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碰觸敏感或麻煩的話題。

如果你在這些陳述中勾出了五條以上的話,你可能已經建立一個壓製生氣的模式了,這代表在你的關係中有一種情緒上不誠實的形態。

為什麼人們習慣性地壓抑他們的憤怒呢?

另一種壓抑憤怒的原因,就是道德優越的思考傾向。有些人認為隻有“無神論者”會生氣,所以他們的行為絕對要超越在這類“下層民眾”的行為之上。通常這類人都有一種持久的忍耐力,由於這種認知,他們自願遵從一大堆標準,而通常這些標準都代表高尚的基礎。這些人認為:暴露他們的不完美是危險的,那可能會有損他們超乎其他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壓抑憤怒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被壓抑的憤怒就好比生長在潮濕中的苔蘚,或地下室黑暗的角落一樣,你可能看不到它,但是它正在蔓延著,而且不會自動消失。所以即使壓抑是一個選擇,就讓我們都認同它不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吧!

10.公開的挑釁

大部分的人一想到“生氣”,就會聯想到那是一種公開挑釁,一個為個人的價值和信念表明立場的自禦。生氣的種類,可包括恐嚇、發怒、脅迫和責備,甚至還包括了爭吵、批評、苦惱和諷刺。公開的挑釁都是起因於“把焦點放在強調個人的需要上”。

湯恩勝在和著名心理專家卡特醫生談到他愈來愈嚴重的苦惱時說:“我曾經自認為是態度溫和的人,但是當事情明朗化,我的太太真的要離我而去時,我的憤怒就脫韁而出。”

“或許你是想表達些什麼,”卡特醫生建議著:“但是它們卻是以不適當的方式說了出來。”

“確實如此,它就像一個怪物一樣控製了我,我可能會說出非常傷人的話來,即使是現在,我仍會對著人濫罵或沒耐性地說話,我真的是得小心點兒了。”

卡特醫生告訴湯恩勝:“但願我能告訴你,很少人會使用這種攻擊性的憤怒形態。但是以我目前所掌握的事實來看,它卻是經常發生的,甚至對一些體麵的人而言,他們也會因失控,而讓憤怒脫疆而出。”

攻擊性的憤怒很容易就能辨認出來,因為它並沒有被隱藏。在下列一些適於你的項目之前注上“√”的記號,以評估你對此種模式的傾向。

□當有人反駁我時,我會直言不諱而激烈地回應他。

□當我說到自信之處,我的聲音就愈來愈大。

□當有人和我當麵對質一個問題時,我會提出一個反證的例子。

□沒有人會懷疑我的意見,我是出了名的觀點堅定者。

□當事情不對勁時,我會積極地把焦點放在問題上,而忽略了別人的感覺。

□我曾有一段和家中成員爭吵不停的曆史。

□在和某人口頭上意見不合時,我會不斷重複自己的意見。

□當事情很明顯是別人錯誤時,我發覺我很難堅持自己而不跟隨他們。

□我有一個意誌堅強的美譽。

□即使別人並沒有要求,我還是會給他們的勸告。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核對出五項或更多項的話,你可能具有開放式攻擊性的憤怒,可預知你將會繼續和周遭人纏鬥下去。造成開放式攻擊行為的兩個主因是:一、衝動的精烽被過分的擴張;二、嚴重的不安全感使需求持續增強。讓我們更好仔細地看看這兩上觀念吧。

首先,盛怒和無可避免的不完美有關。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罪惡和不完美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也承認有些差異存在於每一種關係之中,而這些因素正是導致挫折的原因。但是,我們是否真的以冷靜的方式接受了這些事實?

生命中的不完美讓我們在關係中有很多“散亂的結果”。事實上,這些不完美的例子多得很呢!

□對一時父母因為幹涉他們已成年的生活方式而令他們的子女感到厭煩。

□即使多方的叮囑,你的小孩子仍然把衣服亂丟在臥房的地板上。

□你的同事以他特有的方式處理一件工作,並深信那個法子比你的好。

□你的朋友在赴社交的約會時會習慣性的遲到。

不完美的事是列不完的,但是情緒平衡的人卻可以接受這些不完美,他們學著去和一些問題共存而不會將它們全部抹煞。但是具攻擊性的人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因為他們通常都會等到這些問題被永遠解決後才肯罷休。

第二個有關攻擊性憤怒的重要原因是個人的不安全感。以最客觀的見解來看,這類憤怒的人希望傳達:“嘿,注意我正當的需要,請尊重我!”這不隻是一般的想法,事實上,以這種方式思考是正常的。

但是具攻擊性的人把這種正常的渴望局限得太狹小了,他們通常在沒有給別人轉圈餘地的情況下要求被尊敬。例如:你必須注意到我,我不能忍受我不受到肯定。他們情緒的穩定高於別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