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不願意讓朋友或家人們知道我內心的掙紮。
□當某人和我談話的時候,我很容易被發生在周圍的活動所幹擾。
□當某人表達他或她的感覺時,我寧願談談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願多聽引起那種感覺的原因。
□我知道我應該為親密的友情花更多的時間,但是我一直拖延著沒有做到。
□即使我是在一種輕鬆的場合和人們在一起,我還是太過於在意要讓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經常因為很多沉重的工作而不能安心。
□從我上次和朋友們促膝分享私人問題到現在,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
□有時我想避開人們,因為我不想被嘲諷。
如果你查對出五項或更多項符合你的敘述的話,你可能正身處於寂寞之中。也許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培養滿意的人際關係。
古訓有言:“我們要愛我們的鄰居就像愛我們自己一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似乎是很簡單的哲學,但是進一步去想的話,大部分的人都很難深入淺出的做到,因為人們總是讓其他的事優先,諸如:給人深刻的印象,達到事業生涯的目標,忙著安排開會時間表……
當羅莎麗深思著她施加給自己的寂寞時說:“如果我能擺脫我的舊習,事情必將會徹底地改變。”“你的話是意思呢?”
“哦,我已經告訴過自己好幾百遍了,我應該緩下我的腳步,抽出更多時間和我所愛的人們保持聯絡,但是我這番決心總是被半途插進的活動推到一邊。”
“你的優先權必須重新安排,以配合這些調整,”卡特醫生說,“我相信你會一直有使你忙碌的工作要做,但是你也必須在處理它們的同時,花些時間來培養你的人際關係,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少生點氣和少些緊張;能和他人保持聯係,應該會使你的心情大為好轉。”
為了減少孤立的感覺,羅莎麗做了很多生活方式上的調整:
□不論是在電話中或是麵對麵的交談,她比較少談些微不足道的事。她決定要讓人們看清楚她其實是個怎樣的人。
□她比較不再強迫孩子們來適應她的模式。而是比較關心與鼓勵他們說出他們的感覺。
□因了解她的丈夫不是個善於溝通的人,她決定不再陷入挑剔的習慣中。她會盡其所能地隨時鼓勵他,並且將對於他應該怎麼回應的期望,減到最低的限度。
□她每周抽出時間來和朋友共度歡樂時光,她了解和他人保持親密的聯係是重要的。
將處理人際關係置於更高的優先地位並不會使你的,生氣完全消失,但是它將使你免於覺得自己為什麼這麼不被他人所欣賞或注意。
□我們沒有成功地表達我們的需要
當我們感到他人不太關心我們個人的需要時,我們會由寂寞而產生生氣。我們憤怒的原因是“為什麼人們就是不能了解我呢?”然而仔細觀察,大多數的朋友和親人們,就像世界上人多數的人一樣,都不擅長解讀別人的心思,如果隻是一味地希望別人能正確地猜出我們需要什麼,當然就隻會導致持續的挫折。這個問題也正是羅莎麗生氣的根源。
卡特醫生告訴她說:“你說過你覺得和家人們疏遠,是因為他們應該了解而卻不了解你。為什麼你不更直接地告訴他們,該怎樣來回應你的需要呢?”
“我試過了,但是我並未得到良好的效果,我丈夫不聽我說,而我的雙親隻想著要教訓我,根本沒人聽我說話。”
“我同意不能強迫他人適當地回應你的需要,”卡特醫生說,“但是我還是認為,你或許能找到更成功的方式,將它們傳達給別人。”
“那我該怎麼做呢?”
“首先,讓我問問你是否陷入兩種不利的傳達模式中。一種就像你這樣,使用了太多的推銷員模式;而另一種就是當你的需要有差別時,你太急於為它辯解,這兩種情形曾經發生過嗎?”
“我好像每次都是如此吧!在我說話的時候,我從不覺得有人當真過。”
“我要你注意一些和這有關的情形,”卡特醫生說,“當你太努力地試著為你的需要而辯解,或太急切地想保護你的地位時,他們就會有種想法,認為你對你現在說的事情缺乏信心,所以他們也就不會認真地考慮你的需要。因而給你一種疏離感,所以你就生氣了。”
“但是我能有什麼不同的作法呢?”
“你可以從說話聲音開始,當你有一個正當的需求時,以一種恰當、簡潔的語調來說明。如果你的需要被忽略時,不要采取防衛,隻要說‘那就是我的感覺’。也不要製造敵對的氣氛,那就不會導致強烈的疏遠感覺了。”
“但是如果他們還是不把它當真的話怎麼辦呢?”羅莎麗問。
“如果你老是為自己做不必要的辯護,你就會和以前一樣糟。沒有人能保證在你說出你的需要後,他人就會有所反應。但是至少通過一種更冷靜的態度來表現你自己,你也不至於會碰到太激烈的拒絕。”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我們何時會用使關係破裂的方式來進行溝通,雖然那並不是我們要的,但那些裂縫總是我們自己挖出來的。由於我們總是居於人際關係的主導地位而疲憊,我們希望別人也能采取主動。我們抱怨著:“為什麼總是我在配合著別人?”
如果我們假定人際關係應該尊重公平規則的話,我們隻是在欺騙自己。人生本來就是不公平,而且是不順從我們的意思的,如果不能接受現實,結果隻會更把情況弄得一團糟。也不要漫無目的地希望公平,我們可以借著采取主動,在那分裂的關係之間搭起一座橋,好將我們的生氣減到最低限度,這就是羅莎麗所決定在她的人生中要做的。
□她會在其他人忽略了她的需要時,更直接地把它提出來。
□接受她最親密的關係中無可避免的疏遠,她將以主動討論情緒和設定理性目標的方式來解決。
□與其在內心抱怨著別人並不真正了解她,不如讓人們都知道她的生活風格。
在本章中我們學到,與其陷在孤立和寂寞之中,倒不如借著調整我們的思想和作為,把問題減到最低限度。還有,成功的生氣處理需要有關懷暢談和被了解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