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治驗】
治療胃癌
棉花根、半枝蓮、藤梨根各60g,白茅根、連錢草各15g,大棗3枚,日1劑,治晚期病人22例,顯效6例,緩解9例(方源於溫州市抗癌研究小組)。
治療肝癌
棉花根、半邊蓮各30g,鱉甲、丹參各15g,三棱、莪術各12g,水蛭6g,平地木、水紅花子各9g,日1劑(方源同上)。
治療宮頸癌
棉花殼、公英各200g,鮮瓦鬆300g,半枝蓮、山楂、鮮旱蓮草、連翹各100g。取瓦鬆、旱蓮草煎汁,濃縮成稠膏,其他藥粉碎細粉與稠膏混勻,製粒,壓片。每次服4~6片,日3~4次。觀察9例,有4例顯效,3例有效(方源於湖北襄陽西尹衛生院)
野葡萄跟(《全展選編,外科》)
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網脈葡萄的根。
【別名】
山葡萄根。
【性味】
酸甘、平、辛。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除濕止癢。用於腹脹、吐瀉、熱咳、尿血、便血、憤蕩、瘰鬁、瘡癤、痔瘡。
【用量】
15~30g水煎服。
【臨床治驗】
治療腸癌鮮野葡萄根、青蒿、地榆各60g,鮮蛇莓30g。洗淨瀝幹,倒入熱水瓶中,加入沸開水浸過藥麵,熱浸12小時後,收集藥液,日1劑。頻飲,15天為1療程。1例觸及血腫,菜花型直腸癌患者,外搽紅升丹,內服上藥50多天,腫塊漸小,便血已停,疼痛消失(方源於湖北紅安縣永河衛生皖)。
向日葵杆芯(《浙江藥資源名錄》)
本品為葵科向日葵屬植物向日葵的杆芯或花托。
【性味】
甘、淡、平、溫、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止咳平喘。用於乳糜尿、血痢、二便不通,外傷出血。近用治高血壓、百日咳、痛經。
【藥理作用】
據初步研究,向日葵嫩葉及莖所含化合物,能抑製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的合成,對亞硝胺致癌亦有抑製作用。
【用量】
6~15%。
【臨床治驗】
治療子宮癌
向日葵杆芯、葫蘆芯、小米、綠豆各15g,大麥20g,茶葉5g,陳皮10g,煎湯。平晚空腹服,2日1劑。臨床觀察有較好效果,並可使患者失眠、心悸、腰酸痛及陰道分泌物多等症狀得到改善(方源於撫順樸順植診所)。
治療絨癌向日葵盤90g,鳳尾草、水揚梅全草各60g,煎至半膠凍狀(約1~2小時、內服,日1劑,1~2個月為1療程。治絨癌、惡葡3例,結果1例好轉,2例治愈,隨訪3年未見複發(方源於浙江台州地區人民醫院)。
治療胃癌
向日葵杆芯6g,日1劑。1例胃癌廣泛轉移患者,用本方治療1年痊愈,已健康存活6年(方源於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蛇鸞(《名醫別錄》)
本品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莓的全草。
【別名】
寶珠草、三點紅、紅頂果、地洋梅、雞冠果、三葉莓、龍吐珠。
【性味】
甘、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痢疾、疔瘡腫毒、跌打損傷。近用治黃疸、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結核病。
【主要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三萜皂甙、種子含脂肪油。
【藥理作用】
①有抗炎、抗菌作用,可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杆菌、傷寒杆菌的生長;②動物試驗證實,本品對腫瘤細胞有抑製作用。
【用量】
煎湯9~15g,鮮品30~60g。
【臨床治驗】
治療膀胱癌蛇莓15g,龍葵、白毛藤、土茯苓、燈芯草各30g,海金沙9g,日1劑。有多例患者用此方治療,均有效。1例服藥3個月,複查瘤體基本消失,1年後隨訪病人情況良好(方源於北京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豬殃殃(《野菜譜》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豬殃殃的幹燥全草。
【別名】
八仙草、拉拉藤、鋸鋸藤等。
【性味歸經】
辛、苦、涼。歸脾、心、小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癰癤,水腫。
【主要成分】
含車葉草甙、偽紫色素甙、櫻草糖甙等。
【藥理作用】
動物實驗證實,此藥有抑製急性淋巴細胞型和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細胞的作用。
【主治腫瘤】
白血病、淋巴肉瘤、乳腺癌等惡性腫瘤。
【兼治疾病】
泌尿係感染、闌尾炎、痛經、崩漏。
【抗癌療效】
有效。對白血病總有效率達70%以上。
【用量】
煎湯15~30g。
【臨床治驗】
治療白血病
豬殃殃、半枝蓮、蛇六穀、白花蛇舌草、大黃各30g,馬錢子0.9g,日1劑。配合化療用治急性白血病14例,結果急粒1例獲完全緩解、4例部分緩解;急淋1例,急單2例部分緩解(方源於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內科血液病科)。
豬殃殃60g,半枝蓮、板藍根各30g,製黃芪、當歸各12g,黨參、三棱、莪術各9g,發熱加生地,丹皮;出血加仙鶴草、白茅根、旱蓮草;納差加炒二芽、焦六曲、陳皮,日1劑。中西醫結合共治各型白血病15例,其中3例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5例有效,無效4例,總有效率73.3%(方源於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治療腸癌
豬殃殃、白毛藤各60g,鴉膽子15粒(裝膠囊吞服、敗醬草、鐵扁擔各30g,水紅花子15g。便血加茜草30g;便秘加土大黃15g,望江南30g;腹脹加莪術9g,日1劑煎服。以本方為主,配合化療小劑量穴位注射,共觀察51例,其中34例有效(方源於上海市徐彙區天平地段醫院)。
治療多種腫瘤鮮豬殃殃120~250g,或幹品50g,水煎20~30分鍾,加入適量紅糖,每日分3~6次服完。亦可用幹品碎塊置鐵鍋內焙片刻,製成散劑,每天開水泡50g頻脤。另用鮮品搗汁以豬油調勻,外敷患處。臨床觀察乳腺癌、食道癌、下頜腺癌及宮頸癌共9例,其中1例治愈,3例顯效,2例有效。另治良性腫瘤6例均有效(方源同上)。
薛荔果(《本草拾遺》)
本品為桑科植物薛荔的果實。
【別名】
木饅頭、木蓮、爬山虎。
【性味】
甘、澀、平。
【功能主治】
安胎下乳、祛風開竅。用於先兆流產、乳汁不足、腰痛、血淋。
【主要成分】
含+穀甾醇,多糖,蘆丁。
【藥理作用】
動物實驗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主治腫瘤】
生殖、消化係統惡性腫瘤。
【兼治疾病】
乳汁不通、閉經、陽痿。
【抗癌療效】
初步試用。
【用量】
60~120g。
【臨床治驗】
治療腸癌
木饅頭、白花蛇舌草、紅藤、敗醬草、紫丹參、白毛藤、生牡蠣、烏蘞莓,金剛刺、瓜蔞仁各30g、八月劄、炮山甲各15g,生枳實、地榆炭各12g,黨參9g,日1劑。治14例,顯效2例,有效5例(方源於上海中醫學院)。
治療乳腺癌
木饅頭、天葵子、芸苔子各30g,漏蘆15g,八角蓮、地鱉蟲、白蘞、金雀花各9g,疼痛加蜂房9g,日1劑。同時以化療小劑量穴位注射,共治42例,有效25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59%(方源於上海天平地段醫院)。
絞股藍(《救荒本草》)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絞股藍的全草。
【別名】
五葉參,小苦藥,七葉膽,公羅鍋底。
【性味】
古,微寒。
【功能主治】
補元氣、生津健脾、平喘止咳、安神、固精。用於勞傷虛損、痰喘、健忘、倦怠、食少、夢遺、滑精。
【主要成分】
含絞股藍皂甙、某些人參皂甙。
【藥理作用】
具有類似人參樣藥理活性。①抗疲勞作用;②調節內分泌功能;③提高免疫力;④抗衰老,顯著延長細胞的壽命;⑤降低血內中性脂肪與總膽固醇水平;⑥對癌細胞的增殖有明顯抑製作用;⑦鎮靜、催眠和抗緊張作用;⑧抗潰瘍作用。
【主治腫瘤】
適用於癌症久病體虛者。
【兼治疾病】
慢性氣管炎、慢性胃炎。
【抗癌療效】
有較好的補益作用。
【用量】
煎湯15~30g,研末吞服每次3~6g。
【臨床治驗】
治療腦瘤
絞股藍、石斛、知母、茅根各15g,麥冬、沙參、鉤藤、生地、黃精、枸杞各12g,僵蠶、玄參、大黃各9g,日1劑。據觀察,對腦瘤肝腎陰虛,虛風內動型有效(方源於福州潘明繼主任醫師)。
治療腸癌
絞股藍、黨參各15g,敗醬草、仙鶴草、白花蛇舌草、白毛藤各30g,槐花、黃芩各9g,地榆12g,銀花、白術各10g,厚樸8g,苡仁20g,秦皮19g,茯苓12g,甘草3g,腹痛加白屈菜9g,米殼10g,日1劑。可明顯緩解患者便次增多,裏急後重及粘液血便等症狀(方源同上)。
锪木(《本草拾迪》)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锪木的根或根皮。
【別名】
鳥不宿。
【性味】
微平、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健睥利濕。傳統用於風濕痹痛。
【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