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助陽藥
硫磺(《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含硫礦物煉製而成的硫磺。
【別名】
石硫磺、黃硇砂、升華硫、硫磺。
【性味歸經】
酸、溫、有毒。歸腎、心包、大腸經。
【功能主治】
內服助陽通便,外用攻毒殺蟲。傳統用於命門火衰、腰膝冷痛、陽痿、喘逆、虛寒腹痛、腹瀉以及疥癬、皮膚瘙癢。
【主要成分】
主含硫、少量碲、硒、鐵、砷。
【藥理作用】
本品能祛痰、發汗、鎮咳、緩下,並有抗炎,殺蟲、抑殺黴菌等作用,亦能脫毛及溶解皮膚角質。
【主治腫瘤】
食管癌、胃癌、肝癌、結腸癌。
【兼治疾病】
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黃疸、慢性腎炎、腹瀉、便秘、遺尿、帶下、坐骨神經痛、偏頭痛、濕疹、脂溢性皮炎、白癜風、瘡瘍久不收口、疥瘡、皮癬、內痔出血、視網膜炎、鼻前庭炎、蟯蟲病、扁平疣。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硫磺毒性輕微,給小鼠灌胃,內眼中毒量為10~20g,可引起頭暈、乏力、心悸、氣短、甚至吐瀉等症狀。但臨床常用量使用,不會導致不良反應。有報道,長期內服生硫磺,總量達2000g,仍無明顯毒性改變。
【用法用量】
內服0.5~1g,入丸散。外用研末,以油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癌症
硫磺、僵蠶、蜈蚣、生山甲、炙馬錢子、蜂房、全蠍、石見穿、急性子、守宮,按常量研粉製丸,內服。對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有良效(吉林省衛生局腫瘤的診斷與防治吉林人民出版社。
治療結腸癌
硫磺、代赭石、硇砂、蜂房、僵蠶各60g,全蟲90g,蜈蚣20條,斑蝥9g,水蛭、蛇皮、壁虎各30g,廑蟲、海馬各15g,製成散劑,分為30包。每次1包,日2次,隨證加減。觀察1例,有顯著效果(揭陽縣雲路公社衛生院新中醫)。
陽起石(《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含矽酸鎂的石棉類礦石。
【別名】
羊起石、白石。
【性味歸經】
鹹、微溫。歸腎經。
【功能主治】
溫腎壯陽。用於腎氣虛寒所致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腰膝冷痹。
【主要成分】
含矽酸鈣、矽酸鎂、鐵、錳、鋁、鉻。364
【藥理作用】
興奮性機能。有實驗報告,本品為一種致癌物。
【用量】
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煆陽起石6~15g。
【臨床治驗】
治療骨腫瘤
陽起石、首烏、牡蠣、瓦楞子、重樓各30g,鹿角霜、鬱金、土貝母、黃芪、山萸肉各15g,蜂房10g,生甘草3g,蜈蚣3條,川椒2g,水煎服,日1劑。治療7例,顯效2例,有效3例(方源於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
鍾乳石(《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方解石,冰粒狀的結晶質石塊。
【別名】
鵝管石、石鍾乳。
【性味歸經】
甘、溫。歸肺、腎、胃經。
【功能主治】
助陽,溫肺氣,平喘。
【主要成分】
含有碳酸鈣、鎂、鋁、鐵、鈉、氯等。
【藥理作用】
本品能鎮咳,中和胃酸,增加血中鈣離子,並對交感神經有興奮作用。
【用量】
煎湯6~12g,或入丸散。
【臨床治驗】
治療宮頸癌鍾乳石、雄黃各12g、乳香1g8,兒茶、冰片、蛇床子、硼砂各9g,血竭、麝香各6g,明礬110g,研細粉、敷於宮頸病變部位,每5天換藥1次。本方對早期宮頸癌糜爛型有一定療效(方源於武漢醫學院)。
十一、攻毒散結藥
雄黃(《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的礦石。
【別名】
腰黃、雄精、明雄、石黃、重黃。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心、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攻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定驚。傳統用於瘡毒、疥癬、蟲積腹痛、寒痰哮喘、驚癇、瘧疾、破傷風、蟲毒蛇傷。
【主要成分】
主要含硫化砷,少量重金屬鹽。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雄黃水浸劑在試管內對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結核杆菌及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皆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以雄黃合劑(艾葉、菖蒲等)煙熏可殺滅變形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杆菌。
(2)抗瘧原蟲作用。抗血吸蟲作用。
(3)雄黃能毒殺腸道寄生蟲,如蟈蟲等。%抗腫瘤作用:實驗證實,本品對小白鼠肉瘤有抑製作用,對腫瘤細胞抑製率達90%。
【主治腫瘤】
腦部腫瘤、白血病、皮膚癌、黑色素瘤、宮頸癌。
【兼治疾病】
肺結核、哮喘、瘧疾、痢疾、癲癇、神經性皮炎、帶狀皰疹、傳染性軟疣、膿皰瘡、痔瘡、慢性潰瘍、血吸蟲病、腸寄生蟲病、白瘢風、腋臭、斑禿、麵癱、脾腫大、子宮脫垂、宮頸糜爛、腮腺炎、小兒遺尿、熱帶性紅細胞增多症、毒蛇咬傷、腳癬等多種病症。
【抗癌療效】
有效。
【副作用】
雄黃含砷有毒。其中毒症狀主要為上吐下瀉。毒理試驗表明給家兔靜脈注射硫化砷的。有人認為本品功效強於砒石,而刺激性較低,但內服雄黃易蓄積中毒,故不宜過量及持久服用。雄黃煆後變為砒霜有劇毒,遇熱易分解為劇毒的三氧化二砷,故有“雄黃見火毒如砒”之說,由此本品不宜煎煮或鍛燒。一般內服雄黃宜用“水飛法”精製,以降低雄黃的有毒物質。臨床用藥應嚴格掌握劑量,以防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0.15~0.3g,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或煙熏。
【臨床治驗】
治療胃癌
雄黃6g,白術、法半夏、瓦楞子各30g,血竭、木香各9g,研為細粉,分裝30包。每次1包,溫開水衝服,同服蛋白吸附斑蝥素,每天3次。觀察5例晚期患者,結果2例存活14個月,2例存活1年,1例存活8個月(陳孝明福建中醫藥。
治療腸癌
雄黃、蟾酥各20g,白芨粉15g,研為細粉,加顛茄浸膏5g,甘油75g,調成糊狀,倒入塗有潤滑劑的魚雷形栓模中,待冷凝後取出,用蠟紙包裹,用時取藥栓1枚塞入肛門內約1(%01處,俯臥30分鍾,日2次,30天為1療程。同時用八角金盤與生山楂煎服。共治47例晚期病人,其中3~5年生存者35例,占74.5%,1~2年10例,占21.3%,1年以內2例(馬吉福上海中醫藥雜誌)。
治療腦瘤
(1)雄黃、蛤粉、血竭各120g,炒巴豆仁150g,紅粉、鬱金各240g,白芷、川軍各90g,蒼術、銀朱、琥珀、炮薑各60g,硇砂、芥穗、急性子、川芎、乳香、沒藥、朱砂、杜仲、山甲、蝸牛、槐米、全蠍、黑芝麻、丁香各30g,斑蝥30個,天麻、白芨、煆金蒙石各15g,蜈蚣10條,蟬蛻、麝香各9g。上藥共研細粉,以棗肉為丸,每丸重3g。每次2~4丸,日1次,服藥後有輕微惡心、腹瀉、無需停藥。臨床觀察有較好效果(方源於天津市東興市場衛生院)。
(2)雄黃、老生薑等份,將生薑挖成洞放入雄黃,封口在瓦上焙至金黃,脆而不焦,研成細扮。另取芝麻油6.31%,鉛粉2.754,先將麻油加熱至3000,再倒入鉛粉,不停攪動後離火,持續攪動數分鍾,然後沿鍋沿倒入冷水1碗,去毒收膏,攤於牛皮紙上製成外貼膏。用前將膏藥烘烤後撒入上述雄黃生薑粉,邊緣留外貼腫塊、痛點和穴位等處,2天換藥1次,1~3個月為1療程,觀察1例有效(方源於安徽省安慶市腫瘤研究小組)。
治療血管瘤
取雄黃、冰片各3g,米醋,雞蛋1個。先將雞蛋用米醋浸泡1周,當蛋殼溶解後取出,去掉蛋黃,再與雄黃、冰片粉調勻、將藥膏塗於瘤體處,1日上藥3次。據報告,共治21例小兒海綿狀血管瘤,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齡最小40天,最大12歲;病程最短40天,最長5年。結果用藥最少者1劑,最多者7劑,治愈16例,顯效3例。經驗說明患者用藥愈早,效果愈好,此藥外用無不良反應(方源於中醫醫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