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交流的技巧

67.有話好好說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難免不與他人發生爭執,有時弄得不歡而散,甚至使雙方結下心結。令人棘手的是,在衝突或爭吵發生之後,無論我們怎樣妥善地處理,雙方的心裏及感情上總會被籠罩上一層陰影,這層陰影並常會為日後的相處帶來尷尬與隔閡。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最好還是要盡量避免發生爭執。

我們常用“有話好好說”這句話來排解爭吵者之間的激烈情緒。

據心理學家分析,爭吵者之所以爭吵起來的原因往往是由於犯了以下三個錯誤:第一,沒有明確而清楚地說明自己的想法,語意含糊、不夠坦白;第二,措辭激烈、專斷,沒有商量的餘地;第三,不願意以尊重別人的態度聆聽對方的意見。由此可見,有話不能好好說,是產生人們爭吵起來的直接原因。

朋友間有了不同的看法,你最好以商量的口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時得體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你應該盡量避免用“你從來不怎麼樣……”、“你總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這類絕對否定別人的措辭,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會引起對方反感。即使你是對錯誤的意見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因為嘲笑是帶著惡意,這是很傷人的。你真誠、坦白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讓人覺得你是希望良性互動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時,你要學會聆聽,耐心、留神地聽取對方的意見,從中發現合理的部分,並適時給予讚揚。這不僅能使對方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也會為你自己帶來思考的機會。如果雙方的個性修養、思想水準及文化修養都比較高,要做到以上這些並非難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理性的人,首先你要冷靜,不要讓自己也成為失去理性的人。寬容忍讓可能會使人覺得委屈,但這不僅能表現出你有較高的修養,也能使對方在你的冷靜態度下獲得平靜。如果你們當場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不妨先把爭論的事情擱置一旁,認真考慮之後,或許大家能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善於理解、體諒別人在特殊情況下的心理情緒,是一個人具有較高修養的表現。有的人生性敏感;有的人恰恰遇到不順心的事,急需發泄怒氣;也許對方正在生病,心煩意躁。以上這些都可能是造成他態度、情緒反常或過於激烈的原因。如果你懂得給對方充分的體諒,你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讓自己時常保持開闊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誰能保證在言談舉止上永遠不會有失誤和過錯呢?如果你對別人無意問造成的過錯表示諒解,不去計較無關大局的小事情,無形中可以使你避掉許多無謂的衝突。法國的布魯依爾說過:“兩個都不願原諒對方細小過錯的人,不可能成為好朋友。”

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毀棄他人;互相幫助能使人奮發向上;互相抱怨則使人退縮不前。隻要彼此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相互幫助,相互諒解,衝突是可以緩解和避免的。

68.相互了解才能成為朋友

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確實不太容易。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如何,是很難從外表上分辨出來的。那些外表衣冠楚楚的俊男美女,可能正是一幫毫無創造能力的寄生蟲;那些口中正氣凜然、振振有詞的角色,可能正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那些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可能心毒似蛇蠍;那些外表粗俗不堪的,可能心裏純淨似水;那些貌似忠誠的,可能正是巨奸;那些似乎從不拘小節的,可能心細如絲,對什麼事早已有數了……如果以貌取人,往往會陷入誤區,甚至造成不應有的惡果。

最要緊的,是能夠及時洞察對方是否是可交的朋友。

從如何對待他人上,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品行。與人初交,是不好說:“你怎麼樣”,“我如何如何的”,談論或觀察如何應對他人,是容易接受,也不易“即興表演”的。尤其是在得意之時,他的感受應當是真實的。

如果對方在你麵前,大談特談自己如何如何騙人、玩人、耍人,那就得格外小心。過不了多久,他可能會用同樣的方法對付你;如果對方總喋喋不休地說自己如何如何出身名門、如何如何出類拔萃,那也要注意,給一個自我欲望膨脹的人,是難以當好配角的;如果對方隻是平淡地談及自己對人的幫助,並對自己的付出無怨無悔,那你就要倍加珍惜,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一旦失去,那將是很大的遺憾;如果對方總在說以前的朋友這個不好,那個不對,惟獨不提自己有什麼過錯,那你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明天,他可能會對另一個人用同樣的語調在背後譏諷、謾罵你;如果對方在向你表示,他將如何如何報複以前的某個朋友,那你就得做好應付的準備,可能過不了多久,他也會如此報複你。

怎樣對待過去的朋友,也會怎樣對待現在和將來的朋友。

從怎樣對待朋友,也能看出他怎樣對待自己的家人。

對父母、妻子兒女沒有責任感的人,對朋友會有責任感嗎?

同樣,什麼樣的人就結交什麼樣的朋友,通過了解一個人的朋友也能了解一個人。

如果他的朋友都是些正直的人,那他肯定不是奸邪之徒;如果他的朋友對人都非常真誠,那他必然不會弄虛作假;如果他的朋友一個個貪婪成性,那他無疑是一個自私自利之輩;如果他的朋友事業有成,那就沒有事業心計嗎?

當然,千人千性,洞察僅僅隻是側麵了解,要想知人知麵也知心,還要悉心研究個性。與人的容貌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一樣,人的個性也是千差萬別的,誰也找不出來兩個個性完全一致的人。

從表麵看,性格內向的人比較沉靜,性格外向的人比較好動,但實際上人的個性要複雜得多。外表內向的人,心裏可能正燃燒著一團火,沸騰著一片海;外表外向的人,心裏可能冷靜如千年雪山,隻給人假象,因此,人的個性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具體研究,具體對待,才能找出個性與自己相近的做朋友。

69.要辯證地看待朋友關係

朋友關係錯綜複雜,包羅萬象,難以一概而論,但並不是無規律可尋。

排斥律,就是最常見的朋友關係律。排斥律最明顯的特征是單一的,缺乏寬容。要麼你死,要麼我活,難一共存共榮;要麼是主子,要麼做奴才,不可能平起平坐。勢不相立,不共戴天,同時富有排斥傳統的曆史,也造就了發達的排斥律。

我贏你輸,幾乎貫穿於所有悠悠的曆史之中。無休止的爭鬥正是這種模式最形象的體現。爭強好勝,凡事都要占先,“有我沒你,有你沒我”,你死我活的爭鬥演繹出了多少悲劇?好為人師,好為人主,讓多少希望變成泡影了,使多少心靈受到了挫傷?

我輸你贏又培育出了“官本位”和“家本位”的發達,“土皇帝”、“家長製”一脈相承。做不了主子時,就爭當奴才。拍馬術、諂媚功、奴才哲學、太監人格的發達,決非幸事。

而惟我獨尊——全贏的流行,更讓個人主義無限膨脹。一聲“天下舍我其誰乎?”早把朋友嚇得無蹤無影了,哪裏還有平等?

“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快活”,“不是魚死,就是網破”,這種極端狹隘自私的心態,造成了多少兩敗俱傷的慘劇?誰會相信輸得淨光的雙方,曾經是情深意切的朋友!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並不能否認這種慘劇的結局,也許這也算“愛得越切,恨得越深”吧!

顯然,排斥律意在排斥,不可能有真正的長久的贏家。因此,人類的昨天才充滿了那麼多的血淚與悲傷,不堪回首,惟有同一律才會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雙贏。

首先,要實現雙贏雙方都要做出必要的讓步。這種讓步是保證共同利益的需要,而非懦弱。如果一方或雙方依舊要排斥對方,那雙贏也是難以實現的。

同時,也是最主要的,雙贏的起點和利益要基本平等,才能保證雙贏實現。否則,一方獨占,或另一方被侵害和剝奪,那同樣也難以雙贏。

而雙贏是一種激勵機製,利益的不斷獲得是最核心的動力。因此,朋友雙方都具備了適應這種機製的素質,那雙贏就是自然而然的回報了。

現代人越來越多地追求雙贏,正是基於這種機製的長遠和公平,而非僅僅滿足於某種利益的獲得,這無疑是跨越時代的進步。

70.知心才能成為至友

人們把知心朋友,稱為“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