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唱有益身心
哼唱,即小聲地、漫不經心地輕聲哼唱歌曲、樂曲,或者任何別的帶節奏、旋律的東西。它不要求方式方法,不需要具備音樂素質,不講究藝術性,完全是自己隨心所欲下意識的感情流露。
如果下意識的哼唱上升到有意識的哼唱,久而久之,也會對身心大有好處。其保健作用能使自己消除緊張焦慮心理,能使自己心氣平和,能調節植物神經,能產生腦內阿片肽,能使寂寞的生活充滿快樂。
如果是一個不會唱歌、不善交際的人,不妨在生活中常常哼唱一些自己願意唱的、發自內心的東西,這對心身的健康也大有裨益。
人們常說:“是戲不是戲,自己取樂意”便是指此而言。
書法益養生
書法益養生已被古今的書法家所證實。在曆代的書法家中,健康的長壽者可以說很多。如:唐代歐陽詢活了85歲、虞世南活了89歲、柳公權活了88歲;明代文嘉活了83歲、董其昌82歲;清代時敏活了88歲、王石穀活了85歲、梁同書活了93歲;近代書法家孫墨佛活了102歲、蘇局仙活了101歲;現在仍健在高齡書法家也比比皆是。
書法的養生機製
從生理方麵講,練習書法要有正確的姿勢,要做到頭部端正、兩肩齊平、胸背直張、兩腳平放在地,寫字時通過運動手、腕、肘、肩部及腰、腿、腳暗勁的發揮,從而使全身從頭到腳、從肩到手的關節肌肉都得到鍛煉,也相應地促進了人體的血液循環。許多有經驗的書法家,其書法的寫作過程,就像練氣功、打太極拳一樣,會使身體得到鍛煉。
從心理方麵講,習練書法和欣賞書法作品有移情性的作用,久而久之習練書法便會起到陶冶情操、調心養性的作用,能驅除不良情緒,能改善大腦皮質和植物神經功能,對神經功能紊亂有很好的調整作用。由此,學練書法可預防心身疾病的發生。
總之,學練書法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是一種有趣有益的養生活動。近代著名的書法家孫墨佛老人曾說過:“寫字能養神、長壽,每天寫上2個小時的字,會令人心曠神怡,久而久之身心受到良好的調整和鍛煉,自然就能保持健康了。”
習練養生書法的原則
練習書法除應注意寫字的姿勢、握筆的方法及運筆的技巧、布局的合適外,還應做到貴在堅持,每天應寫1-3次,每次30分鍾左右。寫作時還應精神集中、專心致誌、興趣十足。在寫作過程中不要自己亂寫,以防生厭,應請老師指導,臨摹一本自己喜愛的碑帖,一邊觀摩、揣其神韻,一邊勤練以提高書法興趣與書法水平。還應多結交一些書法愛好者,相互交流經驗與心得。這樣可使自己的書法水平得以提高,書法興趣得以增長,既陶冶了性情又鍛煉了身體,可真正地收到書法養生的效果。
繪畫益養生
繪畫是一門藝術,一門可以感染人的藝術;繪畫同時也是一種“心神合一”的養生運動。
繪畫前的構思,把對生活的理解、理想和熱愛用“心”去體驗、用“心”去琢磨,這可使人的心誌得以良性的鍛煉;繪畫時的心平氣和、絕慮寧神,使自己陶醉在畫麵藝術的海洋,可使人忘卻憂愁煩惱,使情緒、精神與美感相通,就會使心情變得達觀、喜悅、灑脫;再加之繪畫時的全身活動,動靜相合,寓動於靜,這對機體的關節、肌肉、血液、都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說,繪畫有陶冶心靈、養心舒肝、活動關節、流通氣血的養生效應。
繪畫的養生效應,已被一些高壽的畫家所證實。《畫論》曾寫道:“黃大癡九十而貌童顏,米友仁80餘神明不衰,無疾而遊,蓋畫中雲煙供養也。”畫中的雲煙是指於繪畫藝術境界中所獲得的樂趣。近代繪畫藝術大師劉海粟在90歲時,依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揮毫自如,有人問他長壽健康的秘訣是什麼?劉海粟回答說:“我的長壽秘訣無他,不過是寫寫畫畫而已。”一語道出有興趣的寫寫畫畫的確是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如為保健而學畫,不必強求畫技的水平,隻求專心認真地做,等到養成作畫的習慣,有了作畫的興趣時,其健身養生的效應也便在其中了,其作畫水平也可顯現出來。美國摩西婆婆,70歲才開始學畫,在80歲的時候,舉行過一次個人畫展,轟動了世界,到了90歲時,她還老當益壯,對繪畫興致勃勃。她說:“你隻要對你所喜愛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常讓心智保持活動,做你能做的事,你就能延緩老化,獲得健康,便生活有意義、生命有價值。”
賞畫益養生
畫是造型藝術,特別是中國畫講究“傳神寫意”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它可以使欣賞者受到強烈的感染與美的享受。
賞畫之所以具有保健、養生治病的作用,是因為畫麵的顏色、形態等內容被人的視覺接受後,會引起條件反射,會直接影響人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的活動和心理活動。如:有的人賞畫後會感到神清氣爽、身心愉悅;有的人賞畫後會感到心氣平和、精神放鬆;有的人賞畫後會精神振奮、樂觀向上。這都說明,賞畫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隻要選擇的畫麵合理,對養生、治病都有莫大的好處。
寫作益養生
寫作,不論寫任何體裁的文章,隻要有興趣去寫、認真去寫,都對健康有益,古今中外在創作方麵有成就的健康老人都證實了這點。如:中國科學家竺可楨82歲寫成了《物候學》;唐代名醫孫思邈在100歲時寫成了《千金翼方》;英國著名劇作家瀟伯納93歲時寫成了《牽強附會的寓言》;希臘著名劇作家索福克勒斯100歲時還在編寫劇本;美國著名黑人作家杜波依斯在93歲時完成了《黑色的火焰》三部曲。中國文學家郭沫若、茅盾也都在80多歲時還從事創作。
寫作益健康的機製,首先在於寫作過程是大腦思維活動的過程,按照“用進廢退”原則,經常寫作的人,大腦功能便得到了良性有序的增強,可有效地預防大腦早衰。再則,愛寫作的人,必定熱愛生活、熱愛事業與工作,他們把物欲看得很輕,他們的心態也就常處於平衡狀態。為此,他們機體的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氣血的運行也常逞平衡狀態,這樣他們機體免疫係統與抗病能力也都可相應地得到提高。還有寫作過程中的專心一意、聚精會神、物我兩忘的境界,是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可促使大腦內啡肽的產生,這對養生祛病都大有益處。
記日記益養生
記日記是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經曆、經驗、心理體驗、情緒變化及教訓。記日記有備忘錄的作用;記日記有精神修養的作用;記日記有鍛煉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的作用;記日記更有保健養生的作用。
心理治療專家分析說,記日記有利於情緒宣泄。美國達拉斯州一所大學的心理學家,選擇了50名曾有過各種精神創傷,卻沒有任何疾病的人,要求其中一半的人每天堅持寫日記,要求他們把認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情記下,並寫出對這些問題的想法及情緒體驗。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心理學家發現,寫日記的人,幾項免疫功能指標有所改善,Τ細胞的效能增強,看病次數大為減少,而不寫日記的對照組則沒有這些變化。 這位心理學家認為:有過精神創傷的人,如果一開始就堅持寫日記,在日記中抒發情感,六個月便可基本恢複其受損傷的心靈,不至於引發心身疾病,他的這項研究曾在華盛頓召開的全美心理年會上作了報告。
記日記不僅可使精神壓力和不良情緒在日記中得以發泄;更可使人把美好的事物、親情、友情、愛情記在日記中,體驗愉快的時刻,重溫愉快時刻;還可使人理順思緒、明確生活態度,加強精神修養。這幾方麵的綜合因素,都體現出了記日記的養生保健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