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2 / 3)

[明]龔廷賢:《壽世保元·飲食》

飲茶宜忌

除煩去膩,人不可無茶。然而,茶暗中損人,害處也不少。古人說:“自飲茶多後,人多患氣,不複病黃,即是損益參半,而消陽助陰,益不償損。”我有一法,常自珍視它。每次食畢,輒用濃茶漱口,煩膩皆除,而脾胃不損。凡是肉暈之類在齒間的,用茶浸漱後,也全都消除脫去,不必煩勞挑刺。而牙齒經常漱濯,由此逐漸堅固,牙病不生。平時多用的是中下茶,上品不常有,間或用一次,也沒有不好的。這很有道理,而人卻少知。所以詳細敘述。

[宋]蘇軾:《蘇軾文集》卷73《漱茶說》

日常起居攝養

常人修養攝生的方法,各不相同。如平常居住的時候,大都注意不要損精,耗氣和傷神。這三個方麵,道家稱為全精、全氣、全神。如果精神氣三者已經損失,人的真氣就會耗散,身體也就不再強固,又怎麼能獲得長生之道呢?

每天在雞叫時分就可以坐在床上,擁被調息,叩齒;長時間凝神。當神和氣都已安定以後,行周天幾十遍,便會覺得周身和暢,血脈自然流通。這個時候,口內生津,腸胃充滿神氣,就用津液漱口並吞咽下去,引導津液進入丹田以滋補元陽。……在床上的調息完畢以後,就吃一些日常的補養藥物。將兩手摩擦至熱後,就作導引功法。結束以後,慢慢下床,方才梳頭盥漱;盥漱完畢以後,就焚香默誦洞章一遍;在庭院內悠然行走百來步;待到日頭三五丈的時候,才能將作早飯的粥吃下;吃完以後,將手輕按在腹上,再次慢步行走二三百步。尤其應當避免大怒。每天早上調養的時間,應在鳥鵲未叫,人事未動以前,因為此時天動之氣還很清朗,陽氣正當旺盛,感受此氣,可令人長壽。

[明]朱權:《神隱書·攝生之道》

每早雞鳴的時候,叩齒三十六遍,以舌攪口中,唾涎就會大量分泌出來,用它漱口十四遍,然後分作兩次吞下。

平時不能經常吐口水,否則會使咽喉幹澀發渴。向遠處吐不如向近處吐,向近處吐又不如不吐。

閑時默然無語以養神,盡量閉氣,吐氣盡量微弱。不得多言語,大聲呼喚,那樣會有損精神。

一天應忌晚上吃得大飽;一月應忌晚上大醉;一年應忌晚上遠行;一生應忌睡覺燃燭。

[明]周履靖:《益齡單》

養生就要使身體稍事勞作,但不要過於疲勞。所以水經常流動才清沏,停滯就會混濁。養生的人,應使血脈經常運行就像水流動一樣。坐不至於疲倦,走不至於勞累。頻頻行走沒有停息,然而應當稍微緩慢下來,這就是小勞之術。手腳應經常伸屈,兩臂要像挽弓一樣左挽右挽,或像舉石一樣雙手上舉,或者雙拳出擊空拳,或者手臂前後左右輕輕擺動,或者頭左右回顧,或者腰部左右轉動,或時而前俯時而後仰,或者兩手像洗手一樣相互摁撚,或者相互摩擦生熱,掩在兩眼上並摩擦麵頰。閑來無事隨意做做,每個動作不過十幾次而已。每天多做做這套動作,一定會使身體輕快,眼睛明亮,筋骨強壯,血脈暢通,飲食易消,體內就不會有堵塞滯留發生。體內稍有不快,就會立即解除。

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應將四肢和胸腹按摩十幾遍,這就叫做幹沐浴。想要側臥就應當屈膝,這樣有益氣力。平時裏濃痰就應當吐掉,清潔的津液就要吞咽下去。經常用舌頭抵上齶,聚攏清津並吞咽它,有助於滋潤五髒,和悅肌膚,使人長壽而不顯衰老。《黃庭經》上說:“口為玉池太和(太和:陰陽衝合)官,漱咽靈液災不幹(幹:侵擾)。”又說:“閉口屈舌食胎津(胎津:口水),使我遂煉獲飛仙。頻叩齒,令齒勞,又辟惡。”人在春夏之時應晚睡早起,秋天應早睡早起,冬天則應晚睡晚起。早不宜在雞叫之前,晚不宜在日出以後。天熱的時候舒暢四體,天冷時應收斂密固,這符合四季時宜,是保身延年的好辦法。

[宋]蒲處貫:《保生要錄》

每早雞叫以後,躺在床上,導引調息之後,梳理盥漱。然後端莊正坐,根據天氣的冷熱,吃點心,吃飯或者喝粥。如果需要吃藥,應在吃飯以前吃,喝酒平定呼吸完畢以後,入靜室燒香誦經,洗雪心源,消除煩慮。良久事情完畢以後就出來,在庭院內慢步散氣,如果地氣太濕,就不要在院內行走,隻在屋簷下走走,也能散氣。家庭瑣事交付兒子,不宜關心。平時居處不要大呼小叫,狂喝濫飲,幾者相互交加是人體大害。在天氣和暢的時候,根據氣溫的冷暖,出門走上二三裏,兩三百步為妙。要量力而行,不要使人力乏氣喘就行了。親朋好友相互拜訪,間或一同出遊百來步,或靜坐下來,量力談笑,使人歡快舒暢,但不能過度。

[元]鄒鉉:《壽親養老新書》卷3《養性》

宋太宗興國九年,太宗對宰相說:我每天所做的事,都遵行一定的節度。在庚辰辛巳兩年裏,朝廷裏事辦完以後,便看看書。在深夜睡覺,五鼓時分便起床,就是盛夏酷暑,白天也未曾睡午覺。至於飲食也不曾過度,這樣遵行很久,覺得周身力氣大增。平常的人吃得過飽,沒有不昏昏欲睡的,倘若四肢無所運動,倒頭便睡,就會血脈凝滯,百病自生,要想求得一身清爽,那樣能得到嗎?老子曾說:“我的生命把握在我的手中,不在天意”,所以你們也應當多加留意,不要妄自輕視攝養。

[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2《太宗皇帝》

睡覺諸宜諸忌

春夏兩季,晚睡早起;秋冬兩季,早睡晚起。早起應在雞叫以後,晚起應在日出之前。

春夏睡覺頭朝東;秋冬睡覺頭朝西。四季都忌朝北睡,不吉祥。

所睡的床高三尺,過低不宜。

夏天不過分求涼,否則腎有沉滯之氣。

冬天不過分求暖,否則會患壅塞病。

晚上寒冷應洗腳,冬季洗腳,周身暖和暢通。

不要露臥野外,易生病。

不要睡覺唱歌,不吉祥。

不要開燈睡覺,六神不安。

白天不要睡覺,會失氣。

不要坐臥當風,會生病。

不要睡在潮濕的地方,氣散血注或生病。

不要睡覺說話,損氣。

不要晚上說夢,說就不祥。

枕頭不要高,養生之人以紙作枕頭,每天減去一層,慢慢減平。

睡宜側臥屈膝,有益人的心氣,伸膝睡招邪魅。孔子說:“不要仰麵僵臥。”

到了半夜不可不睡。人到晚上血回歸到肝,肝是藏血的器官,過三更還不睡,第二天麵色黃燥,精神不集中,就是血未歸肝的緣故。

睡時手緊握,魂魄自安,百邪不侵。

醒來時應舒展身體,則精神不散。

睡時不要把手放在胸口上。

睡覺不喝冷水,喝了冷水會生痰。

早上起來默念咒語:乾之亨利貞,日月保長生。下床時左腳先落地,右腳後落地。

晚上做惡夢,不要對他人說。曾經有人夢見吞珠寶三年不說,平安無事;後來一說,立即死去。做了惡夢,早上起來麵向東方念咒語:“惡夢得草木,好夢成珠玉,急急如律令。”並含一口水噴出。

早上起來隻談善事,不言惡事。

早上起來腹中空虛,不要發言語以耗元氣。誦讀的時候讓氣停留在氣海中,尤戒大呼、發怒。

[明]周履靖:《益齡單》

凡是人睡覺,春夏頭應朝東,秋冬頭朝西,頭不要朝北而臥,以及床不宜安放在北方的牆邊。要睡覺不能歌詠,會生不祥。上床坐先脫左足,不要睡在屋梁之下。不要點燈睡覺,令魂魄六神不得安寧,多愁怨。頭前不要安放火爐,日久引起火氣上升,頭重目赤,眼鼻發幹。晚上睡覺對著耳朵的牆上不應有孔洞,風吹使人耳聾。夏天不要把臉顯露在外,會使麵皮增厚,容易成癬,或生麵風。冬夜不要包著頭睡,可以長壽。睡覺時不要腳懸蹬高處,久之傷腎水有損房事。腳冷的人,不要順著牆睡。風凜冽吹人,會導致發癲及體重。出汗以後不要懸腳坐在床上,久之成血痹,兩足沉重,腰部疼痛。不得白天睡眠,會使人散氣。睡覺不要大聲說話,損人氣力。晚上晚睡習慣閉口,口開即失氣,且邪惡從口進入,久之人會消渴失血。屈膝睡覺有益氣力勝過正麵仰臥。

[唐]孫思邈:《千金方》卷27《道林養性》

夜半不要哭泣,也不要驚呼,不要發怒,否則會使神魂不安。不要太高興,使人神氣飛散。不要多笑,損傷內髒,多喜使人忘錯昏亂。吃飯時不要說話,睡覺時不要出聲。不要多雜念,使內誌恍惚。不要多思,使精神疲勞。不要思慮,以免傷心。不要久睡,以免傷氣。不要朝北睡覺,春夏朝東,秋冬向西。晚上睡覺,防止床頭縫隙透風。不要把腳懸在高處,不要張口睡覺,不要把手壓在心口,不要仰臥,不要露宿室外,睡醒後覺熱不要喝水,晚上不要點燈睡覺。人睡覺忽然叫不醒,不要驚慌,在黑暗處,用指甲掐人中,或咬他的大拇指甲,用水噴在臉上能使他醒來。

[明]高濂:《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

睡得不安穩,易輾轉反側;睡得安穩,醒來時也當轉動身體,使脈絡暢通。否則會半身沉重,或腰肋疼痛,肢節酸軟。

胃剛剛吃進食物,脾還未來得及消化掉它們,或者疲倦思睡,須強忍住。《蠡海集》中說道:“眼眶屬脾,眼開眶動,則脾也應之而動。”又說:“脾應聲而動,動就能消化食物。”按:脾胃同處中央,且脾膜與胃左部相聯,所以脾脈居右而氣常在左運行。如果吃飯後一定要睡,一定要向右側睡使脾氣舒散。《續博物誌》雲:“臥不欲左肋”。也是這個意思,如果飯後時間較長,左右側睡都可以。

頭是諸陽之首,《攝生要論》中說:“冬宜凍腦”;又說:“臥不覆首。”

[清]曹廷棟:《老老恒言》卷1《安寢》

不忍不努

人在饑餓的時候,要坐著小便;飽時應站著小便。忍尿不解,會膝冷成痹;忍大便不解,會成痔。小便之時不要用力,否則會使兩足和膝冷,大便時也不用呼氣和強行用力,否則會使人腰痛目澀,最好任其自然。

[唐]孫思邈:《千金方》卷27《道林養性》

八戒

不要把熱水衝進冷水中喝,不要在淩寒天氣直逼火爐,不要沐浴之後迎大風,不要出大汗後立即解衣,不要衝熱了身體便躍入冷水,不要對著日月南北鬥淋身,不要在星辰下大小便,裸露軀體不要衝犯霜霧和山裏的瘴氣。這些都有損髒腑,敗壞神魂。

《彭祖攝生養性論》

治虛勞妙法

凡是勞心勞力的人,必須時時偷閑歇息,以保養既耗的元氣。氣根源於息,息調則氣調,氣調則一身之中,無不流通四達,百脈安和,神情清爽泰然,即使勞力也不是很煩苦。調息的方法:端直默然靜坐,隨境澄心,口眼都閉上,鼻中慢慢呼吸,任其自然,不得刻意思維。如果用力太重,反而使本來不靜的真氣,窒息而引起不利。

[清]魏之:《讀名醫類案》卷11《虛損》

行房禁忌

飽食過度行房,使內體勞損,血氣流溢,滲入大腸,時時會便出圊血,腹中疼痛,這就是腸病。

大醉入房,氣力衰竭損傷肝髒。男人會精液衰少,陽痿不起;女人會月經衰弱,惡血滯留,生惡瘡。

點燃燭火行房,是終身之忌。

人在忿怒的時候強力行房,會精虛氣抑,生癰疽病;在恐懼的時候強行入房,陰陽偏虛,發厥,自汗盜汗,積而成癆。

遠行疲乏入房,可致五勞虛損。

月經未盡時同房,女人生白駁,又因冷氣進入體內,身麵萎黃而不能生育。

金瘡未好就交接,會令血氣大動,使瘡敗壞。

強忍小便行房,得淋病。陰莖裏麵疼痛,臉上失去血色,或者疼痛轉致小腹再致臍下,很快會痛死。

大病初愈就行房,或年紀輕輕就迷戀女色,世事不能有所節製,滋補良藥不能常服,因此會招致病患。歲月長久,等到肉盡骨消,就化作花下冤鬼了。所以說,油用盡燈就熄滅,骨髓枯竭人就死亡;添油燈就明亮,滋補骨髓人就強壯,與鬼邪相侵無關。人禍總是人自己招來的。

每次交接輸瀉,必定發動三焦心脾腎。動則熱,於是欲火更旺,如果此時粘水,會導致中焦熱鬱發黃,下焦氣勝麵額發黑,上焦精血跟著瘀血排出。熱運行到大便,使它變黑變稀。男女同房沐浴的,多患此病。

吃了冰片及麝香行房,人的關竅已全部開通,真氣走散,重者會患虛眩,輕者會導致腦瀉。《本草》:多吃葫蘆行房傷肝,麵無光澤。

行房出汗以後,中風必定生癆風。

眼睛發紅不能行房事,以免眼睛生內瘴。

病未恢複而行房,會吐舌數寸死去。

[元]李鵬飛:《三元延壽參讚書》卷1《天元之壽,精氣不耗者得之》

徐之才逐月養胎方

妊娠一月,這時開始成胚。飲食宜精、宜熟、宜酸、宜美,此時性交後宜食大麥,不要吃腥味與辛味食物。這是所謂“才正”。

妊娠一月時,是足厥陰脈養之,不可針灸其經。足厥陰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否澀,無力,寢睡須安靜,不要使其被嚇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