣很快就會消失了。”

米勒斯醫生順著南茜的思緒繼續探討:“將生氣的管理當成是可以選擇的意誌後,你會發現,盡管世界是不穩定的,但利用現實的精神力量,即可控製你的憤怒。”

下頁的圓說明了人類如何將他們自己困在一個的生氣循環之中。首先出現在這個格式上的是痛苦的環境,包括:一、一個被貶低的信息。二、一個不適當的需要。三、一個對信念的重大打擊。這個痛苦的狀況釀成了生氣的情緒。

在這一點上,大部分的人都會借著改變環境來反應他們的憤怒(譬如說,勸服其他的人,使他們相信自己的錯誤,或投入一個計劃以發泄一些精力)。

這並不是錯誤的,但它可能會有危險,網為它不能保證生氣會減輕。相反,它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增加個人情緒的困擾。這麼一來,又將他帶回到循環的原點,並創造一個朝著痛苦前進的趨勢。

借著“選擇”來控製你的憤怒,你就可以打破這個無止境的循環。有時候,改變環境將會有所幫助;有時候,則必須經由你內部情緒的選擇來轉換。

9.壓抑憤怒

很多人都不願承認他們自己的憤怒,像南茜。由於曾經親眼看到一些憤怒情緒產生的負麵影響,所以決定不要讓那種蠻橫或粗俗的表現發生。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他們根本不想表現出憤怒或軟弱,所以他們頑固地維持一個虛飾的表象。

如引發憤怒的情況發生了,這些人冷靜地戴上一張好麵具,並且假裝一點兒都不緊張的樣子。他們溫和的表現,使得那些以為他們可能會生氣的人驚訝。“我是誰?生氣?不,真的,一切都沒事。”

當南茜和米勒斯醫生說話的時候,她承認壓抑憤怒似乎是她惟一合理的選擇。“我知道我付不起像我父親那樣的代價。不然的話,那就不是我了,它會毀了我的名譽,而且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社會地位的話,我的下場會是如何?”

米勒斯醫生回答說:“你的意思是說,表現出憤怒,會使你失去交朋友的能力嗎?”

“哦,是的!”她帶著吃驚的聲音說道:“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出了名的壞脾氣,你怎麼可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你根本就沒朋友了。”

南茜是以一種以偏概全的模式思考,這通常對那壓抑憤怒的人而言是很平常的。“所有的憤怒都是不好的”,這個想法的結果就是,我根本付不起發脾氣的代價。

你呢?你是否曾用不健康的方法把憤怒壓在心裏呢?你可能並不像南茜那樣擁有是非分明的思想,但是你可能有這種思考的傾向。在以下符合你的項目之前打上“√”的記號,以了解你可能會怎樣地壓抑怒氣。

□我是個概念非常清楚的人,我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的問題。

□即使我感到非常的狼狽不堪,我也要假裝一切都很上軌道。

□我寧願保留有關自己的問題或挫折的部分。

□如果家庭成員或朋友使我挫折,我依然可以若無其事地過日子。

□我有意誌消沉和悶悶不樂的傾向。

□我經常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雖然很多人從沒察覺到它。

□我遭受到身體不適之苦(例如,頭痛、胃疾、睡眠不規律等狀態)。

□有時我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喜好是否真的妥當。

□當我麵對一些不佳的情況時,我感到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