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根除劣等情緒的工具

劉洛斯已經接受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傳導了,他可以正確地確定他的生氣,並將其努力導向更適當的溝通方式。他已婚,且因前一次的婚姻而有一個十幾歲的兒子和兩個約同年齡的女兒。“三個十幾歲的青少年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真夠我氣上好長一段時間了。”他開玩笑地說。

他來看卡特醫生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尋求幫助,學習以一種更平等的方法來解決家庭爭執。劉洛斯承認當他一旦失去情緒的控製之後,就變得反複無常。“大部分的時間我都能非常成功地將事情處理好,但是偶爾有些事情會讓我大為光火,然後有好一會兒的時間我會變成瘋子,那是非常恐怖的。”

當問到這種行為的例子時,他分析了一些時常發生的情節:

□當他的兒子慢吞吞的做著家務時,劉洛斯有時會大吼著:“為什麼一定要我拿著棍子跟在你後麵,你才能把事情做好呢?”

□當他的太太膽怯地懺悔著,她每個月的花費超出了預算時,他生氣地說:“你以為我是一台賺錢的機器嗎?你會把我拖垮的!”

□他的兩個女兒在浴室吵太久了,劉洛斯氣得咆哮起來:“我不是回家來聽你們發牢騷的!我已經厭倦這種緊張的氣氛了。”

“聽起來的確如你所說。”卡特醫生說,“你有一些正當的挫折,但是你卻以直覺的諷刺和硬要人家領情的態度來回應他們,那隻會使事情更糟。”

“我知道有時候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無法自製,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種事。”

卡特醫生想了一會兒,然後說:“劉洛斯,早先我們談過一些有關健康和不健康的選擇,你可以做些選擇來處理你的生氣,我知道你懂得采取更適當的方式,所以疏忽不是你的問題。我正在想,這些生氣可能反映出你在自尊上的一些叢本問題”

“你是想告訴我,我有不安全感嗎?”

“讓我們這麼說吧——如果你真的有安全感的話,你就會以一種明確而堅定的態度來回應這些暴躁,而非用譏諷了。你處理情緒的方式,是你在表現真實的自我,一旦生氣失去了約束,它就暗示著不可靠的自我。”

劉洛斯承認道:“我知道我常常假裝自己是很有安全感的但是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的確會因懷疑而感到困擾,所以,我歡迎你的指教。”

“仔細想想,”卡特醫生繼續說:“牛氣是為了維護你的基本需要,這暗示著你在那個時候是處於一個低下的地位。……難道我是因為沒有人表現出對我的尊敬,而受挫折的嗎?”

“正是,生氣最容易發生的時候就是存不平等的地位上。當某個無心的人將你視為低下的,而你又太過激烈地維護你的需要之時,你就和被看輕的情緒抗爭著。濫用生氣就是存告訴你,你正和低下、拙劣的挫折抗爭著。”

□每個人都會有覺得拙劣的時候

沒有人會驚訝自己的拙劣,我們都必須為這個問題而奮鬥,我們了解我們達不到完美的標準。但是有時候我們會懷疑:“為什麼我缺乏最單純生活的理想呢?”

想一想你的矛盾之處,例如:你可曾自問,為什麼你經常沒耐性,雖然你並不想那麼做?即使你希望更積極一點,但你仍陷入吹毛求疵的思考模式上嗎?你曾毫無感情地對待家人,事後卻又後悔你沒做到應有的親切嗎?我們都有過很多像這樣的情緒,雖然我們有良好的用意,可使我們免於成為極端的人,但是有時候我們仍然不免會犯錯。

例如,劉洛斯並不是一直覺得自己拙劣,但是他的生氣,是對他所知覺的事誇大的處於經常性的不安全感之中。

我們那喜歡與他人一較長短的傾向,常引起不安的情緒。有時候,當我們表現出缺點時,我們會感到低下。例如,一個需要很多時間和努力的計劃,你會使出全力的一擊,但是到了最後,某個人注意到一個錯誤,或者其他人更成功地完成了一件類似的工作時,你本能的反應立刻讓你想到:“為什麼我不把這工作做好一點呢?”或者,“我要怎麼樣,才能讓別人看到我的實力呢?”我們幾乎不可能不去想我們與他人競爭的立場,以及我們怎樣才能取得一個競爭的優勢。

在緩和你的生氣方麵,了解兩種常見的陷阱,將會對你很有幫助:一、屈服於劣等的情緒;二、企圖製造優越假相的陷阱。這兩種陷阱都會妨礙我們在生氣處理上的努力。

□我們屈服於劣等的情緒

卡特醫生和劉洛斯談到,長久以來的“比較傾向”使他活在自認劣等的感受中。“我現在假設,當你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你有時候會像其他人一樣感到不安全。你記得當時的環境,有哪些會提高那類卑微的情緒嗎?”

“哦,我立刻想起兩個例子來,”他回答說。“我父親表現得很明顯,他希望我的成績和表現都必須是班上最好的。他其實並沒有說很多希望我好好表現的話,不過也不需經常提起,我知道我得用最好的表現來取悅他。”

“如果你沒有做到呢?”

“問題就在這裏。如果我在某個部分的表現不能如他所希望的一樣傑出,或者即使我隻是在一個研究課題上出現了一點瑕疵的話,我就會感到自責。我不想讓我爸爸知道,我和其他人的表現一樣差勁。”

“換句話說,”卡特醫生說,“你隻是拚命的在和羞愧感抗爭著。”

“是的,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當我真正做事的時候,我的感覺有多糟了!我覺得我絕對不能讓他看到我也有做錯事情的時候。”

“這種傾向也會帶進你和同伴之間的關係吧?”

“的確,不過並沒有那麼強烈。當我表現出我的弱點,而我的朋友們不會大吃一驚時,我確實感到鬆了一口氣。但是我仍然能回想起當時,我畏縮的想像著他們可能料準了我會輸的光景。”

卡特醫生思索著說:“你多多少少應該能感受到,由於你的人情味,至少你是被接受的。那就是我所指的意思,也就是說,你沒有必要屈服於低人一等的情緒之中。”

劉洛斯的回憶與我們輔導過的許多人類似。或許他們的自尊都緊係於他們最近的表現上,或者有可能受到權威人士不公平的對待,或者他們獨特的觀念或情緒被忽略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他們會一直向自己灌輸一種未說出的信息:“記住,你並沒有表現出你應有的完美。”

你愈視自己無能而看輕自己,就愈會心懷怒氣。當生氣的情緒決堤,內心即會產生一種思想:我真的厭惡被看輕,我非得出這口氣不可。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有的人先忍著它,直到鬱悶或冷漠產生;有的人則以一種劇烈的嘲諷來挑起言辭上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