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免疫寂寞的良方

從混沌之初,我們就和家人及朋友們維持緊密的關係。上天賜予我們人際關係來防止寂寞。我們並非生來就孤獨,除非走到極端時,孤獨才會煽動我們的情緒。

想想看,我們和其他人在一起愉快的樣子:

□在一間雜貨店裏,店員非常友善地對待我們。

□我們喜歡和我們的孩子快樂地暢談,因為他們重視我們所傳達的感情。

□我們的聚會富有人情味。

□雖然我們希望在工作上維持一個優良的水準,但我們同樣重視一個微笑或偶爾親密的動作。

□當知道我們的另一半了解我們的心情時,即使並沒說什麼話,我們也感到很安慰。

□在接到一個朋友來電之後,即使他隻是詢問我們現在好不好,我們內心仍然感到溫暖。

我們喜歡被關心,沒有這種感覺的話,我們的情緒就會抗議地說:“嘿,我不喜歡自己孤獨一個人,難道沒有任何人注意到我嗎?”寂寞使我們容易受生氣的傷害。

當你在思考什麼是導致你生氣的原因時,你可以自問:“我有什麼習慣或傾向使我陷在孤立之中?”

羅莎麗三十二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身材纖細而個性活潑,很容易表現出一種親切的形象。“我喜歡幫助他人,”她告訴卡特醫生說,“我不是那種安安靜靜地等待事情發生的人。我喜歡參加活動,和朋友保持關係對我來說一直是很重要的”

“但是當你打電話來要求而談時,你告訴我的秘書說,你有某些人際關係的問題待解決。”卡特醫生說。“我推測你是感到缺乏與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吧!”

“那就是我的問題,我一直都是個順應人意的人,然而卻從未擁有我所希望的滿足。我的父母住在我家附近,但是我們之間沒有任何生活上的事可以分享。我爸爸在工作上是個成功的人,他最大的樂趣就是賺錢,他有朋友,即使很久沒有他們的消息,他還是一樣的快樂。我媽媽害羞而神經質,她存入群當中從來無法感到自在,所以她和我的社交需求根本就搭不上邊。”

“你似乎是在暗示說,你和你原來的家庭關係,並不如你所希望的那麼親近,因為你們像是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沒錯,”蘿拉說,“我非常地希望我能像這樣坐著,和他們談談我的感覺,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如何和我保持良好關係,我們彼此相愛,但是我們之間有一道非常難以跨越的鴻溝存在。”

“他們是惟一讓你有這種感覺的人嗎?”

“不,我的丈夫和我父親簡直是同一個模子出來的。他在工作上平步青雲,但是他對於如何和一個女人保持良好關係,可就一點兒都沒轍了。我試著和他談一些簡單的事情,諸如孩子們的活動、我參與的社團——但是說老實說,我像是在對牛彈琴!當說到和我有關的事時,他的心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也許那正是引起你苦惱的原因。”卡特醫生回答說:“像你這麼健談的人,當某人幾乎沒有給你什麼回應時,就是你最受挫折的時候了。”

她深深地歎著氣,點點頭說:“當我不能和丈夫或我父母親溝通時,我就會哭,有時候我非常憤怒的想對他們發脾氣,但我隻是在心裏麵默默流淚。我的姊姊經常給我忠告,說要接受人們本來的樣子。我知道她說的話是對的,但是他們和我的情緒有什麼關係呢?我實在太激動了,根本無法接受這種觀點!”

在表麵上,羅莎麗的家人會做這樣的結論:她有生氣的問題。他們會指出她易怒或有容易沮喪的天性,還會說她必須學著少發點牢騷。但是她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單純的。在她壓製她的憤怒之前,她必須確認並處理她的寂寞。

當卡特醫生告訴她,他們必須探討她和寂寞的抗爭時,她一臉困惑的表情,“但是我告訴你我認識很多人,社交對我來說根本不成問題。”

“寂寞何止是以社交技巧來判斷而已!”他解釋說,“它很可能是種孤立的情緒,當我們感覺到朋友不了解我們的感情有時會有的那種空虛感。”

獨居和寂寞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或許你可以回想沮喪的時刻,你的家人不了解你的某個觀念;或是當你不知道怎麼回答一位受了傷的朋友時,會有一段不安的時刻。其實,當我們的人際關係缺乏向心力,或者溝通之間產生了嚴重的誤解時,寂寞就存在了。那種感覺訴說著:我們的世界真是有天壤之別啊!

找找看,你是否和寂寞抗爭過,在以下適合於你的陳述之前打上“√”的記號。

□有時我覺得我並非真的適合我目前參與的團體。

□有時候我抱怨,我最親密的人並不真的了解我。

□我發現自己會渴望和某個人在一起,而他並不是現在和我在一起的人。

□在我的人際關係中似乎錯過了某些事情。

□我很少討論我內心的想法,諸如我的情緒之類的問題。

□我因為覺得我比我的朋友和親人們更辛苦地在維持著我們的關係而感到受挫。

□在公眾場合認識我的人們,並不真正明白私下的我如何因所受的傷害而掙紮。

□我最親近的那些人無法分享我的幸福。

□為了不使自己感到痛苦,有時候我會選擇從人群中退縮。

如果上述的情形你有五個或更多個問題的話,你在寂寞方麵的困擾可能就頗大的,你會發現你自己常常感受到厭惡、憤怒或幻滅。

當卡特醫生和羅莎麗解釋著寂寞是以多元化的麵貌出現之時,她點點頭說:“我是曾經從重要的人身上感覺到疏遠過,但是我不了解我有寂寞的問題。我隻是告訴我自己說,我受挫折了。但是現在看來,我真的要更精確地說,我覺得寂寞——而且是常常的。”

“精確地確定寂寞,你才能朝著‘捕捉你的生氣’跨出重要的一步。在我們的討論當中,我們會進一步談到表達生氣更可靠的方式。但是為了更合理地調整你的溝通方式,我們首先要決定如何處理那醞釀著你憤怒情緒的寂寞。”

他們以一些最近她表現的生氣方式來確認出她的寂寞:

□雖然她一開始是想和丈夫友善地談話,但她卻叱責他太漠不關心了,更讓她生氣的是,由於這種情形不斷地上演,到目前為止,他們已變得疏遠了。

□當她父親給她一個沒有益處的建議時,她生氣了,但其實她的內心深處是多麼希望他們能多談談這一類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