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斯醫生向美蘭建議:“我能感受到你很想逃避丈夫的控製,但是你也用控製去反應,似乎會火上加油。”

“我知道,”她帶著沮喪說:“我希望我能阻止自己這麼做,但是就是會有些事情逼得我不得不情緒激動。”

“所以,最後結果就是造成你更加憤怒焦慮。”米勒斯醫生說,而美蘭點著頭。

你曾以反控製回應某人的控製嗎?在下麵一些適合你的敘述中打上“√”的記號。

□當有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時,我認為我有責任去改正那種不公平。

□我常和頑固的家人或親密的朋友公開爭論。

□當某人對我不客氣時,我會為此激動好幾個小時。

□我會糾正某人不合邏輯的陳述。

□和某個對我不友善的人在一起時,我會非常地不合作。

□我會因為某人曾經表現出“醜陋的一麵”而少跟他來往。

□當與一個意誌堅強的人辯論時。我以沉默和反抗回應。

□我經常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你一定……”來反應另一個人的控製。

□我往往才結束一場爭執,就又開始抱怨另一個人的事。

如果上述的項目中你核對出五項或更多項時,你極可能正玩著權力遊戲,而且還有周期性生氣的情形。

渴望逃開別人的控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我們以威迫的手段達到這個目的時,也讓自己陷入狼狽的氣氛中。

“溫和的回答可以遠離複仇,尖銳的言語卻會挑起憤怒。”這句話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接受謾罵和控製的行為,而是要我們在他人不適當的行為麵前,表現出適當的行為來(它可能是堅定的主張己見,情緒上卻依然能維持平和)。

當我們不以錯誤的反應來回應錯誤時,就是履行了個人的責任,也就避免了自以為是,而能更加信賴“愛”的指引。

□認識自由權

自由權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人都被授予使用自由的權利,最直接的表現方法就是能夠選擇。所以我們能夠打破別人的控製,並且避免自己控製別人。自由的權利對我們來說是天生的,我們不必乞求來獲得,它早就是屬於我們的。

自由權必須由服從規定而達到平衡的狀態,人們應該避免掌權的誘惑,因為當控製的行為產生時,人們就否定了他人的自由權。

所以,當我們選擇不再憤怒時,其實已經做到了這項根本原則:以我們擁有自由權的來回絕他人的控製。

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發現這樣的例子:

□一個主婦責怪她先生沒有把房子打掃幹淨,但後來她仍決定自己清掃屋子,因為她知道她丈夫有權利不做。

□一個單身漢的室友對他愈來愈多的社交活動做了不必要的建議,這名單身漢知道他室友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是他還是從事社交活動,因為他是對自己負責,對室友負責。

□一位成年女子的母親希望她的女兒能達到她的要求,但這名女子知道可以不為她母親要求負責,她有權力說“不”。

雖然自由和自私分辨不清會造成問題,但大家仍然願意承受這樣的風險;因此,不論潛在的風險有多大,我們還是該擁有我們的自由。

當我們以擁有自由權不受他人的控製時,最好也要求自己要有真正的責任感。

理想的是,因為擁有自由權,我們可以借著兩種健康的選擇其中之一來控製我們的憤怒:“強烈的自我主張”或是“停止它”。我們願意適當聲明正當的需要,也聰明地知道何時該合作和妥協。

當美蘭了解她不必一直陷在別人的控製領域裏時,她就突破了。她學到了如何做一個自由的人,對於她丈夫任何方式的控製,她可以選擇怎麼反應,並選擇以負責任的方法來過濾她的生氣。例如:

□當丈夫挑剔她的家務工作時,她平靜地回答說她已經盡力了,並建議他可以自己動手處理不滿意的地方。

□當她成年的,乙子向她要錢時,她請他先說明自己在金錢上的用途之後,她會很樂意資助他。

□當她的媽媽以不必要的建議對她的婚姻插嘴時,美蘭可以恭敬地告訴她,她希望能自己處理問題。

美蘭了解到她不能阻止別人控製她的企圖,但是她可以選擇,並且做出她認為最負責任的決定。

21.引起生氣的六個迷惑

辛蒂的臉上充滿了迷惑,她的朋友都認為她是一個活潑而精力充沛的人,但是現在的她卻感到厭倦。她向卡特醫生承認,她已經消沉好幾個月了。“你是我看的第四個心理醫生了,或許我是在浪費時間吧!因為每次隻要當我談起有關我的婚姻事情時,就會陷入無法進展的泥沼中,而且情況似乎比我剛開始接受輔導時還嚴重。”

“好的,辛蒂,我希望我能幫助你。我們就從你為什麼來我辦公室開始說起吧!”

在辛蒂三十三歲的時候,她結束了第三次婚姻,因為她又被騙了。她念大學的時候,嫁給第一任丈夫,並賺錢供他發展他的音樂事業。她的家人曾警告說他似乎不太可靠,但是她毫不在意,因為她深深被他自由的特質所吸引。他們結婚的十八個月當中,她發現他經常玩女人,而且不願改變,於是她提出離婚。她告訴卡特醫生:“那時我很沒安全感,我覺得像是有罪的人。也許我應該滿足他,那麼他就不會迷失了。”

兩年內她又再婚,但是很快又感到不安,因為她的丈夫常常接到神秘電話,無論她怎麼問,他都不肯說,甚至還惱羞成怒。最後她終於弄清楚原來他偷偷地過著同性戀的生活,她隻好安靜地退縮了。離開他之後,她決定要過安定的日子,於是她嫁給一個公務員。但是三年後她又離開他了,並不是第三任丈夫有什麼問題,而是她認為自己已不適合婚姻這場神聖的遊戲了。

辛蒂的憤怒很明顯,她突然對卡特醫生說:“我知道你想告訴我一些不一樣的話,但是我認為男人都不是好人!他們隻關心自己,並在玩弄了一個女人之後,開始支配她。”

卡特醫生繼續思考著這個問題,他必須和辛蒂一同了解她煩惱的情緒,並排除她憤怒的錯誤因素。倘若她堅持這種以偏概全的假設,她根本不可能了解真相。

辛蒂的問題其實很常見。她利用虛構的想法,以一個小事實去推論成大事實。例如,她認為所有的男人都是壞人,而事實上她的經驗隻限於三個男人。

以辛蒂為例,當我們虛構的思想包含一個以事實為根本的要素時,她確實忍受過和男人在一起的可怕經驗,那種會使任何人感到驚嚇的經驗。但是當假想被擴張到了極限時,就會缺乏邏輯,還會妨礙用客觀的選擇去對付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