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1 / 3)

健康的重要性

一、健康最重要

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說是快樂,有的人說是金錢,有的人說是家庭。您的答案是什麼呢?

曾經有人用“10000000000”來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個“0”代表生命中的事業、金錢、地位、權力、快樂、家庭、愛情、房子……紛繁冗雜的“0”充斥了人們的生活,“1”常常被忽略,但“1”一旦失去,所有的浮華喧囂都將歸於沉寂。

這個比喻如此地讓那些隻顧工作、隻顧財富的追逐而忽視自身存在的現代人感到震驚!人們往往為了工作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甚至無暇休閑、運動和注意自己的健康。再加上常有的患得患失之心,精神上的壓力很大。這樣的情況,正是培養慢性病的溫床。試想,一個生命垂危的億萬富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即使擁有豪宅美酒、功名利祿恐怕也無福消受,轉眼間一切成為過眼雲煙。

沉迷於追逐功名利祿而賠了健康,犧牲未免太大,也似乎本末倒置。財富的最大功能,應該是改善生活、提高社會地位、實現理想和抱負。否則,財富隻是存在銀行裏的一個數字而已,對自己和對社會的貢獻都不大。但是,如果略通保健常識,又能身體力行,功名與健康兼得,也不是太困難的事。隻需您重視她、關心她,並為她有所付出,健康是可以與您長相廝守的。可是,許多朋友卻因種種原因忽視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的時候不知道保健在亞健康的時候不知道調理;在患病的時候才知道治療。但已悔之晚矣……實踐證明,今天的預防勝過明天治療,今天的微薄投資一定可以換得您一生的安寧與健康!

存錢不如存健康,對健康進行的投資才是回報率最高、也是您最英明的選擇!

二、健康與長壽

人可以活多少歲?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的定義: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74歲算青年老人,75-90歲才算正式老年人,90-120歲算高齡老年人。那麼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多大歲數呢?

按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生長期的5~6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來計算,因此公認的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0歲。

根據生物學規律,最高壽命相當於性成熟期的8-10倍。人類的性成熟期是13~15歲,根據推算,人類的自然壽命是120歲。

根據細胞分裂的次數來推算,小鼠的細胞分裂次數是12次,平均壽命3年;雞的細胞分裂次數為25次,平均壽命是20年;一種海龜的細胞分裂次數72~114次,平均壽命將近200年。由此可知,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壽命越長。人體中的細胞分裂40~60次之後,細胞漸漸老化,平均分裂為50代,每代分裂周期平均為2.4年,按胚胎細胞分裂代數與周期計算,人類平均自然壽命為120歲。

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卻隻有72歲。因為預期壽命的獲得要以健康為基礎,那我們如何保持健康,獲得長壽呢?

如何獲得健康

一、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

具體說來,健康的標準有十條:

·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不挑剔;

·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的變化;

·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體重適當,體態勻稱,頭、臂、臀比例協調;

·眼睛明亮,反映敏銳,眼瞼不發炎;

·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頭發光潔,無頭屑;

·肌肉、皮膚富彈性,走路輕鬆。

現代人的健康狀況,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

真正健康的人約5%

亞健康的人約75%

疾病的人約20%

請您對照檢查一下,您是不是一個健康的人?

二、亞健康

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遊離狀態,如果保健得當,有希望回到健康狀態,任其發展就會導致疾病發生。所以,大家千萬要重視亞健康狀態。許多疾病在早期的表現或者說是先兆都表現在亞健康的狀態之中,例如慢性疲勞、不明原因的疼痛等。通俗點說,就是大家所說的“到醫院檢查不出毛病,自己難受自己知道”的那種狀態。針對亞健康狀態,我們要首先找出原因,合理保健,才能有效改善亞健康狀態。

現代人工作忙,競爭激烈,下班後回了家又有孩子、老人、家務在等著你,也很忙。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常常把自己逼得無路可退,無處可息,瘋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這種不尊重健康的現象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是如此。

如果這種失調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在35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徒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複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複感冒、精力不支等。有專家將其錯綜複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裏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這類拚命工作的亞健康狀態的另一種最直接更可怕的稱呼是“過勞死”。

“過勞死”一詞緣自日本,最早出現於日本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繁榮時期,它並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在日本它被定義為:由於過度的工作負擔(誘因),導致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惡化,進而引起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循環器官障礙,使患者死亡。在過去的5年, 日本有幾位市長因嚴重的疲勞而“過勞死”。有人統計, 日本每年有1萬人因過勞而猝死。

專家預言:“過勞死”正向中國蔓延,高峰期為2002~2004年。可見,“過勞死”就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敲響了警鍾。

造成“過勞死”的根本原因是長期的高強度、超負荷的勞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複和足夠的營養補充,導致肌體細胞的超前老化,這種老化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列有“過勞死”二十大信號: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發、斑禿、早禿。每次洗發都有一大堆頭發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時,不明原因地走神,腦子裏想東想西,精神難以集中。

11、看什麼都不順眼,煩躁,動輒發火。

12、處於敏感緊張狀態,懼怕並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為自己的生活常規被擾亂而不高興,總想恢複原狀。對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問題,反複思考和檢查,而自己又為這種反複而苦惱。

14、身上有某種不適或疼痛,但醫生查不出問題,而仍不放心,總想著這件事。

15、很煩惱,但不一定知道為何煩惱;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對煩惱的注意,也就是說煩惱好像擺脫不了。

16、情緒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樂,工作、學習、娛樂、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興趣。

17、易於疲乏,或無明顯原因感到精力不足,體力不支。

18、怕與人交往,厭惡人多,在他人麵前無自信心,感到緊張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時就暈倒,控製不住情緒和行為,甚至突然說不出話、看不見東西、憋氣、肌肉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