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上,人聰明與愚蠢的根本區別在於是不是能分清需要的合理性和滿足需要的行為的合理性。這是決定一個人一生是否享有終極幸福的分水嶺。道光之所以愚蠢,是因為他流放林則徐,結果吸毒泛濫成災,大清江山由此走向衰敗。和珅之所以愚蠢,是因為他認為貪的錢越多越能耐,結果落了個滿門抄斬。問題就在於他們僭越了幸福的紅線。因為,吸毒的需要是非合理的,受賄的行為也是非合理的。
據衛生部疾病預防控製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慢性病報告2011》顯示,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其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人數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慢性病大都是行為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說,大部分疾病和死亡都是吃出來的、喝出來的、抽出來的,是滿足各種非合理需要的結果。
對物品外觀包裝華麗的需要一方麵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費,吞噬了大量的森林,另一方麵使得越來越多的城市被垃圾所包圍。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充滿虛浮偏見的海洋中,我們的生活被大量的虛假現象所迷惑,被大量的不良外部誘因所捉弄。一方麵人們在謀求需要的滿足中享受幸福,另一方麵恰恰是一些需要的滿足把人們推向痛苦的深淵。真正的幸福來源於那些合乎自然的、必要的、有益的、真實的需要的滿足。如若經常去滿足那些違反自然的、不必要的、有害的、虛浮的需要,必然會陷入痛苦的泥潭。合理需要是幸福的源泉,非合理需要是痛苦的源泉,要靠我們理性的智慧作正確的選擇。幸福必須從需要的滿足中產生,但不是所有需要的滿足都必然會帶來幸福。正如從土壤中產生出來的不一定都是莊稼,還會有雜草和毒草一樣,需要的滿足並不一定必然帶來幸福,還會有痛苦。
據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工作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間,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萬件,比前5年(2003~2007年)上升29.3%,結案標的額8.17萬億,同比上升47.1%。其中:審結一審刑事案件414.1萬件,同比上升22.3%;判處罪犯525.5萬人,同比上升25.5%;審結一審商事案件1630.7萬件,同比上升42.6%;審結一審民事案件1474.9萬件,同比上升37.8%。在這五年間,有185.8萬人因殺人、搶劫、綁架、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行為被判刑。因婚姻、家庭、繼承問題告到法院審結的案件多達738.7萬件。這些數字意味著,為數眾多的社會成員滿足自己需要的行為不合理,由此造成的社會危害是巨大的,而且呈不斷上升趨勢。侵害者在把痛苦強加於被侵害者的同時,也把更大的痛苦強加於自己。
正確的選擇需要,靠理性智慧;正確的選擇滿足需要的行為,既要靠理性智慧,又要靠德性智慧。佛教把人痛苦的根源歸結為因“無明”而“造孽”、遭因果報應,這是有道理的。缺乏理性智慧和德性智慧的人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損害自己的長遠利益。因果聯係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不報,時間不到。通常情況下,虐待自己父母的人將被自己的兒女所虐待,剝奪他人生命的人自己的生命必將被剝奪。社會長期以來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揚善抑惡的機製,人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社會將根據一個人侵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量來施加相應的痛苦於侵害者。不以正義規則行事的人,不可能在社會中很好地生活下去。因此,合理需要必須通過合理的途徑去滿足才能獲得最終的幸福,以侵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而獲得的“幸福”往往是產生更大痛苦的禍根。
1.通過合理的行為滿足合理的需要,必然增加幸福。例如,通過散步的行為滿足健康的需要,通過盡孝的行為滿足親情的需要,通過刻苦學習的行為滿足求知的需要,等等。
2.通過合理行為滿足非合理需要,必然增加痛苦。例如,學生通過節假日打工賺錢的行為滿足上網玩遊戲的需要,賭徒通過向朋友借錢的行為滿足賭博的需要。
3.通過非合理行為滿足合理需要也必然導致痛苦。例如,朝鮮通過發展核武器的行為滿足保衛國家安全的需要,一些人通過實施搶劫的行為滿足生存的需要,等等。
4.通過非合理行為滿足非合理需要更是複合疊加的痛苦。例如,通過鋸腿增高的行為滿足虛榮的需要,通過圖財害命的行為滿足吸毒的需要。確保正確的道路隻有一條,而導致錯誤的道路有三條。做到正確比較困難,犯錯誤非常容易,經常不犯錯誤卻非常不容易。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犯罪,才有那麼多的人生病,才有那麼多的人早死,才有那麼多的人生活在痛苦之中。問題的症結就在於沒有分清需要的善惡性質。
通過對需要性質的分類分析,“合理”應該視為幸福概念的第一個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