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動物類藥(一)(1 / 3)

一、清熱藥

牛黃(《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牛科動物牛的膽囊結石。

【性味歸經】

苦、涼。歸肝、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息風止痙、豁痰開竅。傳統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毒、壯熱神昏、中風昏迷、痙厥抽搐。

【主要成分】

含有膽紅素、膽酸、膽固醇、牛磺酸。

【藥理作用】

實驗證實本品有解熱、抗炎、抗驚厥、降壓和強心,鎮靜、鎮咳、平喘以及興奮呼吸的作用,並能促進造血功能。近研究人工牛黃對小鼠肉瘤、肉瘤、瓦克氏癌等有一定的抑製效果。

【主治腫瘤】腫瘤所致高熱神昏。

【兼治疾病】

支氣管炎、流感、扁桃腺炎、肺炎、乙腦、百日咳、白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入丸散0.15~0.35g,不宜入煎,外用研敷。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

牛黃、黃連、黃柏、黃芩、陳皮各15g,田三七60g,琥珀、丹藥各30g(丹藥方為明礬、牙硝、水銀、煆皂礬各60g、朱砂150。先煉丹藥,再與牛黃、田三七、琥珀混合套研,最後加入其餘藥粉,製成片劑,每片含丹藥0.03~0.05。每次1片,飯後服,日2~3次,30天為1療程。臨床觀察對宮頸、食管、鼻咽、肝、肺、胃、腸、乳腺、卵巢及縱隔等部位癌症,療效較佳,但部分病人可發生口腔炎,遇此情況可適當減量或停藥幾天即自愈。服此藥期間應少食蒜、蔥、濃茶、禁食鯉魚、雞、牛、母豬肉(方源於江西井崗山人民醫院腫瘤組)。

治療肝癌

人工牛黃12g,青黛12g,紫金錠6g,野菊花60g,研末製成散劑內服,每次2~3g,日3次,溫開水衝服(王冰,等抗癌中藥方選人民軍醫出版社)。

治療癌痛

牛黃2.4g,西瓜霜、硼砂、砲砂、寒水石各6g,珍珠9g,青黛1g8,冰片1.5g,研細粉,外敷於潰爛疼痛處,可迅速止痛(鄭玉玲等癌痛的中西醫最新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羚羊角(《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牛科動物賽加羚羊的角。

【性味歸經】

鹹、寒、歸肝、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平肝息風。傳統用於瘡腫疔毒,頭昏目眩,驚厥抽搐等。

【主要成分】

含角質蛋白、磷脂、膽固醇、氨基酸等。

【藥理作用】

解熱、鎮靜、抗驚厥、催眠、降壓及止痛。

【主治腫瘤】用於腫瘤發熱昏厥等。

【兼治疾病】

高熱、抽搐、外感發熱、高血壓、百日咳、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青光眼。

【抗癌療效】

試用。本品常與其他藥配伍使用。

【用量】

煎湯1~3g。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羚羊角粉3g,琥珀粉3g,水牛角粉4.5g,冰片1g,研為細粉,撒於舌癌潰爛處,每日用藥多次(鄭玉玲等癌痛的中西醫最新方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犀牛角(《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犀科動物印度犀等的角。

【別名】

廣角。

【性味歸經】

鹹、寒。歸心、肝、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定驚。傳統用於髙熱神昏、驚厥抽搐、熱毒熾盛、吐艦、斑疹等症。

【主要成分】

含角蛋白、甾醇、多種氨基酸。

【藥理作用】

解熱、強心、鎮靜、止血。

【主治腫瘤】

可用於腫瘤的熱毒壅盛型。

【兼治疾病】

乙腦、流腦、腦血管意外、麻疹、肝昏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抗癌療效】

試用。常與其他清熱藥同用。

【用量】

入丸散0.5~1.5g,煎湯可用至2~6g。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

犀角0.5g(衝)生石膏、土茯苓各30g,生地、赤芍、連翹、苦參、五靈脂各15g,梔子、拮梗、元參、蒲黃各12g,黃連、黃芩、知母各躲,大便燥結加大黃、芒硝各祂,川樸12g;惡心嘔吐加薑竹茹30g,薑半夏12g,頸部腫塊、堅硬如石加石見穿、穿山甲各15g,僵蠶20g。適用於舌癌痛毒瘀蘊結型(鄭玉玲等癌痛的中西醫最新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治療白血病

犀角、生地、黃芪、大青葉、蘆薈、石膏、鱉甲、龜版、丹皮、地骨皮、青黛、麥冬、玄參、當歸、藏紅花,上藥按常用量,日1劑,可配合抗生素治療。共治6例,結果5例完全緩解,1例部分緩解(方源於貴陽醫學院)。

批瑁的(《本草拾遺》)本品為海龜科動物批瑁的背甲。

【性味歸經】

甘、鹹、寒。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平肝定驚。傳統用於熱病神昏、驚風抽搐、癰腫260

瘡毒、斑疹等症。

【主要成分】

角朊、多種氨基酸。

【藥理作用】

解熱、鎮靜。

【主治腫瘤】

某些腫瘤。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3~6g,多入丸散。

【臨床治驗】

治療肺癌玳瑁16g,露蜂房、鴉膽子各妝,龜版、海藻各16g,蟾酥0.6~1.2g,共研細末製成散劑。每次0.7~1.4。早晚各服1次。有一定效果。少數人眼藥後有輕度惡心等反應(方源於北京日壇醫院)。

二、祛風濕藥

白花蛇(《開寶本草》)

本品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等除去內髒的幹燥全體。

【別名】

蘄蛇。

【性味歸經】

甘、鹹、溫,有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攻毒定驚、止痛。傳統用於風濕痹痛、半身不遂、痙攣抽搐、小兒驚風、瘡癰瘰鬁。

【主要成分】

含蛇毒及抗凝物質。

【藥理作用】

本品有擴張血管、降壓、抗凝血、抗血栓以及鎮靜、鎮痛等作用。近年研究白花蛇還有抗癌作用。

【主治腫瘤】

某些腫瘤。

【兼治疾病】

風濕痛、坐骨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周圍神經痛、骨質增生疼痛、麵癱、中風、癲癇、動靜脈炎、冠心病、骨髓炎、破傷風、蕁麻疹,帶狀皰疹。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白花蛇酒外用偶可引起接觸性皮炎。據研究,金錢白花蛇(銀環蛇)及大白花蛇(五步蛇)給小鼠皮下注射的。05。各為0901g八8與8丨9血8作8以下。白花蛇口服中毒量為24~45g。

【用法用量】3~9g,散劑1~1.5g。

【臨床治驗】

治療子宮癌

(1)白花蛇3條、海龍1條、水蛭、虻蟲、人指甲、黃連、乳香、沒藥各6g,全蠍、蜂房、黃柏各9g,丹皮12g,龍膽草15g共研細粉,以銀花煎湯為丸,雄黃包衣。每天服6~9g,分2~3次吞服。觀察宮頸癌、宮體癌34例,其中27例顯效,22例穩定,5例惡化。3年以上存活率,分別為78.95%、22%、29.41%(雷永仲等新中醫)。

(2)白花蛇3條、海龍1條、人指甲、水蛭、虻蟲、乳香、沒262

藥、黃連各6g,蜂房、全蟲、黃柏、丹皮各12g,龍膽草15g,銀花90g,雄黃9g,前十三味研為細末,用銀花煎水為丸,雄黃為衣、如蠶豆大小。另用乳香、冰片、硼砂、硇砂各10g,沒藥9g,兒茶11g,雄黃、鍾乳石各13g,血竭7.5g,麝香1.2。蛇床子,2g,章丹46,5g,白礬5g,5g製成外用散劑。丸劑每天脤6~9g,分2次溫開水送服。外用散劑撒敷於癌灶處,每周上藥2次。用於宮頸癌多例,結果存活3年以上者I期為75%,1期與1期為25%。治愈1例,10年後隨訪仍健在(方源於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曙光醫)。

治療胃癌

白花蛇1條,海龍1條,水蛭、虻蟲、人指甲、乳香、沒藥、川楝子、黃柏各6g,全蟲、蜂房各9g,龍膽草15g,諸藥粉碎成細粉,銀花煎水泛製為丸,雄黃30g為衣。每次1丸,日2次。共治8例,顯效2例,有效3例(方源於湖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烏梢蛇(《開寶本草》)

本品為遊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髒的幹燥體。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止痙。傳統用於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抽搐、癰瘡瘰鬁。

【主要成分】

含蛋白質、脂肪等。

【藥理作用】

有抗驚厥,鎮靜作用。

【主治腫瘤】

某些腫瘤。

【兼治疾病】

風濕病、破傷風。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9~12g,入散劑每次2~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