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用於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黃疸型肝炎、菌痢、吐血、尿血、便血等疾患。
【主要成分】
含黃酮類、留醇、氨基酸、內酯或酯類以及酚性物質。
【藥理作用】
本品對痢疾杆菌有抑製作用。
【用量】
15~30g。
【臨床治驗】
治療絨癌鳳尾草、水揚梅全草各60g,向日葵盤90g,水煎1~2小時。每天1劑,連服1~2個月。治療3例,有2例治愈,1例好轉(方源於浙江省台州地區醫院)。
水楊梅(《貴州草藥》)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日本水楊梅的全草或根莖。
【性味】
辛,香,溫、無毒。
【功能主治】
治風寒感冒、腹痛瀉痢、腎虛頭暈。
【主要成分】
含水楊梅甙、揮發油、鞣質等。
【藥理作用】
能抑製小鼠肉瘤有明顯抑製作用。
【用量】
30~60g。
【臨床治驗】
治療胃癌水楊梅根、藤梨根各90g,虎杖根60g,焦山楂、雞內金各6g,日1劑。臨床治療20例,總有效率80%(方源於浙江省中醫院)。
4#0(《貴州民間藥物》
本品為番荔枝科植物白葉瓜馥木的根。
【別名】
黃木香、奶漿藤、通光散。
【性味】
辛、澀、溫。
【功能主治】
除風濕,治勞傷。
【主要成分】
含肉珊瑚甙元、糖類。
【藥理作用】
實驗表明本品有利尿、保肝及升高白細胞的作用。
【主治腫瘤】
消化道癌、肺癌、宮頸癌、白血病等。
【兼治疾病】
支氣管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
【抗癌療效】
有效。據資料介紹,複方用藥總有效率為31%~84%。
【副作用】
服用本品可見多汗、多尿、偶有畏寒、低熱。對人體組織器官無損傷。
【用量】
15~30g。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烏骨藤60g,虎杖45g,枳殼、陳皮、昆布、海藻各15g,每日1劑。觀察胃癌、肝癌各2例,療效顯著(方源於武漢部隊總醫院)。
菱角(《圖經本草》)
本品為菱科植物兩角菱同屬植物的果實。
【別名】
風菱、水菱角、水栗、水菱等。
【性味】
甘、澀、平。
【功能主治】
解毒抗癌、健胃、消腫。用治胃潰瘍,月經過多,天皰瘡,頭麵黃水瘡、中暑、皮膚多發性贅疣。
【主要成分】
含菱角甾四烯、蛋白質、澱粉。
【藥理作用】
本品種子水浸液可抑製小鼠艾氏腹水癌與肝癌八隻-13細胞的生長。
【用量】
30~60g。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菱角60g,米仁、番杏各30g,藤瘤9g,日1劑,療效尚佳(方源於江蘇中醫)。
三尖杉(《抗腫瘤藥物手冊》)
本品為粗榧科植物三尖杉的枝葉和種子。
【別名】
血榧、石榧、粗榧、白頭杉、岩杉、紅殼鬆等。
【性味】
種子甘、澀、平。枝葉苦、澀、寒。
【功能主治】
驅蟲、消積、抗癌。用治蛔蟲病、鉤蟲病、食積。
【主要成分】
含三尖杉酯堿。
【藥理作用】
對各種動物移植性腫瘤與白血病細胞有明顯抑製作用。
【主治腫瘤】
此藥抗癌譜較廣。主治白血病、亦可治淋巴瘤、何傑金氏病、食管癌、胃癌、前列腺癌等。
【抗癌療效】
療效肯定。對白血病總緩解率達86%~100%。
【副作用】服用本品可致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並有脫發、乏力、頭暈以及白細胞降低。此藥可抑製造血係統,對肝腎無明顯損害。
【用量】
三尖杉堿針,靜注,日1次。糖漿,每次10如1,日服3次。種子煎湯15~18g。
【臨床治驗】
治療各種腫瘤粗榧堿,靜注。臨床觀察對多種癌症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對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及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近期療效較明顯。有人用三尖杉酯堿共治白血病72例,完全緩解24例,部分緩解3g例(解放軍1g7醫院中華醫學雜誌)。
天胡荽(《千金食治》)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別名】
雞腸菜、破銅錢、滿天星。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解毒明目、利九竅、吐風痰。用於目翳、瘡腫、鼻息肉、痔瘡。
【主要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揮發油、氨基酸。
【藥理作用】
本品有抗噬菌及抑製白細胞的作用。
【用量】
15~30g。
【臨床治驗】
治療肝癌
天胡荽60g,半枝蓮、半邊蓮、苡仁、黃毛兒草各30g,每日1劑。治療原發性肝癌224例,繼發性肝癌14例,結果近期治愈12例,顯效43例(方源於江西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徐長卿(《神農本草經》)本品為蘿庫科植物徐長卿的根及根莖,或帶根全草。
【別名】
土細辛、一枝香、鬼督郵、一枝箭、約魚竿等。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鎮痛止咳、利水消腫、活血解毒。用於頭痛、牙痛、風濕痛、胃痛、慢性胃竇炎、慢性氣管炎、瘧疾、銀屑病。
【主要成分】
含牡丹酚、黃酮甙、氨基酸、糖類。
【藥理作用】
①鎮痛、降壓作用;②可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③有抗噬菌體、抑製白血病細胞的作用。
【用量】
3~10g。
【臨床治驗】
治療肺癌徐長卿、玉竹、羊乳、葶苗各30g,茯苓皮、庵檾子各15g,守宮、蜈蚣各5條,生甘草10g,蛤蚧1對,獲較好效果(方源於浙江中醫雜誌)。
娃兒藤(《江西草藥》)
本品為蘿庫科植物娃兒藤及同屬植物的根。
【別名】
七層樓、一見香、白龍須、土細辛、苦兒藤。
【性味】
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解毒消腫。用於哮喘,痰核、咽喉腫痛、胃痛、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主要成分】
含娃兒藤堿、娃兒藤甲素、娃兒藤乙素、黃酮甙、強心甙、糖類及揮發油等成分。
【藥理作用】
①本品可抑製機體免疫功能;②有抗癌活性,對小鼠肉瘤、子宮頸癌、白血病皆有不同程度抑製效果。
【主治腫瘤】
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兼治疾病】
小兒驚風、風濕病。
【抗癌療效】
據報告,對白血病部分緩解率為43.7%。
【副作用】
本品有一定毒性,過量使用可致呼吸、心髒衰竭。
【用量】
3~9g。
【臨床治驗】
治療白血病娃兒藤堿注射液。共治各種急、慢性白血病113例,結果單用中藥組與加激素組的緩解率各為43%和67.7%(方源於新中醫1)。
長春花(《常用中草藥手冊》)
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長春花的全草。
【別名】
雁來紅、日日新、三萬花、四時春。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鎮靜安神、平肝降壓。用治高血壓等。
【主要成分】
含生物堿、如長春堿、長春新堿、長春次堿等。
【藥理作用】
①降壓作用;②抗病毒作用;③長春花堿可明顯抑製白血病、小鼠肉瘤;④抑製細胞有絲分裂,影響蛋白質合成。
【主治腫瘤】
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絨癌等。
【抗癌療效】有效。
【毒副作用】
研究證實長春花堿有神經毒性,可引起頭痛、抑鬱及感覺異常。並抑製骨髓,導致白血球和血小板減少。此外,尚可見食欲不振、惡心、腹痛、便秘、、脫發、發熱以及肌肉酸痛等副作用。
【用量】
煎湯,6~15g。
【臨床治驗】
治療白金病長春花15g,每日1劑,水煎服,或硫酸長春新堿注射液,加入生理鹽水中靜注或靜滴,7天用藥1次(方源於中藥大辭典)。
貫眾(《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鱗毛蕨科植物鱗毛蕨等同屬植物的根莖。
【性味歸經】
苦、微寒、有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
殺蟲、清熱解毒、止血。傳統用於濕熱瘡毒、多種腸道寄生蟲病、痄腮、吐衄血、崩漏下血。現有治急性睾丸炎,預防腦脊髓膜炎、流感、慢性鉛中毒、乙型肝炎、婦科出血的報道。
【主要成分】
含錦馬素、促蛻皮甾醇。
【藥理作用】
①能驅蟲、抗菌、抗病毒;②可抑製多種動物移植性腫瘤;③止血作用;④抗早孕作用。
【副作用】
貫眾品種較多,其中綿馬貫眾(東北貫眾)毒性較強,其他品種不良反應較小。有報告,服用過量綿馬貫眾,可引起震顫、驚厥及視神經損害或失明。一般內服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用量】
煎湯,10~15g。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貫眾15g,蒲公英20g,重樓3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夏枯草20g,仙鶴草30g,清半夏15g,枳殼12g,烏藥5g,日1劑,分3次口服,亦可製成糖漿,日3次口服;臨床用治肺癌、胃癌、食道癌與肝癌等有一定療效(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