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佩服這位親戚,普通人無法辦成的事,在他卻輕而易舉地成功了。我想最關鍵的,乃是因為在一開始,他便提升起對方的榮譽感,使對方的精神為之一振,便成就了這事。

在我剛踏入電影圈時,大家常常稱我為“容易驅使的演員”,因為在當時,如果有好的角色,即使沒有酬勞我也願意演出(你們可能認為有點誇張);相反,如果沒有好的角色,我便會要求電視公司多付些酬勞,那麼我就會答應參加演出,因此得到“容易驅使”的稱呼。

所以,每當有新的劇本,製作人便會立刻找我,並且胸有成竹地告訴我:“我敢斷定,這次絕對是個好角色,能夠把你捧紅。而且也能使你有更多磨煉的機會。隻是——預算不夠分配……”

雖然預算的事我並不滿意,但一聽到有好的角色,似乎錢的多寡已不是重要的事了,於是我便回答說:“好吧!片酬少就少,我決定演出了。”

現在想起來,我覺得那位製作人非常聰明,他知道我的性情,為了說服我能參加演出,於是才那樣對我說,而使我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了他所設計的圈套。可見在事前先激發對方的“榮譽感”,對事情是很有幫助的。

因此各位不要小看了這件事,如果你想快速有效地達成你的目的,在請求他人幫忙時,最好先稱讚對方一番,鼓舞對方,激起對方的榮譽感。相信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回答了。

107.找出對方與自己共同的特性作為話題

有一對年輕的男女明星,彼此無論是在個性上、生活習慣上,甚至交談上,始終格格不入。但最近為了一部新影片,隻好勉強搭檔演出,然而,除了因劇情的需要兩人才有交談外,在私底下,卻彼此互相不打招呼,形同陌路。

同事們看到這種情形,認為不太妥當,可能會影響劇情,於是大夥兒紛紛設法改善,最後大家決定,在戲拍完後,一起聚餐聊聊。

當整個作業結束後,所有演職員們便浩浩蕩蕩地向餐廳出發。到了餐廳,服務生便問我們要吃些什麼,不知為什麼,這兩個人竟異口同聲地說:“果汁!”使得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從此以後,他們兩人便打破了彼此原有的僵局,而成為一對非常親密的朋友。我們可以由此發現,隻不過是在食物上有相同的嗜好,就可使原本互相討厭的人,成為最佳拍檔,可見“相同的話題”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使陌生轉為熟識,使熟識的朋友更加親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向如此,不論彼此是否相識,是否互相排斥,抑或互有成見,但隻要能找出彼此相同的一點,就可使彼此打破一切界線而成為好朋友。根據心理學家的一項問卷調查,我們便可發現這樣的事實。在問卷調查中,有一個題目是“在選舉時,你有何理由,使你決定把神聖的一票投給某人?”結果發現,多數的回答是“因為他與我同姓”或是“他與我有相同的喜好”。

由此我們可以確信,人類之間,隻要某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地方,在心理上就會感到無比的親切。所以,倘若我們在生活中,初次與不相識的人見麵,為了使彼此能很融洽地相處,很自在地交談,我們可以問問對方的出生地啦,所曾就讀的學校或生活上的愛好啦等等,努力尋找對方與自己共同的特性,相信就會很容易地打開話匣子,暢快地交談了。

108.事先說明原因,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曾經有一次,我主持一個有關食品烹飪的節目,在節目中,我邀請了一位女演員,為我做各種示範動作。由於各種食品的料理,均需由手來操作,自然電視的畫麵都集中在手部的動作。

但當時那位女演員,雙手皆塗上了鮮紅的指甲油,在屏幕上顯得格外耀眼。結果,節目播出後,我馬上接到觀眾的抗議,他們說:“做菜的人,把指甲塗得那麼鮮豔,真是不諧調。”使我非常驚訝。

有了一次不愉快的經驗,於是在往後的節目中,我都事先向觀眾聲明:“這位來賓,在本節目過後,還要參加××綜藝節目的演出,所以隻好以如此豔麗的裝扮出現在各位麵前。”果真,經我這麼解釋,觀眾都能體會演員“趕場”的辛勞,也就不會再挑剔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凡事搶先就能得勝,但先得到有利的時機,自然較有勝利的希望。在解釋誤會的過程也是如此,倘若能在誤會尚未發生前,事先說明可能產生誤會的種種原因,就可使雙方避免一場不必要的隔閡。

在古今中外,最容易造成誤會的,要算是婆媳之間了,不論是哪一方,隻要有一點兒差錯,都會使對方大為不滿,而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內訌,常使一個家庭因此而支離破碎。

然而既是一家人,原本不應出現爭吵的場麵,再說,媳婦頂撞婆婆或婆婆責怪媳婦,都不是和諧家庭所應有的現象。為了改善這種關係,我認為,最適當的解決方法,便是使婆媳之間彼此開誠布公地交談,凡事都加以討論和研究,有任何的不滿和疑問,應在事先提出來,共同解決,共同策劃。如此便能化解婆媳之間不合的情況。

所以不論是誤會也好,或是有什麼不便啟齒的事,最好在事前,互相討論研商,解釋說明,共同求得解決的方針,就可避免彼此不歡而散的場麵了。

109.遲到時最好先道歉,再說明原因

“鬧鍾沒響”、“在途中臨時肚子痛”、“車子拋錨了”,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遲到的經驗,而在遲到後,總是想找些理由為自己辯解。但我想,不論是學校的教師或公司的主管,對這類的說辭早已非常熟悉,在他們心中早已知道你是在“撒謊”。

記得我在學生時代時,班上有位同學總是常常遲到,但每次他都有充分的理由,教師也無可奈何。有一次,他又遲到了,但這次他的說辭卻非常特別,他說:“我的×××去世了!”當時大家聽了都十分難過。

可是誰知過了幾天,他又遲到了,他的理由是:“我的×××生病了!”這麼一說,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一個人怎麼能死而複生呢?可見以往他是在欺騙教師。

我常認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目前活生生的人,說成病人或死人,在感覺上總是不妥。因為往往有“應驗”的時候,也許你隻是一句說辭,使自己免受師長或上司的責罵,但也許因此而使母親真正患病,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成為不孝子了?

找借口以求解脫,這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的。但我覺得這並非是惟一的方法,也並非是好方法。我常想,與其編造一些謊言或支吾其詞,不如老老實實、坦率地當眾道歉來得有效。假如我是主管,麵對下屬誠實地向我道歉,而不以別的理由作為遲到的借口,看在他誠實無偽的為人態度上,我會立刻原諒他,不再追究。反之,如果下屬一味地掩飾,我不但會嚴厲斥責,還會因此對他的為人大打折扣。相信很多主管的看法和我一樣。

所以我奉勸各位,為了保持你誠實不欺的良好形象,當你不慎遲到了,最好先向對方道歉,而後再說明真正原因,我想你的上司也不會再為難你了。

110.愈是難以開口說出的話,愈是需要魄力

我們都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魄力,要果斷堅決,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的責任。而在說話的技巧上也是這樣,倘若你畏畏縮縮,不敢說話,即使態度再誠懇,也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相反的,倘若你敢大大方方地說話,即使義理不夠明確,別人也會因你強盛的氣勢,而相信你所說的話。

舉個例子來說吧!影星C是影劇圈內最擅長說英語的演員,但據我所知,他的英文程度並不很好,何以在外人麵前仍然說得頭頭是道呢?這事使我百思不解。

有一次,C告訴我:“當我在外國人麵前,不得不說英文時,我的方法便是先將雙眼注視著對方,而後再大大方方地說,使他認為我的勇氣可嘉。我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使對方了解:我們是不常說英語的民族,所以你在聽我說英語時,要特別費力,否則可能不知我在說什麼。”

原來c有他獨特的表達方式,不論英語的程度如何,隻要敢表達,就可使對方慢慢明了我們所說的內容。所以從此以後,我也以C為榜樣,當我與外國朋友交談時,我不再懼怕,厚著臉皮將心中的話盡力表達出來,說也奇怪,那些外國朋友竟然聽得懂我的意思。

由此可見,倘若我們要將難以開口的話迫切地說出,“魄力”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有了它,我們才有勇氣,也才能大膽地說出心中的話。尤其當我們要勸戒別人時,更需以此作為我們的“後盾”,使我們能真正改正朋友的缺欠,而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屬於道德上的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