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聾與防治
從預防的角度,在工作生活中盡量減少激發因素,能夠推遲老年耳聾的發生。如降低環境噪聲、節製脂肪攝入、多食用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魚類、牛羊肉等、忌酒戒煙、積極治療體內潛在的病灶(齲齒、化膿性鼻竇炎、扁桃體炎等)勞逸結合、堅持體質鍛煉、避免情緒緊張和情緒激動、忌用耳毒性藥物等。
老年人心髒保護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它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對心髒的自我保護,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情緒激動。老年人情緒應穩定,過悲或過喜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容易誘發冠心病、易促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衰甚至猝死。不要長時間下棋打牌,不要觀看恐怖刺激的影視和競爭激烈的體育比賽,避免精神過度刺激。平時可從事書畫、養植花草、聽聽音樂等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動,保持心情愉快。
控製體重,避免肥胖。肥胖會使心髒負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缺氧缺血,這對老年人的心髒是很不利的。老年人應適當限製飲食,盡量少進食含脂肪和糖類豐富的食品,避免肥胖。
戒煙限酒。吸煙和飲酒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吸煙會使身體產生缺氧,加重心髒負擔,易患肺心病,肺氣腫。飲酒會增加心髒負荷,引起血管痙攣,心律失常等。
適當參加文體活動,提高抵抗疾病能力。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肌供血,延緩心髒衰變。老年人可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練太極拳、柔身操等。但活動量不要過大,時間不要過長。
中老年人旅遊自我保健
飲食。由於中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較差,飲食應盡量鬆軟,不吃過硬的食物。旅途中如發現食品變質,應廢棄不食,以防病從口入,旅行中一旦因飲食不潔引起嘔吐、腹瀉,可腹氟呱酸、黃連素片,並及時去當地醫院治療。
舟車勞頓,多換姿勢。老年人外出旅遊應注意:當長時間乘坐車船時不要穿緊身衣褲鞋襪;盡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坐位姿勢;適當多飲水,血液有高凝傾向的人,旅途中不要停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另外,中老人乘坐車船還應防止顛簸。有眩暈症、頸椎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病的老年人,旅途中可服用胃複安片、乘暈寧、穀維素、維生素B1或煙草酸片等。
防受涼生病。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夏季衣著宜寬大,便於通風,減少汗漬。有些旅遊者要用的經常性藥物(如降糖藥、降壓藥等)則必須按時服用,切不可圖省事漏服。此外,還要備點出外易患疾病所需的藥,如治感冒藥、治腹瀉、助消化藥等以備急需。
立秋話養生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禾穀開始成熟。諺雲:“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民間則有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立秋時,天氣仍然很熱,但是已沒有夏季的溫度高,秋天的氣候特點為幹燥。按照理論,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在這個節氣,要注意內心平和寧靜,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應早臥早起。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立秋後的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不冷不熱,氣溫宜人,天高氣爽,使人精神爽快。
飲食《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等辛味,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老年人梳浴健身法
梳浴是從古老的“摩擦皮膚健身術”變化而來的。梳浴能清除體表老化的組織細胞,使汗腺皮脂腺排泄通暢,還能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提高防寒抗病的能力。最近科學家對200位堅持磨擦的老人進行調查之後發現,他們比同齡不做摩擦的人,生理年齡平均年輕6—7歲,幾乎不感冒。
梳浴一般按如下步驟進行:
1.泡浴,泡浴時須配合深呼吸,使身體進入完全放鬆狀態;
2.站出浴缸休息片刻,由於脫離了水壓的作用,血液流向全身各個部位,人體新陳代謝更為活躍;
3.將身體再次侵入400C至500C的熱水中,時間約4—5分鍾,做一些扭腰、轉體、屈膝等動作;
4.離開浴缸1-2分鍾後,可選用長柄梳子開始梳浴身體,坐遠離心髒的部位開始,不能用力梳的部位可用毛巾擦拭,脂肪堆積的部位應重點梳理;
5.梳理完畢,再進行一次水浴,以使皮膚爽潔。
做做耳穴保健操
你仔細看過自己或別人的耳朵嗎?人的雙耳並不平坦,而是七拱八翹,耳廓的每一條溝溝坎坎都有其特定的耳穴定位意義,並有肢體或內髒的相應點存在其上,且按係統呈一定的規律性。如耳廓三角窩內為內生殖係統穴位所在處,耳輪腳周圍則分布著胃腸係統的穴位。
從耳朵的形狀和色澤可判斷人們的身體狀況,比如:耳朵大而厚者,體格健壯;耳朵小而薄者,瘦弱多病;耳朵紅潤者,麵部氣色亦好,精力充沛;耳朵萎黃、蒼白,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運用耳穴按摩方法,可起到改善睡眠、增進食欲、通暢排便、平穩血壓的效果,長此下去,自然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耳聰明目、從根本上延緩自身的衰老。
簡易耳穴保健按摩方法如下:
雙手食指、中指微微叉開,從耳垂處往上輕輕夾住耳廓,然後中等速度上下摩擦十至五十次即停。
雙手拇指、食指指腹對合於耳朵前後,力量適中,做旋轉撚揉三至五下,並依次滑動,來回往複十至五十次不等。
用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指的側麵,將整個耳廓夾在其間,用柔和之力向外牽拉,向上、下牽拉及前後牽拉十餘次。
用於麵部抗皺時,將拇、食指的指腹對合在耳穴麵頰區(請在耳垂上找到穴點),點、揉按五十次左右即可。
耳穴保健是我國傳統美容的經典方法之一,在小憩之刻,在等車之時,都可以進行,簡單方便,你不妨試試,沒多久,你馬上可以發現臉上的斑斑點點,坑坑窪窪以及條條紋紋都看不見了。
“捂汗”可能讓感冒加重
目前正值冬季感冒多發期。有不少人認為得了傷風感冒出了汗就好,治療感冒習慣用傳統的捂汗法。當病人怕冷且不出汗時就讓病人喝熱薑水,用被子蒙住身體,直至出一身大汗。醫藥專家卻指出,這樣做並不一定能減輕病情,尤其是病人出汗過多,極易脫水,會因電解質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並發症。
一些年輕人,一旦患上感冒,便刻意進行一些體力勞動,或者到運動場上跑上幾圈,打打籃球等。其實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單純加大運動量會增加體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感冒時盡量不吃肉
每次得感冒,我總是很在意,按時吃藥,盡量休息,多喝水,但總把醫生最後叮囑的一句話丟到腦後,這句話就是“別吃肉”。
最近這次感冒,醫生還是照例叮囑我,醫生說得很直白:“你可以吃肉,但藥就白吃了,不但作用難以發揮,副作用卻‘照單全收’。本來感冒一周左右就能好,但可能會拖得比較長。油膩的食物一點也不要吃。”
按照醫囑,早餐我決定吃得豐富一些,避免午餐吃不上肉的委屈。於是我到一家24小時快餐店要了一大碗“熱燉”(熱燉是一種日式快餐,就是用醬油湯煮蘿卜、海帶、竹筍、豆腐皮等),這些食物一點油水也沒有,中午我吃了一些素餡餃子。晚飯買一些平時不怎麼吃的特色蔬菜,喝一點稀粥。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吃了一周素菜,我的感冒居然很快康複了,比平時至少提前了一周左右。
專家點評: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國喜教授認為,感冒期間不要吃油膩的食物是正確的。一般治療冬季感冒的中藥或中成藥都有辛散解表的成分,必須忌油膩。否則,油膩食物會對中藥的藥效有影響。另外,由於感冒期間胃腸功能降低,如果吃油膩的食物,就會增加消化係統的負擔,影響藥物吸收和藥效的發揮,所以在服西藥期間,也不建議吃油膩食物。
飯後靜坐半小時
吃完飯後靜坐休息10分鍾至30分鍾,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人們肝髒的保養,尤其是對有肝病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肝髒是人體造血和用血的重要器官,身體內的營養成分也是要借助血液經由腸道經過靜脈運送到肝髒的。但是,當人們在吃完飯後,身體內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的活動,當身體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髒的血流量就要減少30%,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又會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髒的血流量就要減少50%以上。如果肝髒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之中,它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髒不同程度的損害。
吃完飯後閉目養神10—30分鍾,盡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髒,供給肝細胞氧和營養成分。
搓揉治愈鼻炎
百病自療
1.用雙食指的外側來回地搓鼻梁兩側200下。
2.用雙食指尖揉動鼻孔兩側的“迎香”穴位200下。
3.先左手後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動另一隻手的“合穀”穴位200下。
中醫認為迎香穴是體表的感風之穴,也是治風之穴,經常按摩可以祛頭麵之風巔頂之寒;而按壓合穀穴具有祛邪解表調氣和血的作用。
想長壽就引吭高歌吧
一二月裏節氣盛,引吭高歌正當時。殊不知唱歌也能健身。一項調查表明,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下,歌唱演員的衰老明顯延遲,平均壽命增長10年。
唱歌以呼吸係統的作用為主。人的呼吸受意念的導引和影響,對心髒、血管功能勢必產生作用,其健身效果與保健氣功可謂異曲同工。唱歌時聲帶有規律地震動發聲,可導致胸腔、腹腔的髒器產生共振。髒器的輕震細顫,可活躍微循環,促進組織間體液的流動,激發實質細胞的生物活性,增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