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了解我的問題

治療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辛蒂認為卡特醫生並不了解她在過去幾年來所經曆的事。“辛蒂,何以你如此地不肯定我能體會你的感受呢?”他問著。“你已經解釋過你的感覺了,而我當然能了解你的痛苦,我希望你能正確地判斷其中的意義。”

“讓我來分析你的情形,你是個幸福的人,有個美滿的家庭每天都等著你回去。再讓我假設你的家庭生活不完美吧!但是你絕不會嚐到離婚的痛苦,更別說是三次了。再加上你是一個男人,而男人就是無法體會到女人那樣的情緒。”

“那麼誰了解你呢?”

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說:“你真的想要知道嗎?沒有人。在我的世界裏,我不認為有誰能想像我的屈辱,那就是為什麼我的情緒陷入低潮,有這種失落的經驗可真夠糟的,我一直覺得好

如果辛蒂的假設是正確的,她期待的未來幾乎沒有希望,因為我們生活在人際關係中,而沒有人可以分擔壓力的生活是空虛的。”

所幸,辛蒂對他人的評估是不正確的,她認定她的輔導者或任何人,因為沒有經曆過相同的問題,所以不可能了解她的感覺;據此類推的話,一個治療者必須先生過病才能治療病人。

其實每個人有分擔他人受傷的能力,即使我們的經驗並非完全相同。例如,卡特醫生雖然沒有離過婚,但他知道被拒絕和失敗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他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她的情緒,這足以做一個溫暖的個人連接。辛蒂的問題不是她一直是孤獨的,而是她隱藏了她的憤怒。

要打破她孤立和獨特的迷思,辛蒂必須選擇承認,有不同經驗的人仍可為她打氣。她不應把焦點集中在她和其他人之間不同的環境上,而是要注意到每個人在某些形式上都體驗過失望這種感覺。

大部分生氣的人都私自培養了他們最深刻痛苦的感情,這會造成一種假想,認為沒有人了解他們。但是當他們學著去公開自己的需要,並讓其他的人表示關心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就得到了疏通。這話的意思是說,你是真正願意放棄你的生氣,而不是像辛蒂一樣的固執。

□我不應該快樂

在許多次治療中,辛蒂透露了一些很有利的消息,有助於解釋她多年來的積怨。她告訴卡特醫生說她有一個妹妹,她的問題似乎比她的還糟。

“我的妹妹潘蜜拉比我小八歲,她的經曆可真糟呢!我爸死時,我已經結婚而且離開家了,但她還隻有十四歲。我爸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所以他走了以後,妹妹就野性大發,她進過很多次戒毒所,而且墮了兩次胎,我打賭她連和哪些男人有過關係自己也數不清了,看她的生活這麼被糟踏真令人心疼。”

“那麼這件事對你有何影響呢?”卡特醫生問著。“我猜想你一定為此而感到痛心。”

“哦,當然,每次我和她在一起時,我就提醒自己,我的問題其實是微不足道的,至少我還是健康的,而且我有朋友和一個體麵的工作。但是她什麼都沒有。”

“辛蒂,如果我說錯了什麼,請你糾正我,我知道你對你妹妹的問題而感到愧疚。”

“有時候我真的是很愧疚,我總認為我應該做個更好的模範給她看,但是我反而被自己的困惑盤踞了。我太沉溺於自我,根本沒花時間以大姊應有的態度和她談談。”

“我的直覺是,”卡特醫生說:“我認為如果你開始過著快樂、滿足的生活,你就背棄了潘蜜拉?”

“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她承認著說,“當她處於這種不幸之中時,我怎麼能覺得自己會快樂起來呢?”

與家庭、教堂、工作或社交圈的人共同經驗情感是很平常的。我們的潛意識會去體會別人的感覺,然後決定自己的情緒應該和團體的哪些人相容。這解釋了為什麼容易有“以抱怨交換抱怨”或“以有趣的故事回應有趣的故事”之類的事情。

辛蒂對她妹妹的關心法,使得她自己也因為妹妹的壓力而沒有消沉下去。她接受了那個迷思,以為她自己的幸福會傷害到妹妹。卡特醫生幫助她了解,我們所有的人對於製造生氣的環境都是有責任的,即使其他人選擇要維持問題的老樣子也是如此。他讓她明白可以享受自己的成功,同時也可以對她妹妹的掙紮表示同情心。

不要停留在不幸中,相反的,我們可以把對生氣管理的努力,回饋給那些帶給我們幸福的人。

□再也沒有什麼事情好期盼的了

延續性在我們處理情緒的方式上,扮演著一個掌控的角色。例如,當一支球隊有了勝利的紀錄,就會使選手們相信他們是勝利者,而且他們要在每場比賽中都付出最大的努力,使這個紀錄繼續保留下去。相反的,當一個球隊老是輸的時候,一個消極的思想就會產生,選手們會想勝利永遠與他們無緣。

這同樣的思想傾向也發生在生氣管理上。當人們已形成一種苦惱和暴躁的模式時,很容易下結論,認為未來不會有什麼不同。生氣的人會緊緊地與他們的模式共存,他們會下錯誤的結論,認為所有改正的努力都徒勞無功。

卡特醫生將一些希望注入對辛蒂的心理治療中,他鼓勵她說:“我確信當你憤怒時,你有能力做更好的選擇,但是必須你自己也這麼相信才行。”

辛蒂也想這麼相信,但是她問:“你不認為我未來最好的回憶就是我過去失敗的例子嗎?因為我已經犯了這麼多的錯誤,實在是樂觀不起來了。”

卡特醫生帶著微笑說:“你知道嗎,你快要把我惹火了!你掉進了讓你自己繼續生氣的習慣中,卻又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說,你準備要有所改進。”

“除此之外”,他繼續說,“你所提到的人,他們的問題不在犯了什麼錯,而在於他們對錯誤做出的反應。”

對過去的挫折你有何反應?你會假設他們繼續製造更多的生氣嗎?還是你會以一個轉機的眼光去看困難呢?

我們可以決定把生氣的經曆看做是刺激我們去做改變,這是我們的目標,可使我們往後的人生充滿仁慈、憐憫、勤奮、強烈主張己見(不是忤逆)和順從。

22.將自己寄托於真理之上

在辛蒂接受心理輔導期間,她了解到因為一直沉浸在錯誤的迷思中,所以她的生氣持續地存在著。她不再向她負麵的思考挑戰,而是以事實解釋迷思,並逐漸了解到在她遭受痛苦時,仍有內在的力量可以依靠。

卡特醫生對她說:“辛蒂,我們都知道你有過慘痛經驗,這些問題使你沮喪是正常的,所以不該期望你捏造一個快樂的過去。但是,我要你了解,你所有的挫折並不都是真的。”

“我知道你的話是對的,”她說,“我是有一些老習慣必須要調整。”

“想想這樣的類推吧。假如在小時候你誤學了一些字義的定義,而在錯誤的環境中你用了這些字一段時間,後來當你發現了正確的意義之後,你明白了你的錯誤,此時你將被迫去做兩件事情。第一、你必須承認那個錯誤的定義,而將它們換成正確的用法。第二、你必須再建立你的思想,好讓你能正確地說那些字。”

辛蒂回答道:“你的意思是,我的經驗給了我對事實真相的錯誤印象,所以我必須重新安排我對這些事情的思考方式嗎?”

“那就是我所要建議的,你可以學著換個非常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你的世界。”

辛蒂在心理輔導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學到了她不必對過去所創造出來的錯誤迷思所禁錮。她的思想模式雖不會一夕改變,但她知道她的改變並非不可能的。她下定決心要適當地管理生氣,不再和消極的思想共存。

□自我施加的憤怒

大部分的人尋找他們生氣的原因時,通常都把箭頭指向外在的壓力:我的另一個不合作,我的雙眼忽略了我的需求,我的工作緊張,我的朋友不知道如何與我保持良好關係,我的孩子們是叛逆的。

很多的生氣都是自己造成的,雖然人生活環境中有許多不順,但是我們都可以用自由的意誌來管理自己的情緒。

史提夫因為長期性的疲勞和頭痛而尋求幫助,他已經找了很多內科醫生治療了,但是每一個都做了相同的結論:“你的身體是健全的,但是可能在情緒上,你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他來到我們診所,向米勒斯醫生求助。

在聽了史提夫描述自己身體不適的症狀之後,米勒斯醫生又要求他談談有關他情緒的高低起伏。史提夫開玩笑地答著:“在一個沮喪結束之後,我就與另一個沮喪為伍,我幾乎不知道是從哪裏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