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個半分鍾”
美國有個統計,說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非自然死亡,其中有2/3就是因為摔跤引起的。而引起摔跤的第一個因素就是體位變化太快。
對付心腦血管疾病,關鍵是把好三關。第一關,別讓它得病;第二關,有了病也沒關係,別讓它發病;第三關,發病也沒關係,別耽誤治療。這三關把住了那就很安全了。
心腦血管疾病的得病因素有9條,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精神緊張、過量喝酒,90%的心肌梗死都可以用這9項因素來預測。那麼如果能注意這些,基本上減少一半以上的發病概率。
得了病以後沒關係,不要讓它突然發病,即突然心梗、猝死或腦溢血。即使有心口疼,若注意好好保養,一樣可以平安高壽90多歲;若不注意保養,看似健康的中年人,常常也會猝死。不發病有幾條辦法,一個是“三個半分鍾”,這個很重要。
三個半分鍾,就是你早上醒過來以後,不要馬上起床,而是要有步驟地分三步起床。如果你噌的一下就起來,馬上就體位性低血壓,血壓一低,就會出現暈倒、心肌供血不足、心絞痛發作、心肌梗死等意外。因此,不妨按照下麵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起床以後躺在床上半分鍾。因為你躺著的時候,血液循環是比較慢的,而且血液的有形成分都留在你的血管壁,這時候血液黏稠度也高。如果我們剛醒來,先在床上躺一下,伸伸懶腰,使血液慢慢流動,就能減少很多意外的發生。
第二步,坐起來靠在床頭半分鍾,這個半坐的體位使心髒和血管的負擔開始加重,因為頭在上麵位置,但是腿還是平的。這是一個適應過程,預熱的過程。
第三步,把腿下垂,再等半分鍾。這是再一次預熱,使心跳加快,改善腦供血狀況。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用鬧鍾把自己叫起來。這個鬧鍾一響,有時還不在枕邊,就一下起來給關掉了。這個動作極危險,因為嚴格說來就沒有遵循這個三步走。我們收過好些病人,就因為這樣的動作,一翻身趕緊起床,眩暈,天旋地轉,有的眼睛發黑,當時就摔了。某醫院有一個副主任醫師,他值夜班,護士叫他說有事,趕快起來,他噌的一下就起來了,走得太猛,剛走到門口當即摔下了,頭顱著地,結果顱內出血成了植物人。
“三個半分鍾”不單是針對老年人,對年輕人也一樣。有一個20多歲女同誌,也是因為急著起來,趕緊去關鬧鍾,結果剛剛到旁邊眼睛一黑就摔倒了,兩顆門牙摔斷了,口唇全裂了。其實慢一點有什麼要緊,鬧鍾響就讓它響一會。
“三個半分鍾”非常重要,不用花一分錢,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心髒猝死、心絞痛、腦出血。如果做到了這“三個半分鍾”,然後再去刷牙、洗臉,或者再去蹲廁所,那就安全了許多,好得多。美國有個統計,說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非自然死亡,其中有2/3就是因為摔跤引起的。而引起摔跤的第一個因素,就是體位變化太快,這點非常重要。
有了症狀不硬扛
如果真正出現典型的心絞痛的時候,到達醫院的時間是越早越好,原則上在6小時之內就好。
對於心腦血管來說,發病也沒關係,就是千萬別耽誤。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有症狀了,就應該及時到醫院看病。我們這樣的教訓很多,也讓人痛心。有一個銀行行長,在夜裏兩點鍾胸骨後非常不舒服,但說不清楚,好像是憋氣、呼氣困難。這時他想到和夫人說說,又想到夫人一天到晚很忙,不好意思去叫醒她。後來要打電話叫單位的車送他上醫院,又覺得人家司機挺累的,不好意思去叫。一直到了淩晨7點鍾,才把夫人叫醒,說很難受。等司機再來送到我們醫院的時候,已經上午9點鍾了,再一看已經是心肌梗死出現了。所以,如果真正出現典型的心絞痛時,到達醫院的時間是越早越好,原則上在6小時之內就好。
發病以後不延誤,非常重要。實際上就是注意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再動了,就地臥倒,你別再動,別緊張,越緊張耗氧越多,越動耗氧越多,所以不要動,就地臥倒,不緊張。第二件事,如果你身邊有硝酸甘油,就含在舌頭下麵;如果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100~300毫克,這很管用。第三件事是一定記住,一定別自己去找醫生,一定讓別人去找醫生來救你。如果你自己去找醫生,上樓下樓,很危險。曾經有一個病人,他去的那個醫院很怪,在五樓做心電圖。病人到那以後說很難受,醫生說那你自己去做心電圖吧。他堅持爬上五樓,結果心肌梗塞麵積越來越擴大,最後形成室壁瘤,造成嚴重心功能不全。另一位病人,胸痛後,不知道是急性心肌梗死,勉力步行回家休息,街坊大家熱情相伴,結果到家後心跳就停止了。
健康家庭有“三補”
話聊聊出好心情
一聊雙方誤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
家庭也有生命,生命需要補品的滋養才能健康。家庭健康有“三寶”:話聊、牽手、愛窩。
第一寶是話聊。話聊是談心、交流和溝通。話聊不光是用嘴說話,實際上是在用“心”交流,用“情”溝通,有心,有情,才能有好心情。一聊雙方誤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國事家事天下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趣聞,花前月下,都能促進了解、磨合、包容和共鳴。話聊的威力很大,幾乎家中一切矛盾、隔閡、誤解、猜疑都可消除,可以使家庭成員親密無間,產生巨大的幸福感。
話聊是家庭關係最大的寶貝。沒有話聊,什麼家庭都不行。中國式離婚,就是缺少心平氣和的、很細膩的話聊。最近美國總統保健醫生給美國總統小布什開了三條健康處方,條條都是話聊。
夫妻間經常溝通交流很重要。如果一對夫妻一天到晚難得說上幾句話,那家就真成了飯店、賓館。有的一方在外麵活躍又健談,被大家封為幽默高手,可一回到家就成了啞巴。觀察發現,這樣“裏外不一”的現象不少。久而久之夫妻雙方感情逐漸淡薄,矛盾逐漸增加,甚至感情外移,成了婚姻不穩定的一大因素。
其實夫妻間有很多話題可談,從國家大事、工作學習,到孩子、趣聞,甚至看一本書、一部電視劇都能成為交流的話題;家庭矛盾不可避免,有了矛盾心平氣和地談談,誤會、怨氣也會煙消雲散,就不會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和褚琴,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磕磕絆絆,爭吵著一路走了過來,其人物的刻畫和心理描寫的真實感受,引起社會的極大共鳴。的確,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夫妻都是在這樣那樣的爭吵中、磨合中、碰撞中過來的。每個家庭都有矛盾,經曆、個人利益都不相同,人都有差異,但畢竟是共同點多。
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每天都應該讓自己整整齊齊有精神,不能以為結婚以後就不講究家庭審美,男人不刮胡子,女人邋裏邋遢。同時兩個人要相互溝通,不能回到家裏你玩電腦,她看電視,思想上不交流。很多夫妻就是因為不交流才產生的矛盾,矛盾多,誤解就多,理解和寬容則很難形成。夫妻每天晚上麵帶微笑,共同散步,同時話聊,不僅能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還能將問題在話聊中得到很好的解決。
夫妻手牽手,幸福共長久
早起出門牽牽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
第二寶是牽手。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不僅成人的感情需要皮膚接觸,兒童和嬰兒也有明顯的“皮膚饑渴”,輕揉和按摩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益處。有些地方把夫妻形容為“牽手”,真是一語中的。許許多多的煩瑣一經牽手都煙消雲散了。
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海歸”的夫婦或者是外國夫婦散步時會手牽手,而我們國內呢,大多數夫妻散步時都相距半米到一米,有的男的在前邊走,女的在後邊跟著。其實,我們應該提倡牽手。你看美國總統小布什和夫人外出時總是手牽手的。因此“早起出門牽牽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但是千萬不要牽錯手,牽著小蜜的手,心兒就顫抖;牽著情人的手,血壓往上走。這樣動脈硬化會加快,壽命會縮短。
夫妻牽手走路可以一舉三得:第一,走路是最好的運動。走路可以使脂肪減少,肌肉增加,體形優美,精力充沛。而且走路可以使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第二,走路時,夫妻的談話可以增進感情。第三,走路時手牽手肌膚相親。科學研究表明,肌膚相親會使牽手者產生心靈感應,通過生物電傳導,夫妻雙方體內釋放內啡肽。內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性愛是夫妻間第一等補品
夫妻性生活越和諧,妻子得乳腺癌的就越少。
第三寶是愛窩。甜蜜的愛窩從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上講都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法寶。
科學、健康、藝術的性生活是家庭的、生理的、心理的、倫理的滋補品,能使雙方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心靈淨化,人格升華。這一點,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而且從青年、中年到老年,其重要性絲毫不減。
家庭這個愛窩最核心的是夫妻間有一種非常和諧、有利健康的性愛,性愛應是夫妻間第一等的補品。但從現在的流行學調查結果看,不理想、不如意的居多,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很好地教育和學習。有人問,這還要學習嗎?性是一種科學,既然物理、化學要學習,性也是科學為什麼就不要學習呢?性愛是一種藝術,既然美術、音樂要學習,性愛當然也要學習。所以我國著名醫學大家吳階平院士說:不但要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還要對成年人和老年人進行性教育。性教育不光包括生理的,還有心理的和更重要的倫理的教育。事實上確實是這樣,有位老年人在看了一次性知識展覽後感慨萬分,不無幽默地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看來,我這一輩子算是白活了!
性生活和諧健康的家庭中,不僅雙方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皮膚滋潤光澤,而且很少生病,因為幸福能使體內內啡肽含量升高,生長激素濃度也高,所以機體免疫力增強。最新研究表明:對幸福的期望和預期也有神奇的效果,可使兩種都是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水平下降70%,皮質醇下降39%,而使人感覺愉悅的內啡肽增加27%,生長激素水平上升87%,並能使人的免疫力得到增強。
據調查,有人30多、40多歲就得乳腺癌,有人七八十歲都沒有,為什麼呢?據調查,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條,夫妻性生活越和諧,妻子得乳腺癌的就越少。因為乳腺這個器官,受內分泌的影響非常大。別的癌也一樣。為了家庭幸福,結婚以後應該很好地學習科學的性生活。有些人覺得不好意思,其實人有心功能、消化功能,也有性功能,這些功能都是平級的,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實際上,在家庭生活中好的性生活可以形成很好的皮膚黏合劑,對健康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