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洪教授你說肚皮吸脂好不好,塑身好不好。我跟她說:我們減肥不是為了整容,吸脂是一種整容;減肥也不是塑身,減肥是為了健康。你靠不吃飯去塑身是不對的,應該加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
生物鍾你慢慢走
人體內有個“隱形時鍾”
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過程。
生命是最神奇的,“神造”總是高於“人造”。科學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經期等。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生物體內存在著生物鍾,它自動調節和控製著人的行為和活動。
早在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時代,這位令人崇敬的醫學先驅者就指出:人的健康、情緒是在他降臨人世時就決定了的。希波克拉底囑咐他的學生們,在診治疾病時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出生年月與病情的發展日期之間波動的情況。因此,經過他治療的病人往往能較快地恢複健康。
上世紀初,德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裏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他發現,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過程。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累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周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這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製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三重奏。
神奇的“三節律”
當情緒周期曲線處在“高潮期”,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創造力和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心情愉快、達觀;當智力周期曲線也處在“高潮期”,那時人就會頭腦靈敏,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更具有邏輯性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從人體體力、情緒、智力這三節律看,處於中線以下的那段日子,稱為生物節律的“低潮期”。在這些日子裏,體力容易疲勞,做事拖拉,畏怯;在情緒方麵往往表現為喜怒無常,煩躁,
意誌沮喪;在智力方麵則出現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判斷力降低等。
而在跨越中線的那段日子,稱為“臨界期”,這是一個極不穩定的時期,身體正處於頻繁的變化之中,或者說是處在過渡狀態。在這段臨界期中,極易出現差錯,粗枝大葉,容易感染疾病,機體各方麵的協調性能較差,容易發生事故等等。
處於曲線中線以上的日子,稱為生物節律的“高潮期”,在這段時期內,往往表現為精力旺盛。如體力周期曲線處在“高潮期”,就會感到體力充沛,生機勃勃。同樣,當情緒周期曲線處在“高潮期”,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創造力和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心情愉快、達觀。當智力周期曲線也處在“高潮期”,那時人就會頭腦靈敏,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更具有邏輯性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不曾謀麵的平安顧問
事故的肇事者約有60%發生在“臨界期”。例如近年發生的13起飛機墜落事故,其中10起歸咎於駕駛員的差錯,而這些駕駛員和他的助手們大都處在“臨界期”。
人體生物節律是“不曾謀麵的平安顧問”,國外對生物節律非常關注。
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在涉及偶然事故所引起的死亡報告中指出,事故的肇事者約有60%發生在“臨界期”。例如近年發生的13起飛機墜落事故,其中10起歸咎於駕駛員的差錯,而這些駕駛員和他的助手們大都處在“臨界期”。美國的一家微型汽車公司,向它在愛達荷州分公司的60名司機,提供了生物節律表格,當司機處於“臨界期”時,預先提醒他們多加小心,結果車禍減少2/3。
日本沃米鐵路公司查閱了1963年至1968年間所發生的331起事故,發現其中59起事故發生在司機的“臨界期”。1969年,該公司開始實行生物節律計劃,使全年的事故一下子減少了50%。
莫斯科車輛管理所對交通事故作了一個統計,凡是運用生物節律理論來指導司機的出勤,就可以減少車禍。莫斯科出租汽車公司為所有司機繪製了曲線圖表,每當司機處於“低潮期”時,就發給他們紅色的行車證,以提醒他們倍加小心,當司機處於“臨界期”,就根本不讓出車。
在瑞士洛迦諾城裏的弗蘭芝·威爾林博士的診所,除急診外,手術的安排都是嚴格按照病人和醫生的生物節律決定的。一般在病人的“臨界期”不安排手術,同樣,絕無一個醫生在他的“臨界期”時去替病人開刀。連續數年的病史表明,威爾林博士的診所術後並發症的發生率減少了30%。
甚至還有一些家庭顧問也應用生物節律來解釋為什麼在某些日子裏,夫婦之間彼此煩惱、爭吵。如果兩人主動努力去化解對方“低潮期”和“臨界期”所引起的煩惱,那麼,家庭生活就會更加和睦融洽。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隻要正視自然節律,尊重自然節律,奏好自己生命和弦,就會百事俱興,延年益壽。
管好你的鹽勺子
口味重,血壓高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食用的食鹽不應該超過6克。人如果食鹽過多,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每天所食鹽量應在6克以下。大家注意,這裏說的食鹽量還得算上調味品、佐料、半成品等的含鹽量,把它們全部加起來,總量不超過6克。如果食鹽使用量嚴格控製在6克以下,大多數輕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可降到正常水平。所有的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控製加上飲食控製後,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世界公認的健康人每人每日的食鹽量為5克。
具體來講,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下來,食鹽消耗量應該控製在300~350克,醬油使用量應該在1瓶到1瓶半之間。
設法限製用鹽
牛奶和乳製品消費得多的地方,腦卒中和胃癌的發生率就低。
大家說了,既然吃鹽過量這麼危險,很多人的口味又偏重,該怎麼辦呢?別著急,一點點地來,你可以試試下麵幾種辦法。
1.多吃新鮮蔬菜,多用其他調味品。
新鮮的蔬菜味道鮮美,有的還可生吃。在烹調的時候盡量少放鹽,就能保存食物原來的味道。在煮菜時,不妨多用醋、辣椒、胡椒、桂皮、八角、芥末、芝麻、核桃、紫菜、香油等調味品。這樣一來,味道又夠,用鹽又少。
2.自己動手,集中放鹽。
外賣和飯店的食物大多偏鹹,消費者對鹽量沒法控製。特別是那些自己喜歡吃又偏鹹的食物,實在讓人難以舍棄。那怎麼辦呢?有一個辦法:自己動手,自己做飯做菜。
每日在6克食鹽的範圍內,將食鹽分別放入各道菜中,結果可能是每一樣菜的味道都很淡。因此,某道菜把鹽放夠,其他菜盡量減少鹽量或不放鹽,這樣鹽量控製住了,飯菜的美味照樣享受,可謂一舉兩得。
清晨的健康警告
發病高峰在清晨
研究發現,在清晨這個時間段,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最高,比其他的時間要高出50%,所以有些外國專家把清晨叫做魔鬼時間。就是說,這個時間段對於心腦血管患者來說,死神容易找上門來。
這是一種規律性現象。什麼規律呢?就是人體的一個生物鍾、一個節律。人體的生理心理變化跟外界的環境、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有關係。每當旭日初升的時候,交感神經一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也上升,心肌耗氧量就增多。因為我們白天要幹活、要工作,所以隻要太陽起來,心肌耗氧就多了;太陽下山,慢慢就減少了。另外,像周末和星期一這幾天心肌耗氧也多,因為生活不規律了,暴飲暴食、活動多、熬夜,星期一又要上班了。還有就是一年四季中,冬天溫度很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腦出血就多;夏天酷暑的時候很熱,出汗很多,血液濃縮,血黏度高,腦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也會增多。尤其是夏初天氣突然變熱,機體一時未能充分適應,更容易發生意外。
一天當中,血壓一般到上午10點、11點左右到了高峰;到12點吃飯、休息,一會兒血壓就下來;到晚上6到8點回家事多,又是一個小高峰;到夜裏10點、12點以後、2點處在最低。人的整體功能最佳狀態都是下午,在三四點、四五點時最活躍,所以國外很多重要會議都在下午開。
此外,我們一夜沒有喝水了,但是夜間呼吸、出汗和泌尿也在丟失水分,一夜8小時大約失水600~700毫升,因此血液黏度在夜裏越來越高,在天亮的時候達到了最高的程度。因此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應當是喝一杯涼開水,空腹時喝水10分鍾就被人吸收了,血黏度隨之下降。總之,人體的生物節律在每天、每周、每年的一定時段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動,與健康有很大關係,這是一種天人相應現象。
清晨不適感被忽視
如果你有心髒病的話,最重要的就是看看早上這一段時間有沒有發病,有沒有胸悶難受,是不是一休息就見好,如果有這種情況,趕緊上醫院。
許多人總認為自己身體好,不少人早上起來,有時覺得很難受,卻沒把它當回事。這樣的例子在臨床很多。不少病人在疾病暴發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髒病。比如有一個病人,早上起來感覺有點難受,他以為挺一挺就過去了,就開車上路了。開了將近半個多小時,感覺更難受了,胸悶,渾身出冷汗,沒勁。他把車停在旁邊,躺在後座休息將近一刻鍾,覺得身體還是不舒服,憋得慌,就勉強把車開回家。到家以後發現還是不行,胸口疼,疼得不行,這才想起上醫院。結果開車到醫院,就心髒驟停了,立刻進行搶救。事後他才知道,自己得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嚴重。現在他一談起這個病,還感到有點後怕。他說以前就是感覺胸悶,胸疼,平時也沒怎麼注意,覺得隻是一點小毛病,而自己身體素質挺好,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其實像他這種情況的人並不在少數。有人隻是偶然覺得活動後或飽餐後胸部悶痛不適,出氣有點費勁,但幾分鍾就過去了。有人覺得身體壯,難受、胸悶不算回事,有點小毛病一扛就過去了,卻不知不覺釀成了大禍。
而且早上似乎給人一種錯覺,覺得渾身有一點不對勁,可能是因為睡得不好,或者是起床太猛,往往就忽略這種不適的感覺。
清晨的不適感一定要重視。晚上睡了一宿,清晨毛細血管處於比較閉塞的狀態,一活動就會有很多不適應,感到腰疼、腿疼,這時慢慢活動開了就好了。中年人尤其是男性要注意早上這段時間有沒有胸悶胸痛、感覺難受,是不是一休息就見好。如果有這種情況,不論休息後是否好轉,最好都要上醫院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