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 / 3)

更年期的生理變化

更年期的變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所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麵也有集體老化的變化,兩者常交織在一起。月經失去規律性,周期或經期長短不一,經血量或多或少,或者出現閉經。更年期卵巢產生雌激素的能力進行性減少,漸趨消失。因此,凡是有雌激素受體的組織如生殖道、泌尿道、乳腺管及體毛都會由於雌激素的不足,出現退化現象。更年期雌、孕激素水平的降落,影響植物神經的穩定性,部分女性產生心血管症狀和神經、精神症狀,可見潮熱、出汗、心慌、抑鬱、性格暴躁、煩躁易怒等。還會有骨質疏鬆等改變。

性格與女性更年期症狀

更年期綜合征是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疾病,它對更年期婦女的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影響。更年期症狀發生的種類、持續的時間和程度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它的發生不僅與雌激素水平的改變有關,還受心理、社會因素、女性性格的影響。

研究發現更年期綜合征症狀發生率較高的是神經心理症狀,如記憶力減退、易激惹、失眠多夢、乏力、頭痛頭暈、心慌出汗等症狀。情緒不穩定型和比較不穩定型的女性神經心理症狀,如頭暈、乏力、心慌、注意力不集中、腰背關節痛、皮膚感覺異常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情緒穩定型和比較穩定型的女性。內向和比較內向的女性失眠的發生率也明顯偏高,情緒不穩定的女性,對外界的各種刺激反應過於強烈。

一個人的性格不能簡單地用好與壞來概括,但許多疾病的發生與人的性格有關。患有更年期綜合征的女性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中西藥物治療外,自己還要注意心理治療,必要時需進行心理谘詢,這對有一定程度的神經質和精神質性格特征的女性大有裨益。

怎樣防治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與女性卵巢內分泌密切相關,又與個人的體質、健康狀況、精神神經因素、生活方式及社會環境等有關。所以,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首先應了解更年期是正常生理的過程,從思想上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和憂慮,用樂觀和積極的態度來迎接和對待老年期的到來。

女性從中年就應開始補充鈣劑,以預防骨質疏鬆,並注意充分而適當的營養,保證腦組織處於良好的生理狀態,戒煙禁酒,補充富含維生素C、D和E的食品,鍛煉身體,保持機體的活力和反應能力,延緩心理衰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保持與人交往的正常活動,關心別人,開朗樂觀,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消除憂鬱、消沉、厭煩、焦躁情緒。養成規律的起居、工作和閱讀習慣,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充足良好的睡眠,必要時可用鎮靜或安眠藥物。良好的睡眠能有效地消除和減輕潮熱、出汗、疲乏等症狀。

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雌激素,因此當一般方法不能防止症狀的發生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雌激素製劑。近年來,許多婦女在更年期早期就用雌激素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過早發生和冠心病的出現。但是否使用雌激素代替治療,應在醫生監護下進行。

老年女性需防“鈣遷徙”

骨質疏鬆症、脊柱骨質增生、骨刺形成、股骨頸骨折等病症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見。上述疾病的發生與“鈣遷徙”有關。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內的鈣會發生“骨——血液——軟組織”的“遷徙”,使軟組織中鈣的含量不斷增加,其彈性相對降低。當動脈血管壁中的鈣逐漸增加時,血管便逐漸變脆,阻力增大,導致血壓上升。這一係列的生理變化使血管硬化加速,從而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

如何減緩中老年人的“鈣遷徙”呢?首先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加強身體鍛煉。堅持進行慢跑、太極拳、氣功等體育鍛煉,能有效地保持骨中的鈣含量,延緩“鈣遷徙”。其次,缺鈣是中老年人的普遍現象,因此應適當補鈣。平時可多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牛奶、蝦皮等。少吃含草酸較多影響鈣質吸收的食物,如莧菜、菠菜、洋蔥等。還可補充鈣劑。在補鈣的同時可口服少量維生素D,以幫助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利用。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骼是由有機成分(骨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及膠原纖維)、無機成分(主要是含鈣磷豐富的羥鱗灰石)及水組成。骨骼也和其它組織一樣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首先破骨細胞在骨的某些部位,將骨鈣和膠原釋放進入血循環後經尿液排出體外,並形成洞穴,稱為“骨吸收”,然後在該洞穴處,成骨細胞促使周圍體液中的鈣、磷沉積於骨基質及膠原纖維上,形成新的骨組織,稱為“骨形成”。破骨與成骨過程的速率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中。

若由於某些因素,破骨速率高於成骨速率,骨量逐漸丟失,骨質日益變薄,其內空隙日益增大,骨骼堅度日益下降、變脆而易於骨折。這就是骨質疏鬆症。

有些精密儀器可測出每個人的骨礦含量及骨密度,將所測得的骨密度值與同種族年經女性的平均骨峰質值比較,若低於該平均骨峰值1個標準差以上,便可診斷有“低骨量”;若低於該平均骨峰值2.5個標準差以上,便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根據該骨密度值,還可估計骨折的危險性。骨密度每下降1個標準差,骨折的危險性就增加0.5-1倍。

如何防治骨質疏鬆症

對於骨質疏鬆症,預防重於治療,越早預防越好,一般女性35歲骨量即開始下降,因此從那時起,隨自身情況,補充所需要的營養要素和激素等來預防。

·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多做負重運動,多攝入足量的活性鈣或富含鈣質的食物。

·中年以後注意堅持體力活動及增加日照時間,經常在戶外活動。在日照較難保證的情況下,加服適量的維生素D。長期在地下室或室內生活、工作的人經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3量減少,可影響腸道內食物鈣的吸收,因此應行紫外線燈照射或服用魚肝油。

·注意從食物中攝入鈣,絕經前女性每日應攝入元素鈣1克,絕經後以1.5克為宜。每100毫升牛奶中約含鈣離子100毫克,每天喝鮮奶500毫升就可攝入500毫克的鈣,其餘可以從豆製品、蔬菜、水果、魚、蝦、貝類等海產品中獲得。這些食品含鈣量也高,但奶製品中含有乳糖和酪蛋白分解產物,可以促進鈣離子的吸收,因而是最理想的補鈣食品。如果不能從飲食中補足鈣的所需,就應另外服用含活性鈣的藥品,如高劑量的碳酸鈣製劑——鈣爾奇D,每片含元素鈣600毫克,維生素D3125國際單位,其含鈣量高,易於吸收,服用方便,每日1-2片已足夠。補鈣劑在睡學服用較為合理,因為餐後3-5小時食物中的鈣已被腸道吸收完畢,夜間空腹時排出的尿鈣幾乎全部來自骨鈣。睡前補鈣有利於保持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