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動物類藥(二)(1 / 3)

土驚蟲(《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鱉蠊科昆蟲中華地鱉的雌蟲全體。

【別名】

土元、地鱉蟲、地烏龜、廑蟲。

【性味歸經】

鹹、寒、有小毒。心、肝、睥經。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通絡理傷、續筋接骨。用於症瘕積聚,血滯經閉,產後瘀血腹痛,骨折傷痛。

【主要成分】

含有蛋白質,生物堿等。

【藥理作用】

①抗凝血;②促進纖維蛋白溶解;③抑製白血病細胞、肝癌、胃癌細胞等;①護肝,大黃廑蟲丸對動物慢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⑤促進血塊吸收;⑥降血脂、膽固醇及血粘度作用。

【主治腫瘤】

肝癌、肺癌、宮頸癌、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兼治疾病】

腦血栓、高血壓、急性腰扭傷、勞傷性胸痛、腱鞘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痛經、閉經、輸卵管阻塞、高脂血症、冠心病、再障、血小板減少紫癜、脂肪肝、肝硬化、肝炎、膽熳炎、類風濕、狂犬病、流產、胎盤殘留。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土鱉蟲係最平和的活血化瘀藥,其有破而不峻,能行能和,攻堅逐瘀而推陳致新之能。並善於通絡理傷,通經逐瘀,故為傷科要藥,亦為婦科常用。本品應用相當廣泛,可用於多種疾患,臨床用藥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土鱉蟲提取物的小鼠,可見本品雖破血逐瘀力較強,但毒性較低。

【用法用量】

煎湯6~10g,入丸、散,或研粉吞服1~1.5g,外用適量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肝癌

(1)廑蟲、柴胡、鱉甲、白芍、清半夏、半枝蓮、桃仁、龍葵等,隨證加減,水煎,日1劑,30天為一療程,治療40例,好轉15例,進步1g例,無效7例(李乃民等四川中醫)。

(2)廑蟲、當歸、紅花各9g,赤芍、白芍各6g,丹參30g,桃仁12g,廣木香5g,隨證加減,日1劑,水煎服。治療8例,生存1年、2年、3年各2例,3年與4年以上者各1例,平均生存期2年(張宗良等江蘇中醫)。

治療肺癌

大黃廑蟲丸12g(包)三棱、莪術、王不留行各15~30。桃仁12g,丹參15g,海藻30g,辨證加減,日1劑。共治62例,其中對鱗癌療效較佳,腺癉次之。結果4例顯效,34例進步,24例無效,1年以上生存率32.3%(沈丕安等上海中醫藥雜誌)。

治療乳癌

土鱉蟲、赤芍、白術、川楝子各9g,當歸、桔核、川斷各12g,絲瓜絡、白薇、丹參各15g,生牡蠣30g,柴胡6g,隔日1劑,煎2次分服。有效。1例已轉移,用藥後腫塊消失(方源於湖北宜昌地區醫院)。

治療癌痛

(1)土鱉蟲1隻、蜈蚣1條、全蟲1隻、僵蠶1隻、焙黃研末,裝入1個雞蛋內,攪勻後用紙糊口,蒸熟後,再水煎1小時。每日服1個,對骨肉癌痛有效(趙建成等腫瘤經驗方安徽科技出版社)。

(2)土元30g,補骨脂20g,骨碎補15g,尋骨風30g,蜂房、莪術各10g,蜈蚣3條,水煎服,日1劑,治骨肉瘤痛(張洪基中西醫結合常見腫瘤臨床手冊河南科技出版社)。

治療子宮肌瘤

土元、田七、酒大黃、丹參、炮山甲、生牡蠣、夏枯草、山慈姑、醋柴胡、青皮、酒製香附等製成糖衣片,每片重0.3g,每次服20片,日3次,30天為1療程,連續用藥3個療程,經期停藥。共治30例,顯效15例,進步3例,無效2例,有2例伴有不孕,1例已孕(蔣興磊等中西醫結合雜誌)。

五、化痰軟堅藥

瓦楞子(《名醫別錄》)

本品為酣科動物泥酣的貝殼。

【別名】

蚶殼、瓦壟子。

【性味歸經】

甘、鹹、平。歸肺、胃、肝經。

【功能主治】

消痰散結、化瘀軟堅。傳統用於癥瘕,瘰鬁,癭瘤,痞塊,痰

核等。

【主要成分】

含有碳酸鈣、有機質、少量矽酸鹽、鎂、鐵。

【藥理作用】

有抗漬瘍等作用。

【主治腫瘤】

某些腫瘤。

【兼治疾病】

淋巴結核,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瘡瘍等。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9~15g,宜久煎。入丸散,每次1~3g。

【臨床治驗】

治療胃癌

方用瓦楞子12g,兩頭尖30g,生半夏3g,沙參15g,丹參、炒蒼術、石斛、貝殼、雲苓、香附、內金、元胡各9g,草蔻、薑樸、甘草、陳皮各6g,穀芽12g,每日1劑。以本方為主,配合手術及放、化療。共治100例,其中生存4年以上者3例,總有效率25%(方源於濟南市西郊醫院)。

治療食道癌

瓦楞子、海蛤殼各30g,海藻、昆布各12g,刺蝟皮、炙內金各9g,陳皮6g,日1劑。另用全蠍、蜂房、蛇蛻各等份,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9g。此方對頑痰凝塞噎膈有效(盧祥之等著名中醫治療癌症方藥及實例科學技術出版社)。

治療肝癌

瓦楞子、牡蠣、地鱉蟲、鱉甲各50g,莪術、廣鬱金、五靈脂、火硝、製馬錢子、明礬各30g,幹漆15g,大黃、枳殼各60g,蜘蛛100g,上藥共研細粉,水泛為丸,製成綠豆大小。每次3g,日2次。同時用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龍膽草、丹參、莪術、八月劄、鬱金、黃連、幹蟾皮、麥芽、焦山楂、神曲各15g,煎湯送服藥丸。觀察16例,有較好療效,1例3年無複發(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

牡蠣(《神農本兌經》)

本品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的貝殼。

【別名】

左牡蠣,左殼,海蠣子殼。

【性味歸經】

鹹、澀、微寒。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軟堅散結,平肝潛陽。用於頭昏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痰核腫塊,瘰鬁,遺精,帶下。

【主要成分】

碳酸鈣、硫酸鈣、磷酸鈣、氧化鐵、鎂、鋁、鉀。

【藥理作用】

本品有收斂、鎮靜、抗潰瘍以及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抗病毒等作用。

【主治腫瘤】

食道癌、乳腺癌,肺癌、負咽癌、甲狀腺瘤。

【兼治疾病】

盜汗、目眩、失眠、佝僂病、肺結核、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遺精。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15~30g,用於腫瘤可增至60g。入湯劑先煎。

【臨床治驗】

治療良性瘤

(1)牡蠣30g,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丹參各15g,玄參12g,川貝、鱉甲、木香、海藻、昆布、夏枯草、鬱金各9g,上藥製成浸膏片,每片0.25g,1次2片,日3次,30天為1療程,可連服3個月。共觀察156例,其中纖維瘤40例,脂肪瘤1g例,血管瘤6例,甲狀腺腺瘤24例,淋巴結腫大30例,乳腺小葉增生3g例。結果治愈(腫塊消失)36例,顯效(腫塊縮小1半以上)56例,進步(腫塊變軟,症狀減輕)53例,無效11例(方源於四川中醫學院文琢之教授)。

(2)生牡蠣30g,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鱉甲、卷柏、蘄艾、青皮、川續斷、北芪各10g,黃柏6g,上藥研粉,製成蜜丸,每丸重10g,日3次,每次1丸,連服3個月後複查8超,肌瘤消失即為治愈,可停藥,不正常者繼續服藥,定期檢查。共治子宮肌瘤60例,治愈43例,顯效11例,有效4例,穩定2例(劉堅等全國醫藥期刊驗方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