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價值實現最大化規律(2 / 2)

為什麼衣食無憂的人如果無事可做,也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為什麼生活好起來以後,人反而會產生百無聊賴的感覺?因為神經元如果得不到大量的信息傳遞和處理,人學習、探索、創造以及為群體效力的潛能就會被壓抑,會使大腦中的神經介質,特別是腦啡肽類的神經調節素無法釋放出來,人就會不由自主地莫名其妙地感到難受。這就好比封山禁牧以後實行圈養的山羊一樣,雖然有好草好料,再無饑渴之虞,但它們卻表現出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好像要發瘋似的,用頭使勁撞牆,以自殺方式向人類違背自然法則的行為表示嚴正抗議。後來發現圈養起來的山羊產絨量大大下降。這就說明自然賦予山羊產絨的功能,而這種功能隻有在不停的運動中才能實現。

現在的青少年為什麼會如此癡迷網絡遊戲?因為這樣可以使神經元活動起來,用虛擬的方式騙取大腦釋放多巴胺,可以暫時緩解潛能被壓抑導致的痛苦。為什麼青少年越來越多地使用麻醉劑?因為麻醉劑可以替代內啡肽,也能夠起到緩解潛能被壓抑導致的痛苦。然而,潛能實現的目的是為群體作貢獻。如果沒有價值的充分實現,網絡遊戲和麻醉劑隻能是鎮痛劑,不能消除無價值感、無意義感,人必然會生活在懷才不遇、失落和被人瞧不起的痛苦之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近些年來,全世界每年有大約100萬人自殺,中國占四分之一。在中國,每年自殺未遂的人數竟高達200萬。自殺的人盡管各有不同的具體原因,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活著沒有價值,沒有意義。

合理的成就需要得不到滿足是人生的痛苦,之所以產生這種痛苦,有主客觀兩方麵的原因。從主觀方麵來講,有以下幾種情形:一是有些人從小就不愛學習,不愛讀書,似乎大腦中負責成就的組織一直未被激活,愚蠢無能,缺乏幹成事業的真本事或謀生的技能,終生一事無成,一生平平庸庸、碌碌無為,從來就不去開發自己的潛在價值。其中一些人還墮落成從別人碗裏搶飯吃的人,成為家庭的禍患和社會的害群之馬;二是有些人雖然有能力,但是他們缺乏為他人、為共同體、為人類作出貢獻的動機、誌向、創造性和敬業精神,他們隻有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小算盤。例如有些富豪揮金如土,但對慈善事業鐵公雞一毛不拔。其中一些人為錢不擇手段,墮落為罪人;三是有一些人不是通過真正的價值實現,而是通過製造虛假價值,通過不正當的途徑騙取外在的名望、尊敬、榮譽、讚賞和社會地位。不是靠真才實學和踏踏實實的奉獻獲得榮譽,而是靠歪門邪道沽名釣譽。考不上大學,他們會用錢買一個研究生的文憑;才薄智淺,就不擇手段撈錢,再去跑官、要官、買官;評職稱不是把功夫用在研究學問上,而是用在托關係、走後門、作假和蒙混過關上;許多富起來的人錢來得並不光彩,但擺闊鬥富、揮金如土、炫耀自己的富有卻挖空心思。這三種人不會贏得人心,贏得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也絕不會產生成就感帶來的幸福,他們經常要遭遇被人瞧不起的痛苦和空虛的痛苦。從客觀方麵來講,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在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風,使得一些才華出眾、品德高尚的人,不為五鬥米折腰,不會吹,不會溜,不會逢迎獻媚,不會趨炎附勢,更沒有錢去送,隻能被邊緣化。這樣的人雖有報國之心而無報國之門,必然要無奈地忍受失落的痛苦和懷才不遇的痛苦。

一個人如果不是把心思用於自我價值的增值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永遠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就需要的滿足,更不會享受到因這種需要的滿足而帶來的高峰體驗。因此,成就需要係統的總目的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最大化。這就是人們追求事業不斷發展的另一個原始動力。誰能夠把自己潛在的能力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並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社會價值,誰的人生就更符合人性,就更有意義,也必然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