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癌瘋
(1)方用生烏頭、生南星、生白附子各10g,研細末,加生薑15g,蔥白連須7莖,先切碎搗成泥狀,與藥末合勻,用布包好後置籠上蒸透,拍成薄餅狀,於患處貼敷(林斌頭痛的辨證與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
(2)川烏、黃藥子、重樓、元胡、蘆根、山慈姑各30g,冰片6g。共為細末,一次3g口服,日3次,治療食管癌痛有良效(常敏毅抗癌本草湖南科技出版社)。
草烏頭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北烏頭同屬植物的幹燥塊根。
【別名】
草烏、烏頭、烏喙、竹節烏頭。
【性味歸經】
苦、辛、熱、生草烏有大毒,製草烏有毒。歸心、肝、脾、腎
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散寒止痛。用於風寒濕痹、頭風、痰癖、脘腹冷痛、氣塊、寒疝作痛、瘰鬁、疔瘡。
【主要成分】
含鳥頭堿等。
【藥理作用】
①鎮痛、局部麻醉作用;②抗炎作用;③對小鼠有降壓作用,能增強毒毛旋花子甙X的毒性,可致心律紊亂;④免畢調節作用;⑤降溫作用,準葛烏頭減大劑量能阻斷抻經節,有較弱的解似一膽堿樣作用。
【主治腫瘤】
癌痛等。
【兼治疾病】
風寒濕痹、大關節疼痛、類風濕、腰腿痛、神經痛、骨質增生疼痛、麻醉、麵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牙痛、神經性皮炎、跌打拫傷、扭挫傷、破傷風等。
【抗癌療效】
對癌痛療效佳。
【副作用】
烏頭有較大毒性,臨床使用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生草烏大劑量使用時應先煎1小時,再與他藥同煎,以降低其毒性;②入煎前不要打碎,以防誤吞入粉末引起毒性反應;③大量入藥時宜先小劑量試用,如無毒副作用,再適當加大劑量,切記中病即止;④臨床證實烏頭用至出現“瞑眩”反應,即有輕度中毒反應時,以某些疾病療效較著,但應慎重觀察與使用;⑤實踐說明本品煎劑雖飯後服用不易中毒,較安全,但療效不如飯前脤。如開始飯後服無明顯毒性,可改為飯前服用,以提高療效。
此外,據報道草烏與象貝母同用,其毒性增加,以蜜同煎則毒性降低,不宜與半夏、貝母、天花粉、白蘞、瓜蔞、犀角同用。有心髒病、肝病、胃病以及年老體弱、陰虛火旺及熱症疼痛者忌服。
【用法用量】
煎湯製草烏1.5~3g,生草烏50~20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以醋、酒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生草烏、蟾酥、生半夏、生南星、細辛研末,1次祕,撖亍癌痛處,以阿肆消痞膏貼餘,隔日1次,7次為1療程,臨床觀察32例,止痛效果明顯者30例,療效不明顯者2例(王勁等浙江中醫雜誌)。
鬧羊花(《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羊躑躅的花序。
【別名】
羊躑躅、躑躅花、八裏麻、黃杜鵑花。
【性味歸經】
辛、溫、大毒。歸肝經。
【功能主治】
消腫止痛,祛風散瘀。傳統用於風濕痹痛,瘡癬,跌打損傷。
【主要成分】
授木毒素,羊躑躅毒素。
【藥理作用】①鎮痛作用;②對高級神經中樞的麻痹作用,對橫紋肌運動神經先興奮後麻痹;③降壓作用;④催吐作用;⑤可興奮腸肌及子宮平滑肌,而大劑量則有抑製作用。
【主治腫瘤】癌痛。
【兼治疾病】
高血壓、心律失常、手術麻醉、坐骨神經痛、類風濕伴關節炎、斑禿、黃癬。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實驗表明鬧羊花浸劑及酊劑。內服中毒量4.5g。本品為有毒類中藥,臨床使用應嚴格掌握劑量。
【用法用量】
煎湯0.3~0.6。可浸酒或入丸散,亦可研末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用5%~10%鬧羊花注射液作穴位注射,對頭、頸、胸、腹部惡性腫瘤有較好止痛效果(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
洋金花(《本草綱目》)
本品為茄科曼陀羅屬植物白花曼陀羅同屬植物的花。
【別名】
曼陀羅花、顛茄。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心、肺、肝經。
【功能主治】
定喘、祛風、麻醉、止痛。傳統用於哮喘、風濕痹痛、驚癇、瘡瘍腫痛、腹痛。
【主要成分】
含阿托品、東莨菪堿。
【藥理作用】
①本品可雙向性的調節中樞神經係統,即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對延髓和脊髄又有不同程度的興奮作用;②鎮痛作用;③平喘作用;④抗休克作用,並可改善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及微循環;⑤散瞳作用,有麻痹眼調節及抑製腺體分泌的作用;⑥可解除迷走神經對心髒的抑製,使交感神經的作用增加,心率加快;⑦能降低胃腸蠕動,使膽堿能神經受到阻斷,膀胱逼尿肌鬆弛,尿道括約肌收縮,引起尿瀦留。
【主治腫瘤】
中晚期腫瘤疼痛。
【兼治疾病】
支氣管炎、手術麻醉、止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消化道潰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破傷風、敗血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綜合征,銀屑病。
【抗癌療效】
用於癌痛的止痛。
【副作用】
洋金花注射液對小鼠。服用本品可有口幹,咽喉灼熱、頭暈頭癰、視力模糊、心動過速、幻覺等不良反應、應引起臨床注意。有眼壓增高、冠心病、心動過速、心功能不全、高熱脫水、嚴重高血壓以及嚴重肝腎損害者應慎用。
【用法用量】
煎湯3~16g;入丸散1~15g;可卷成煙分次吸,日不超過1.5g;亦可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以東莨菪堿肌注,也可與氯丙嗪12.5~25!11g合用肌注,1~3天給藥1次,治療中晚期癌劇痛30例皆獲得理想的止痛效果(孫秀蘭等醫學文。
天仙子(《本草圖經》)
本品為茄科莨菪屬植物莨菪等同屬植物的種子。
【別名】
莨菪子。
【性味】
辛、苦、溫、大毒。歸心、胃、肝經。
【功能主治】
解痙、止痛。傳統用於癱狂、胃痛、牙痛、喘咳、久痢、癰腫惡瘡。
【主要成分】
含阿托品等生物堿。
【藥理作用】
①可興奮呼吸中樞;②恢複血壓;③調節脊髓微循環;④鎮痛作用;⑤抗心律不齊、房顫、室顫作用;⑥抑製腺體的分泌;⑦可雙相調節微血管管徑,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使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增強,從而糾正血流和血量的異常分布,並降低全血比粘度,改善血流態;⑧可競爭阻斷3型腎上腺素受體;⑨保護細胞膜和溶酶體;⑩能明顯鬆弛活動過強或痙攣狀態的平滑肌。
【主治腫瘤】
消化道腫瘤。
【兼治疾病】
支氣管炎、胃痛、慢性腸炎、消化性潰瘍、膽絞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牙痛、甲溝炎、腎盂結石、乳腺炎、男性乳房發育、疔瘡。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本品所含生物堿成分阿托品,其用量5~10121g即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服用天仙子2~30枚可能產生中毒症狀。
【用法用量】
入丸散0.06~~6g,或研末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食管癌天仙子製成丸劑,長期內服。觀察6例,電腦及光鏡檢查可見癌灶內出現大量淋巴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浸潤,癌間質內見很多的漿細胞及巨噬細胞,癌細胞則嚴重退行性變,或成片壞死。可見此藥有明顯的抑製、殺傷癌細胞的作用,並明顯增強腫瘤病人機體的免疫功能(謝念銘等中國腫瘤臨床)。
組師麻(《陝西中藥誌》)
本品為瑞香科屬植物黃瑞香的根皮。
【別名】
祖司麻、黃瑞香。
【性味】
辛、苦、溫、小毒。
【功能主治】
抗炎鎮痛、祛風除濕、活血消腫。傳統用於四肢麻木、風痹痛、頭痛、胃痛、脅痛、跌打拫傷腫痛。
【主要成分】
含瑞香素等。
【藥理作用】
①抗炎、鎮痛、鎮靜作用;②能明顯抑製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緣膿杆菌及痢疾杆菌的生長;③止血作用;④擴張冠脈血管和末梢血管,增加冠脈流量,並可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改善心肌代謝,使心肌耗氧量減少,促進心功能恢複;⑤降壓作用;⑥可抑製離體動物腸的運動,使動物離體子宮平滑肌鬆弛;⑦抗凝作用;⑧能促進體內尿酸的排泄。
【主治腫瘤】
癌痛等。
【兼治疾病】
各種類型關節炎、腰脊椎外傷、慢性腰肌勞損、腰痛、坐骨神經痛、手術麻醉、冠心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肩周炎、軟組織拫傷。
【抗癌療效】試用。
【副作用】瑜香素給小鼠灌服,腹腔注射及靜注的。據報道,祖師麻服用過量可致頭暈、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甚至便血等。故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應慎服。本品局部外用個別皮膚可起水泡。
【用法用量】
煎湯3~9g,或研為散。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祖師麻粉25g,樟腦、冰片、薄荷腦各300g,人工麝香50g,冬青油200g,製成止痛膏,外貼於病灶相應部位和痛點。觀察10數例,對多種癌症均有不同程度止痛效果(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