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健脾消積藥
白術(《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幹燥根莖。
【性味歸經】
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傳%%用於脾胃虛弱所致食少腹滿、倦怠無力,泄瀉、浮腫、自汗等。
【主要成分】
含揮發油(主要為蒼術醇,蒼術酮、白術內酯,維生素A。
【藥理作用】
據研究白術有健胃、強壯、保肝、抗潰瘍、降血糖,利尿,擴張血管及抗凝血等作用。尚有抗腫瘤作用,對小白鼠抑製率為31%~49%。
【主治腫瘤】
消化道腫瘤。
【兼治疾病】
消化不良、便秘、肝硬化腹水、遷延性肝炎、白細胞減少症、妊娠浮腫、流產、小兒腹瀉、腸內寄生蟲病、流涎、眩暈症。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煎湯6~12g,大量60~120g。
【臨床治驗】
治療胰腺癌
焦白術、茯苓、草蔻仁、陳皮、香附、太子參、鬱金、延胡索、五靈脂、半夏、海螵蛸各9g,苡仁、生黃芪各30g,當歸、瓜蔞各15g,炒柴胡、廣木香各4.5。日1劑,治3例有效(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
治療胃癌
白術、茯苓、黨參各12g,甘草3g,蒼術、厚樸、陳皮、扁蓄、麥芽、神曲各7.5g,生薑12g,大黃15g,木香、沉香各3g,日1劑。共治3例,皆基本痊愈(方源於江西瑞昌縣人民醫院)。
治療腫瘤所致腹瀉
白術、茯苓、石榴皮各9g,木香、陳皮各4.5g,甘草3g,日1劑。有效(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
也治療惡性淋巴瘤
炒白術、製首烏各15g,薑蠶、薑半夏、製南星各12g,象貝母、桔葉各9g,夏枯草24g。日1劑,水煎分3次服(王冰等抗癌中藥方選人民軍醫出版社)。
山藥(《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薯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的塊根。
【別名】
淮山藥。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
補脾胃、益肺腎。傳統用於脾虛胃弱,食少體倦,泄瀉、虛喘、消渴、尿頻、遺精、帶下等。
【主要成分】
含皂甙、膽堿、精氨酸、多酚氧化酶。
【藥理作用】
有祛痰、促進消化的作用。
【主治腫瘤】
對腫瘤病人有滋養補益作用。
【兼治疾病】
消化不良、秋季腹瀉、糖尿病、濕疹皮炎。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煎湯15~30g,大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
【臨床治驗】
治療腸癌山藥、白術、茯苓、黃連、公英、地榆、黃芪各15g,土茯苓、莪術、半夏各12g,白花蛇舌草、菝葜各60g,田三七3g(衝、日1劑,觀察多例有較好療效(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
萊菔子(《日華子本草”
本品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萊菔的種子。
【別名】
蘿卜、蘿白、羅服、蘆菔、紫菘、秦菘等。
【性味歸經】
辛、甘、平。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
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傳統用於脾胃虛弱、食積脹滿、消渴、吐血、衄血等。
【主要成分】
含脂肪油、生物堿、酚類、黃酮。
【藥理作用】
有抗炎、抗菌、降壓等作用。可防止膽石形成。
【主治腫瘤】
消化道腫瘤所致脘腹脹滿。
【兼治疾病】
老年性便秘、高血壓、糖尿病、陰道炎。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煎湯4.5~15g,或入丸散。
【臨床%治驗】
治療胃癌
炒萊菔子、檳榔、香附各15g,烏賊骨30g,陳皮、半夏、三棱、莪術、桃仁、紅花、木香、良薑、佛手、木鱉子各9g,烏藥、枳殼各6g,隔日1劑水煎服。同時將烏賊骨300g,枯礬240g,白芨1g0g,蘇打150g,粉草、瓦楞子各90g,蛤粉60g,陳皮、香附各3吆,研末製成散劑,每次3g,日1~2次。配合其他療法,觀察多例,有效率達50%以上(方源於天津市和平區東興市場衛生院)。
治療肝癌
萊菔子、鬱金各12g,八月劄、川楝子、大腹皮各15g,拮皮12g,枳殼、木香各9g,佛手片6g,濕熱內蘊加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田基黃、茵陳、山梔、黃芩、黃連、石上柏、大青葉、板藍根、石見穿、龍膽草;濕重加茯苓、豬苓、澤瀉、冬瓜皮、車前子;陰虛加生地、旱蓮草、女貞子、天冬、麥冬、石斛、沙參、白芍、龜版、鱉甲;脾虛加黨參、白術、黃芪、苡仁、扁豆、茯苓、皮尾參。共治22例,療效優於其他療法(方源於上海中醫學院錢伯文教授)。
山楂(《新修本草》)
本品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
【性味歸經】
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
消食積、散瘀血。傳統用於食滯不消,脘腹脹滿,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等。
【主要成分】
含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槲皮甙、金絲桃甙等、內酯甙類、糖類、有機酸、維生素C。
【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增加冠脈流量、擴張血管、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強心、降壓、抗心律失常、降血脂、促進消化、鎮靜以及抗菌等作用。研究表明本品對小鼠艾氏腹水瘤細胞及)有抑製效果。
【主治腫瘤】
消化道腫瘤有食滯腹脹者。
【兼治疾病】
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高血壓、肝炎、腎炎、腸炎、菌痢、心律失常、動脈硬化、閉經、絛蟲病、消化不良、肥胖、銀屑病等多種疾患。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臨床大量服用山楂粉,片劑可出現反酸、燒心、胃痛等症狀,但此反應可很快自行消失。本品對胃酸過多或無食欲者應少服,慎服。
【用量】
煎湯9~12g。大量30g。
【臨床治驗】
治療舌體血管瘤
炒山楂、炒六曲、生白術、製半夏、夏枯草、丹參、炒丹皮、連翹各9g,赤芍、八月劄、煆瓦楞、白英各15g,海藻12g,生米仁、白花蛇舌草各30g,日1劑。1例服藥70劑治愈,隨訪1年未複發(方源於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張鏡人主任醫師)。
治療買癌
焦楂曲、玄胡索、丹參、夏枯草各15g,桃仁、海藻、海帶各12g,焦麥芽、川棟子、陳皮、廣木香、生枳實各9g,煆瓦楞、生牡蠣各30g,製內金6g,氣虛加黨參、黃芪各15g,泛酸加薑半夏、薑竹茹各12g,白芍9g,黑便加白芨9g,仙鶴草30g,槐花炭、貫眾炭各15g。臨床觀察有較好療效,生存3年以上者占6.15%(方源於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曙光醫院)。
麥芽(《名醫別錄”
本品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幹燥而成。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消食和中,回乳。傳統用於食積不化,鈉差,脘悶腹脹等症。
【主要成分】
含澱粉海、麥芽糖、卵磷脂。
【藥理作用】
助消化、降血糖。
【主治腫瘤】
消化道腫瘤所致脾虛食滯。
【兼治疾病】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回奶。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煎湯10~15g,大量30~120g。
【臨床治驗】
治療冒癌
麥(穀)芽30g,黨參12g,白術、茯苓、生芪、木香、沙參、蔞仁、白芍、澤瀉各9g,陳皮、內金、建曲各6g,甘草4.5g,水煎,日1劑,飯前空服。辨證加減,觀察1例存活8年以上(方源於福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十四、消腫止痛藥
馬錢子(《本草綱目》)
本品為馬錢科馬錢屬植物雲南馬錢5聽吐如8?八.諷.冊11等同屬植物的種子。
【別名】
番木鱉、馬前、馬前子。
【性味歸經】
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
消腫散結,通絡止痛,強筋壯骨。傳統用於風痹疼痛,癰疽瘡毒,癱瘓麻木,跌打損傷。
【主要成分】
含番木鱉堿(士的寧)、馬錢子堿、馬錢子堿等。
【藥理作用】
①馬錢子所含成分士的寧可興奮中樞神經。實驗證實,本品對脊髓的反射機能,延髓的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都有興奮作用,並能提高大腦皮質的感覺中樞的興奮性;②鎮咳、祛痰作用;③增進食欲、促進消化;④抗菌作用,本品能抑製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及皮膚真菌的生長;⑤抗組織胺作用;⑥具有對感覺神經末梢的麻痹作用,可阻斷神經肌肉的傳導;⑦對小鼠肉瘤-1g0和白血病細胞有抑製作用。
【主治腫瘤】
食管癌、胃癌、腸癌、白血病、皮膚癌等。
【兼治疾病】
半身不遂、麵癱、小兒麻痹後遺症、重症肌無力、結核病、陽痿、肌肉萎縮、再障、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間盤突出、癲癇、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尿瀦留、帶狀皰疹、癤腫、手足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