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破了我一向非黑即白的觀念了。”南傑克說。
“在某種意義上我想我是的,你可以選擇以自我為中心,但那卻會使你以生氣收尾;或者你也可以選擇關心他人,並且獲得與他人良好的關係。我希望你能明白,關心是一種自顧的選擇,而非你必須做的事。”
為了建立自信,我們必須先認清我們能力的界限。首先,我們要先建立個人的界限,以支持根深蒂固的自信。其次,我們必須接受他人的差異,當我們在傳達需要和信念時,必須先要克製或克服自己狹小的氣量。
自大的人們會在界限內費力地維持平衡。他們認為沒有人會不同意他們的需要和信念,他們有強迫他人的性格,且容易被觸怒。而且,他們不喜歡接受他人獨特的個性。以這方麵來看,他們是非常吹毛求疵的。
從以下的例子中試想自大如何使我們遠離一些好的境界:
□一位母親堅持要她的女兒照她的喜好來穿著。當她的女兒表示自己的意見時,她就為此而生氣。
□一位丈夫當他太太沒有表現出他所希望的感情時,他就發怒了。
□一位業務代表不喜歡他的主管給他的規定,而希望他能照自己的計劃做事。
□當傾聽一個女人訴說著她再也不能多過一天目前的婚姻生活時,朋友引述了聖經中的一段話,並堅持要她依那方式解決問題。
記得亞當第一個自大的行為就是吃了那棵智慧之樹的禁果,因為他企圖像上帝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同樣的渴望擁有像上帝一樣的能力,能將世界改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這使得我們忽略了人類的極限,而夢想著成為國王和王後。
無法接受極限又會如何引起憤怒呢?當我們做一件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時,我們必定會失敗,而且會感到挫折;所以無論我們認為自己有多聰明或多能言善道,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成為神的。如果我們強行將喜好和觀念灌輸給他人,就會想起混亂。同理,如果你被指定去做一件你根本做不到的事,例如,要你在一天當中譜完一整首交響樂曲的話,想想你的緊張。我們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呢!這種任務遠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外,因此肯定會成為失敗者,而這種情形也同樣地出現在我們拒絕接受自己能力有所界限的時候。
生氣管理要求認識我們個人能力的最大限度。當我們變得有自信時,會放棄別人應該順應我們喜好的夢想,當我們肯定自己的能力時,就能夠接受痛苦和不完美了。
在下列適合你的敘述之前打上“√”的記號。
□我可以接受許多人在喜好和意見上不同於我的事實。
□當有人犯錯時,我不會隨便批評和裁判。
□當我知道他們毫不感激的時候,我會忍不住給予勸告或建議。
□當我說到我的需要之時,我知道別人沒有必要使我滿足。
□我接受人生中存在痛苦的事實,而且不奢望它會完全離我而去。
□我讚同存在於健康關係中各種不同的感覺和嗜好。
在這些敘述中你同意的愈多,你就愈能生存在現實的極限之中。
當南傑克和卡特醫生討論到接受個人的極限時說:“這方麵對我而言將是困難的,我從小就覺得太嚴格而太強迫性了,所以長大後我抗拒被任何人所束縛。”
“我們現在所討論的極限,在形態上和你童年時的極限有很大的差異。”卡特醫生說。
“話說回來,無論你喜不喜歡,極限本來就存在的。現在,我們開始假定,假如你真的堅持的話,你可以試圖過個仿佛沒有受到限製的生活,我們容許自由意誌在你的決定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但是,現在假定,你很快會了解到一個沒有限度的生活不是真實的。所以,我建議你接受極限,因為它們就是你的一部分。”
南傑克了解接受極限存在的事實會帶來一些改變,有的明顯,有的卻不易發現。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緩和了他在家中的嚴苛,容許他的太太和孩子們自由地從事她們的喜好,並鼓勵她們誠實地說出對家庭生活的建議。另外,他潛在的改變包含將他的音調降低權威性,以及當別人熱忱地說到他不太關心的事物時,也比較有雅量傾聽。
謙卑需要壓製情緒嗎?
在一場研討會上,一名女子問道:“如果我因為謙卑而將自大拋開的話,那不是意味著我失去了大部分的自我了嗎?我的意思是,我是不是必須壓製很多真實的情緒呢?”
卡特醫生回答說:“如果你是以一種負責任的行為來實行謙卑的話,它的確會造成壓抑情緒。但是,這就不是真的謙卑了,你會變成一個拘泥於各種形式、規定的人,而那是自大的另一種微妙的表現方式。”
真正的謙卑不需要任何情緒操作。謙卑不是一種義務或責任,它是一種選擇。如果你認知到它是一種選擇,我們就能在選擇接受它之前知道,也能隨便地生氣、尖叫,更能消極性地攻擊,沒有人能奪走這些選擇。但是我們轉換的選擇愈多,就愈容易知道,謙卑相對於不健康的生氣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它帶來了比較健康的結局。我們借著接受極限排除以自我為中心,這並不是在壓製其他的情緒,而是在優先順序上選擇較恰當的方式。
當南傑克和卡特醫生討論到謙卑的內涵時,南傑克思索著說:“要習慣這思考模式是要花時間的。當我試著想提醒自己,應該把汀娜和女兒們放在我自己的希望之前,我就會覺得局促不安。”、
“南傑克,我不希望你做這種選擇是,因為我對你極力的推銷了它,我希望你是真正由內在的動機調整過來。”
“但是該怎麼做呢?”他問道。
“如果你真的想做的話,就要不時提醒你自己。我當然也可以維持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如果你並不想做的話,沒有人會強迫你的改變。”
“但是我對自私的弱點,存在的情緒厭倦極了,我真的不喜歡它。”
“我正希望你導出那個結論,”卡特醫生說。“如果你真的選擇謙卑的話,就放手去做,而不要否認你強烈的情緒,相反地讓謙卑成為你心中的願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