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朋友,沒錢分手”,

“小人交友,香三天,臭半年”,這些話說的都是交友的不易。朋友之交,最重要的是“信任”二字,一旦對朋友產生懷疑,也就是友誼消亡的開始。故事中的趙平因見朋友送的書外觀粗陋、價值菲薄而鄙棄,其實,他失去的豈止是一本書,更是朋友問千金難買的信任。

□不要嘲弄別人

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嘲弄別人,都會給被嘲弄者在心理上造成巨大傷害。沒有“口德”,經常毫不留情地嘲弄別人的人,除了要受到被嘲弄者的忌恨外,還會受到公眾的唾棄,慢慢地就會變得越來越孤立。

□不要偽裝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為了迎合某個人或某些人而把自己裝扮成另一種人。比如,某些人心術不正,經常對不幸的人落井下石,人們為了不和這些人發生衝突或不得罪他們,往往會裝作讚同他們的行為。雖然這樣做能獲得某些利益,但同時失去的則更多。首先,任何偽裝都會造成自己心理上的傷害乃至心理上的變態;其次,迎合某些低級、庸俗或在道義上、道德上站不住腳的東西,會使你自己降低乃至損害你在公眾麵前的形象。

□不要勉為其難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經常要別人順從自己,而從不考慮人家是否心甘情願。在他們看來,所謂朋友,就是要順從自己的意願和要求。實際上,這種人的周圍是不會有多少真朋友的。經常幹涉別人的自由,對方心裏肯定不痛快,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關係破裂。

□多一點愛心

愛是一種愉快和喜悅的感覺,這種感覺不隻是發生在你所愛的人身上,而且還發生在被愛涉及的所有人身上,當然也包括你自己。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很幸福。愛這種感覺會使人覺得到處都充滿了美和快樂。被愛的陽光照射的人會覺得自己非常堅強、寬厚,而且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愉快相處

和別人一起做一些愉快的事情,並且多多益善。不管是什麼事情,隻要使雙方愉快就行。比如一起就餐、郊遊、旅行、聽音樂會、看電影、看戲、打球、打牌,或逛大街、遛公園等等都可以。要設法使雙方由衷地快樂相處,共享愉悅和滿足。心情不愉快又不準備向朋友傾訴時,則不宜相處,以免引起誤會。

□讓別人喜歡你

要使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應當盡可能地順從別人,不要攻擊別人,尤其是不要觸及別人的傷疤,多說別人想聽的話,尤其要多聽別人想說的話。

□保持個性

在人際交往中,單單是被別人喜歡還是很不夠的,你還得讓自己喜歡自己的樣子。當一個人竭盡全力使別人喜歡自己的時候,可能會降低他自身的價值。因為他的許多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缺乏鮮明的個性,因而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別人很可能會這樣說:“他呀,整天都是那個樣子,一點也沒有個性,老是急著討好別人。”

被別人喜歡的正確方法,就是培養自己討人喜歡的特性。換句話說,就是培養鮮明的個性,如豪放、直爽、真誠等,以吸引大批有良知的人在自己周圍,而不要一味迎合。說白了,你隻需吸引能被你吸引的人,而不是每個人。

□不要無原則地附和別人

假如一個人在什麼問題上都附和別人,毫無主見,或者有主見也不敢表達出來的話,就很難贏得有識之士的喜歡。所以,不能無原則地附和別人,該堅持的就要堅持,不該讓步的堅決不讓步。

□學會關心別人

學會關心別人,首先要學會“領會”別人的感受,而這可以先從分析自身的經曆人手。一個人倘若能記得住自己的感受,通常也可以體會到別人在相同情況下的感覺。例如,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有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希望有人來看望你或陪陪你。所以,當你的好朋友生病時,你會立即想到他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你自然就會承擔起這個任務。

假如對方願意的話,你可以盡量多了解你的朋友、同事的感覺、經曆和現在的生活。要盡量記住他們所說的話,並且嚐試著體會他們的經曆和感受。你越這樣做,就越覺得容易體會別人的經曆和感受,而且做起來也就越自然,你也會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人越來越密切了。事實證明,越是關心他人的人,就越是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喜歡。

□學會分享朋友的快樂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或不幸時,周圍的人大都會深表同情並盡可能地加以安慰,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而當一個人成功時,周圍的人卻不願和他在一起分享快樂,這也許是妒嫉心所引起的反應吧。如果一個人真的是出於妒嫉而對朋友的成功表示冷漠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非常差勁的朋友。如果你的朋友有什麼快樂的事,你就去真誠地祝賀他,以擁有這樣的朋友為榮,並分享他的快樂。這將使他感到更快樂。

26.朋友拜托的事,很難辦到卻又難拒絕

當拒絕時,不妨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阿芳是一家商場的售貨員,收入不是很高。她的好友蘭蘭是做保險推銷員的。一天,蘭蘭前來向阿芳說了一大堆買人壽保險的好處,又感慨了一番做保險這一行的難處,並請阿芳幫忙買10萬元保險。阿芳也想幫她的忙,但是,如果購買10萬元保險的話,阿芳每月要付出的保險費,就占去了她收入的1/3,生活就要發生問題了。阿芳很想拒絕,又覺得人家是自己多年好友,第一次來求自己辦事,不答應就太不給麵子了。最後,在蘭蘭央求下,她隻好咬咬牙,買了5萬元的保險。

能幫忙時盡量幫忙,該拒絕時堅決拒絕,這是起碼的交友之道。對很難辦到的事,又因礙於麵子勉強答應下來,最後可能弄得雙方都不愉快。當然,拒絕也需講究一些技巧。

□說話留有餘地

如果你對事情把握不很大,就應把話說得靈活一點,使之有伸縮的餘地。例如,使用“盡力而為”、“盡最大努力”、“盡可能”等有較大靈活性的字眼。這種許願能給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餘地,但可能會給對方留下疑慮,取得對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延緩兌現時間

有些事情,盡管當時認準了情況,可是由於時間長了,情況會發生變化。這時,你在許願時可采用延緩時間的辦法,即把兌現承諾的時間說長一點,給自己留下創造條件以實現諾言的餘地。比如前例中,蘭蘭要阿芳買保險時,阿芳可以這麼說:“我每月的工資剛夠生活,等我發年終獎金時,再向你買,行嗎?”這樣,用“發年終獎金”來延緩實現許願的時間,顯得既留有餘地,又人情人理。

□隱含前提條件

對不是自己所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或受客觀條件限製的問題,應采取隱含前提條件的許願方式。這即是說,如果你不能自己單獨完成承諾,還要謀求別人的幫助,或者有些事隻能在客觀條件許可時才能辦到,那麼你在許願中可加入一定的限製詞語。

例如,前例中阿芳也可以這樣說:“我要跟我愛人(或父母)商量一下,如果他同意的話,我就向你買,保證不找別人。”對許願的內容作了必要的限定,既見自己的誠意,又有分寸,還向對方暗示了自己的難處。真可謂一石三鳥!

為人處事,應當講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不可空口許願,信口開河。明智者事先會充分地估計客觀條件,盡可能不做那些沒有把握的許願。

27.你知道怎樣從言談中識別人嗎

何義是一家機械廠的職工,平日裏很少說話,給人一種忠厚老實、與世無爭的感覺。有一次,廠裏決定給部分職工漲工資。由於名額有限,像何義這樣的老實人當然就沒有份了。何義得知此情,抄起一把扳手,衝進主任辦公室,大聲吼道:“我幹的活不比別人少,為什麼加工資沒有我的份?是不是覺得我老實好欺負呀!我告訴你,你敢少我一個子,我就讓你爬著出去!”這番話,讓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足足呆了幾分鍾,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老實人何義居然這麼不老實。

人是一個複雜體,要真正了解不是那麼容易的。不過,掌握了以下九種識人方法,你對人的識別能力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