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偷換概念,財主欺騙木匠對答如流,秦宓舌戰張溫(1 / 3)

——要遵守同一律

以上我們介紹了許多邏輯規則,例如:下定義的規則,各種推理的規則,證明和反駁的規則,等等。這些規則是不是少數人關在房子裏隨心所欲地炮製出來的呢?不是的。是不是由許多人聚集在一起,開了會以後根據大家的意見製定出來的呢?也不是。那為什麼人們在表達和交流思想時都要遵守這些規則呢?為什麼違反了這些規則就會出現邏輯錯誤呢?那是因為各種邏輯規則是依據邏輯規律的要求和人們交流思想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邏輯規律雖然隻是在人的頭腦中發生作用,但它是有客觀基礎的。邏輯規律是客觀事物在人的主觀意識中的反映,它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它的內容卻是客觀的,因此它具有不能違反的性質,誰違反了邏輯規律誰就會犯邏輯錯誤。

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有四條,即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下麵依次介紹這四個規律。

先介紹同一律。

在介紹同一律的基本知識之前,我們先來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當年就讀的高中班裏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念高中時,臨時代課老師沈元(當時國立清華大學航空係主任)給他們班級上數學課。有一次,沈老師講到數論之中一道著名的難題,即哥德巴赫猜想。老師形象地指出:“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同學們聽後都驚奇地睜大了眼睛。老師接著說:“這道題很難很難。要是誰能夠做了出來,不得了,那可不得了嗬!”有的同學認為:這有什麼不得了,我們來做。

第二天,幾個相當用功的學生興衝衝地給老師送上了答題的卷子。他們說,我們已經做出來了,能夠證明那個德國人的猜想了,還可以多方麵地證明它呢。沒什麼了不起的。

“你們算了!”老師笑著說。

“我們算了,算了。我們算出來了!”

“你們算啦!好啦好啦,我是說你們算了吧,白費這個力氣做什麼?你們這些卷子我是看也不會看的,用不著看的。那麼容易嗎?你們是想騎著自行車到月球上去。”

教室裏爆發出一陣陣笑聲。

在這裏,老師和學生都用“算了”二字,但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老師說的“算了”,意思是叫學生“不必白費這個力氣”,而學生們回答的“算了”,意思是說“已經計算出來了”。這幾個學生把老師說的“算了”的意思領會錯了,把兩個不同的概念給混淆了。這在邏輯上就叫違反了同一律。

什麼是同一律

什麼是同一律呢?

同一律是形式邏輯的一條基本規律。它的基本內容是:在同一思維的過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性一。也就是說,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個概念和判斷都有其確定的內容,是什麼內容就是什麼內容,不能忽而是這個含義,忽而又是另一種含義。

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使用概念必須保持同一,不能任意變換;使用判斷也要保持同一,不能隨便轉移。人們常說:“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這和同一律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張三就是張三,李四就是李四,不能張冠李戴;李樹就是李樹,桃樹就是桃樹,不能李代桃僵。這可以說是同一律對人進行思維活動時所提出的起碼要求。

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

如果在說話和寫文章中出現了下列種種邏輯錯誤,那就是違反同一律了。

在使用概念方麵,違反同一律要求而出現的邏輯錯誤是“混淆概念”和“偷換概念”。

請看一個事例:

陽春三月,某初中班團支部組織同學學習《雷鋒日記》。當團支書讀到雷鋒的四句名言中的“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時,有個同學小聲嘀咕說:“要清掃個人主義,那還要不要個人?沒有個人,還有世界嗎?”

顯然,這個同學是把“個人主義”與“個人”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了。個人主義指的是一切從個人出發,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的錯誤思想。而個人指的是與集體相對應的一個個具體的人。這個同學說的話在邏輯上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

下麵是列車上的一個小鏡頭:

一列火車進站了。有個小夥子搶先上了火車,一看,座無虛席。他就厚著臉皮硬往一位老大爺身邊擠座兒。老大爺不高興了,說:“小夥子,別硬坐了,座位已經滿了。”小夥子嘻皮笑臉地說:“老大爺,沒辦法,我買的就是‘硬座’票。”

這個小夥子在說話時故意把“硬座”變換成“硬坐”,這在邏輯上就叫偷換概念。

在魯班的傳說故事裏,有一個張班受騙的故事:

張班是魯班的師兄弟,木匠的手藝也很高超。有一次,張班給一個財主修建台閣,財主和他口頭約定:如果修的台閣合他的心意,賞“五馬馱銀子”,外帶“一擔米、兩隻豬、三壇酒”。台閣修好了,財主裏裏外外都檢查遍了,找不出半點毛病,該按約定條件付給報酬了。財主叫家丁牽來五匹馬,並排站著,背上橫閣一塊大木板,木板上放了一塊比手指甲還小的銀子。財主說:“這就是我付給你們的工錢——‘五馬馱銀子’。”接著財主拿來用雞蛋殼裝的米粒,說:“這就是我外賞的一蛋米”。財主還從一個紙匣裏拉出了兩個蜘蛛,說:“這是‘兩蜘蛛’。”最後,他把手指頭伸到一隻酒壺裏,蘸了一下,向前彈動了三下,對張班說:“這是‘三彈酒’!”張班知道自己受了騙,就把經過告訴給魯班。後來由魯班想法子把這個陰險狡猾的財主狠狠地收拾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