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1 / 3)

喝涼開水有益健康

水煮沸後,自然冷卻至攝氏20-25度,就成為涼開水。這種水比較容易透過細胞膜,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素的含量,增強免疫力。

長期喝涼開水,內髒器官脫氫黴的含量提高,肌肉組織中的乳酸積累降低,人不易感到倦怠,也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這是因為溶解於涼開水中的氣體比未煮沸之前的少1/2,所以水分子之間更加緊密,內聚力增大,表麵張力加強,這些性質與生物細胞的水十分接近,因此涼開水對人體健康甚為有益。

餐桌上的防癌措施

·不要吃不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少吃鹹菜、鹹肉等含致癌物質亞硝酸鹽較多的食物。

·在做飯時要把米淘洗幹淨,以減少黴變對身體的損害。

·發黴的米、麵、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曲黴素,一旦發現,應棄之不吃。

·熏烤的魚、肉、香腸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煙焦油,應少吃。

·不要經常做煎炸食物,以免使廚房汙染,使人易得肺癌。

·水缸裏的水要兩天更新一次,不要總留存根,因為留在缸底的沉積物中的細菌可使水中的硝酸鹽還原成致癌的亞硝酸鹽。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鮮棗、紅薯等。

·吃肉不要過多,因為肉中脂肪含量較高,可以多吃些魚、蝦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因為乳腺癌、大腸癌、卵巢癌的發生多與脂肪攝入過多有關。

不吃早餐的危害

不吃早餐會使體內膽固醇增高:通過大量對比觀察,發現不吃早餐的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每日吃早餐者高3.3%。

不吃早餐易患膽石症:人在空腹時膽汁中膽固醇濃度特別高,形成了飽和狀態,易在膽囊中沉積下來,形成結石的核心物質,進而形成膽結石。

不吃早餐易患心肌梗塞和中風:不吃早餐的人的血液中β-凝血球膽白量為吃早餐的人的3倍,β-凝血球膽白參與體內血栓形成,人體內如果這種物質過高,就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風。

不吃早餐易患消化道疾病:不吃早餐,午飯必然食量大增,打破了消化係統的生物規律,易致消化性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不吃早餐易導致肥胖:人在空腹時身體內貯存能量的保護機能增強,因而吃進的食物很容易被吸收,也容易變成皮下脂肪,易使身體發胖。

生食蔬菜話保健

許多人喜愛生吃黃瓜、蘿卜、香菜等瓜果蔬菜,圖的是生菜鮮嫩香甜,口感獨特。其實,生食菜的真正魅力在於其營養價值高。新鮮蔬菜中一般都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維生素,但若經高溫燒煮,其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大都遭到破壞,生食菜就無此弊端;不少新鮮蔬菜含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或抗癌、抗血管老化及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的生理活性物質,若經燒煮,這些物質也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生蘿卜中含有幹擾素誘生劑,旱芹汁具有降血壓功效,還有新鮮蔬菜中富含的維生素C等,高溫燒煮均可抹殺其“豐功偉績”。所以,你不妨換個吃法。可用於自然生食的蔬菜種類極其豐富,生食的方法也不拘泥於通常的生啃、涼拌之類,還可將新鮮的蔬菜榨汁飲用。

抗癌水果

無花果:無花果作為常用的抗癌中藥,用來治療大腸癌、食道癌、膀胱癌等,取得了一定療效。

山楂:山楂中含有的牡荊素是一種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用山楂配合其他中藥治療胃癌有一定療效。山楂可抑製腫瘤生長、緩解疼痛、消腹脹助消化。

獼猴桃:獼猴桃營養豐富,是一種極好的強身滋補品,且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所含維生素C較其他果品為高。大量的維生素C可減少被認為是致癌原因之一的自由基的產生,還可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生成,能促進體內幹擾素的產生,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使人對癌症的抵抗力增加。

荸薺:它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而且還有防治癌症的作用。

冬季宜服的維生素

在冬季服用合適的維生素可幫助你健康地度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

維生素A:冬季氣溫低,外出活動少,人們多聚於室內,空氣汙染重,加上寒潮不時襲來,易罹患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如果能補充維生素A,可增強呼吸道粘膜的抗病能力,減少患病機率。補充方法有二:一是多吃胡蘿卜、柑橘等蔬菜水果,它們含有的豐富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二是服用維生素A製劑。由於人體的生理需要量為每天2000~4000單位,故在正常進餐的情況下,另外服用1000單位即夠,不宜過多,以防中毒。

維生素B2:冬季氣候較為幹燥,不少人嘴唇幹裂,甚至患上口角炎,這是缺乏維生素B2之故。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參與人體內生物氧化酶的代謝過程,攝入不足可影響生物氧化,導致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結膜炎以及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的發生。各種食物中以動物的肝、腎、心髒及牛奶、豆類等中含量較多;穀類、蔬菜中較少,特別是常吃饅頭(做饅頭時加入的堿可破壞維生素B2)等,又不喜歡吃動物內髒的人,更容易患維生素B2缺乏症,宜服用維生素B2或酵母片。一般為每天3次,每次1-2片。

維生素C:維生素C也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預防感冒、肺炎、腸炎等感染性疾病,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出現。柑橘、鮮棗等水果以及蔬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較豐富,隻要常吃這些食品,一般不會發生維生素C缺乏。如果生活在蔬菜、水果缺乏的地區,則需服用一定量的維生素C藥片,以滿足人體的需求,每天3次,每次100毫克-200毫克即夠。

維生素D:維生素D在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促進鈣、磷等礦物質的吸收與利用,強化骨骼生長發育等方麵作用突出。如果攝入不足,兒童易患佝僂病,成人則易患骨質疏鬆或骨質軟化症。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途徑有二:一是從蔬菜、豆製品、動物肝腎、蛋黃等食物中攝取;二是皮膚內的維生素D原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轉化而成。但在冬季,人們曬太陽的機會減少,故需口服維生素D藥物以滿足人體的需求,一般每天補充400~800單位。

警惕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介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亞健康狀態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複,恢複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這種失調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著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症狀表現比較複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症狀持續兩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複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專家將其歸納為三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城市裏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人介於潛臨床和疾病之間的,稱作“前臨床”狀態,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症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為求診斷,或即便醫生作了檢查,一時尚未查出,嚴格地說,這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隻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

如果城市亞健康狀態人群三高一低的傾向任意發展,這部分人中的絕大多數將很快步入“五病綜合征”的行列。“五病綜合征”——肥胖、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風,是一組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現代“文明病”。而在農村或相對貧苦的人群中,亞健康狀態則以慢性勞損、肌肉關節病變和疼痛、營養不良、慢性感染等所占的比例為高。

隨著生活條件優越,衛生條件改善,發達地區人均壽命延長了。但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人際關係趨於複雜,而生活方式一時尚未調整得當,越是發達地區,越是社會精英階層,亞健康問題越趨嚴重,且有急速蔓延之勢。

亞健康多為心身性,心因常起主導作用。而且,個體的個性特征也常有著特殊意義。美國國家疾病控製中心已經認定:具有過分的抱負,敵意感過強的A型行為,是促成冠心病形成的獨立的高度危險因素。在39-55歲的人群中,具有這類行為特征者,若幹年後有10%將發展成冠心病。具有這類行為特征的人還容易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等。另一方麵,慣於自我克製,情緒低沉,悲觀,又不太願意讓負性情緒表達出來者(這被稱作C型行為),其腫瘤發生率比非C型行為者高出3倍。

亞健康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症狀,並不能作為確診某種疾病的絕對依據,但它們預示著明天各種嚴重機體病變的來臨,應引起警惕。

既然亞健康是綜合性的,涉及心理、行為、生活方式等多方麵,調整和防範亞健康的措施自然也應該強調綜合幹預,如進行中藥調理、糾正行為和心理調整等。

空腹十二忌

一忌飲酒:空腹飲酒會刺激胃粘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多種病變;空腹飲酒還容易造成急性酒精中毒。

二忌吸煙:空腹吸煙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增加饑餓感;還容易引起“煙醉”,出現頭暈、乏力、心悸、頭痛等不適症狀。

三忌飲茶: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且容易引起“茶醉”,導致頭暈、心慌、四肢無力、心神恍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