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健康與否強烈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因此,生氣管理中不應將身體的健康看做次要的因素,而應看成個人情緒穩定的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

□過度強調物質的收獲

在和史提夫說到有關他的生活和生氣之間的關係時,卡特醫生問說:“你說你同意嚴肅的生活方式是最佳的選擇,但你為什麼不肯對它承諾?”

“老實說,守舊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單調乏味的,我喜歡熱鬧、美好的事物,我視它們為我勞動的果實。”

“我了解你的選擇。”卡特醫生回答說:“雖然我的看法和你不同。你是將生活享受與物質利益同等。我推測你喜歡豪華轎車、假期、高雅餐廳那樣的東西吧!我說得對嗎?”

“哦,當然囉!”他說。“生活的樂趣就在享受那些出人頭地的成果,我不認為應該躲避人生中美好的事物,你認為呢?”

卡特醫生解釋說:“如果你負擔得起生活中的享樂的話,那當然沒什麼好羞愧的,尤其當你需求的快樂是物質利益時。”

最後要注意,情緒的冷靜源自於無形的力量。當我們感覺到被愛和受尊敬時,當我們為別人打氣和了解事實的時候,緊張就減輕了。這些東西是買不到的,它們反映我們精神的活力。相對的,當我們將自己的情緒固定在錯誤的唯物主義上時,就使自己生氣容易受到傷害。

羨慕是因物質上不能滿足的生氣形態,起因於對他人擁有我們所想要的東西而感到挫折。

如果我們沉溺於唯物主義的比賽中,就容易受到處於優勢者的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心中渴望的東西,我們就變得容易受挫折了。

過度對物質的需求不隻顯示出錯誤的生活態度,它還將我們帶到一個與他人敵對的位置。“羨慕”是具有競爭性的,它將導致我們將其他人視為擊敗的目標。如果別人擁有得多,他就變成被批評的對象,而批評者就有滿足的感覺。如果別人擁有的比較少的話,光看那個人的損失,批評者內心便已得到滿足。

“史提夫,我不知道你是否想過,你追求物質的生活方式不停地推動著怒氣的產生,那正是我希望你處理的問題。”卡特醫生說道。

“我知道這是個問題,”他回答道。“但是我該如何解決它?”

“首先,”卡特醫生建議道:“我們要認清,其實當你尋求個人滿足時,你並非是真正滿意的。例如,你買了一部超出預算的車子,也許試車時你是掛著微笑的,但其實你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生氣正在暗中潛伏著,我猜你的想法會是像這樣:我不能讓人們看到我開著一輛破爛車,我一定得想點辦法來讓自己看起來體麵點兒。”

史提夫思索著說:“那麼你是說我的沮喪是因為我不停地追求得不到的需要,除非我能找到一條新路。”

“那正是我所要說的,你能通過認識你的需要,而消除你因嫉妒而產生的生氣嗎?物質的優越和社交的攀升並不能真正滿足你心中的欲望。”

“我知道你現在說的是正確的觀念,”他說。“但是老實說,這需要一些時間做調整。”

成功的生氣管理包含穩定地滿足個人需要,但是為了要平衡個人需要上的追尋,我們必須先確定什麼是真正的需要。因為大部分的物質需要都處於“不足”的狀態。當需要和欲望平衡的時候,我們才可減少生氣。

□物質的濫用

物質的濫用正以一種令人擔憂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急速增加,如果你有學齡的孩童,你會發現學校會教導你的孩子們有關迷幻和酒精的問題,拿這些來和你自己就學時的課題相比較,真有天壤之別。對我們的青年人來說,了解毒品和酒精是需要的,因為他們麵對著太多的誘惑物,他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對他們不利的;也令我們慚愧之餘不禁心驚肉跳。

年輕人對物質濫用的最初經驗通常歸因於同輩的壓力。他們希望被同伴重視,但這很有可能會跳越良好的道德規範。進入成年期的物質濫用,也很容易解釋成習慣了或是隻是純樂趣。

但是在物質濫用上,被牽連出的不隻是同輩的壓力或是習慣、樂趣,最後,它會成為一種生氣的表現,也就是說,它會引發更多的怒氣。舉例來說,當一個人第一次喝酒或者使用禁藥時,內心的想法一定都是這樣的:我實在不該做這種事情。但是另一方麵,更反叛的想法則是:快呀,動手呀,隻要保證你不被捉到就好了。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同意物質濫用是為了反叛。現存多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情緒和反叛更有關聯?那就是生氣了。

通過他們的行為,物質濫用者在傳達:“我有我的需要,這個需要就是被尊敬。”這些是生氣的基本要素,就像在第一章中所描述的一樣。但是滿足那些需要的手段是不負責任的。它以某些方式使濫用者和那些與他們交往的人受到傷害。

卡特醫生對史提夫說到關於物質濫用在他親屬中的影響。“很顯然在你成年期的生活中,這麼做對你非常重要,暫時撇開道德問題吧!我想來探討這是如何影響著你最親近的人。”

“唔,我的問題是,我沒有和我的家人維持良好的關係?”史提夫說。“我想他們對我來說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我和我父母親偶爾聯絡,他們現在退休了,但是我們不住在一起,一年見麵不超過兩次;而我的兒子和他媽住在另外一州,他現在正在上高中,所以沒有時間來找我。”

“當你和一些你所愛的人有如此不和諧的關係時,一定使你感到沮喪了。”

“如果想到他我才會覺得沮喪,”他回答說。“但是我隻要走我自己的路,讓別人去擔心這些事吧!”記得史提夫原始的症狀是疲勞、頭痛和缺乏動機,這些全是情緒疲乏的信號。物質濫用如何促使他成為情緒的囚徒?它滿足了他的需要,但卻損失家庭穩定,最後,就造成了生活頹喪,物質濫用隱藏了他的生氣,因此他的情緒被儲存起來,直到他非常厭倦這種生活方式為止,但物質濫用卻使他的身體崩潰了。

□被忽略的精神生活

生氣管理最後連接的是精神的穩定。當我們維持了一天的和諧關係時,我們的問題就比較不那麼無法解決了。當我們擁有了一種價值感時,如果遭到別人拒絕或者不侃侃而談或是失禮的話,我們就不容易受影響而暴躁了。處於和平的境界給予我們力量,以對抗世界上的不完美。

但是當缺乏精神的活力時,個人的穩定就不再是內在的力量了。它會受人和環境的影響,這創造很大的生氣空間。因為人和環境是無常的。

在和卡特醫生所談的問題中,史提夫和他的宗教生活奮鬥得最多。“我小的時候經常去教堂,所以我能立刻改正我的錯誤。但是我已經脫離上教堂的習慣了,而且我從未念過聖經,或是和人們談有關上帝的事,現在宗教不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你怎麼能這麼說呢?”卡特醫生說。

“我並不真的那樣想的,但是我想我已經以樂趣來取代宗教了。當我充分享受時,我快樂極了,但是結果呢,樂極生悲。”

“史提夫,以一般人的情況來說,你飲酒狂歡的行徑已經增長了一種對人冷漠的感情,你變得過度追求自己的欲望,以至於其他人的需要都變得不重要了。而長久下來,這樣的作法一定會引發你內在的憤怒,因為當你真的需要一位朋友時,卻沒有人會理你。”

他開始哭了。“我使自己疏遠了家人,我惟一親近的人就是我的那一夥朋友,但是他們也和我一樣的空虛。它形成了一個永無休止的挫折循環。”他說。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暗示你精神生活的枯竭呢?

發展你的精神生活不能光靠宗教信仰,它必須從了解人生的意義上開始,這不但是基本的而且是值得的。你將能借著探對人生的意義而改變生活。最後,它將給予你生存下去的力量。

在本節和前述三節中,我們討論過如何學習敘述、思考和影響生氣的行為。當你成功地調整這些情緒時,你會體驗到逐漸增加的鎮靜。

被生氣所影響,在下一章中,我們將探討生氣如何被四個主要的情緒:自大、恐懼、寂寞和不成熟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