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鄰居,一對老夫妻,20年,精品咖啡,這幾個詞組合起來在我看來就是難得的風景。
這一節會介紹三間咖啡館。三間咖啡館都看得見風景:夜景、海景、湖景。這種現象應該是目前台北咖啡行業和大陸的一個顯著區別。通俗一點兒說,就是在台北,我們想不到的地方也會出現咖啡館,而且生意不錯。
它們遠離市區,交通不便,形單影隻。客人大多數是專程前往。當然,客人去的目的是看風景加喝咖啡。這充分說明了咖啡已經完全滲透進了台北人的生活。我們這裏風景不少,看風景的人自然也很多,但是多集中在節假日,而且可以和咖啡無關。比如武漢,從龜山電視塔上可以看到武漢三鎮的交彙區域,登高一望,你會驚歎武漢原來如此之美,不論白天還是夜晚。
可是如果你讓我在上麵開間咖啡館,號召大家沒事兒到龜山上去喝咖啡看風景,我還是不敢。我在《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裏曾感慨過,喝咖啡和看書類似,需要閑錢、閑暇時間和閑情逸致。開在大家方便抵達的地方,尚且隻敢開得小小的,就是因為這樣的人群目前還是少數。少數不說,還要順個便。倘若是需要專程前往,不敢說一定沒有人去,但肯定會少之又少,難以為繼。
抵達台北的第一天晚上,友人知道我的來意,自然首先要顯擺一下台北咖啡館的差異化。他帶我去的第一間咖啡館,就在五指山上。咖啡館的名字不太文藝,叫星城咖啡(Star City Cafe),但其實意思很貼切。晚上站在五指山上,整個台北燈光星星點點盡收眼底。所謂星城咖啡,其實是一輛小型貨車改造而成的咖啡車和幾個涼亭。和前麵提到的行動咖啡車不同,這輛貨車早已廢棄不能移動了。主人廖先生告訴我,這輛不移動咖啡車停在這裏已經16年了。攀談間得知,這塊山頂之地是廖先生16年前從地主手上租的。地是地主的,自然除了地主之外無人能管。當初廖先生租下的這塊地除了雜草、石頭和樹,其他什麼都沒有,據他說不遠處還是愛國者導彈的基地。
當我問及廖先生何以敢在16年前跑到山頂上開咖啡館,廖先生以台灣人特有的輕描淡寫和淡定口吻告訴我,這裏空氣好,風景好,可以俯瞰整個台北,當初租金也不高。廖先生從警察崗位離開後也做過好幾種行業,覺得很累,俗話說就是經曆過風雨,想過簡單的日子。16年慢慢身體力行把這個亂山崗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成就感有了,生意早就穩定了,身體也健康多了,心情也輕鬆愉快。過幾年,我也會這麼幹的。到時候,參差咖啡的年輕人能打理好參差咖啡了,我也找個看得見風景的地方,一邊養老,一邊守株待兔。
第二間咖啡館還是同一位友人開車帶我去的。遠離市區,漂亮但孤零零地立在沿海公路邊,麵朝大海。那天是陰天,風很大。我們隻在室外拍了些照片就一直在室內喝咖啡。不是周末,再加上這樣的天氣,裏麵上座率居然還挺高,我不由得心悅誠服。台北果然是咖啡之城。我們在在這間名叫洋豆子(Young Door)的咖啡館逗留了很久。咖啡味道不錯,甜點也不錯,麵朝大海,手捧咖啡,思緒萬千的感覺更不錯。
第三間咖啡館坐落在一個小湖邊,叫老鄰居咖啡館。但稱其為湖景咖啡館,以坐擁東湖的武漢人的眼光看,有點兒牽強。老鄰居、一對老夫妻、20年、精品咖啡,這幾個詞組合起來在我看來就是難得的風景。我猜想台北的朋友也是因為對這樣一間溫情長久的咖啡館心存敬意才會帶我來看看的。老鄰居咖啡館幹淨整潔,不新潮,很老派,但讓人感動。先生做好咖啡,太太小心翼翼地端過來,然後先生過來介紹這一款咖啡,太太回到吧台裏清理器具。一想到他們20年如一日,彼此相守,和咖啡相守,咖啡入口的時候,真的會有別樣的醇香。
臨走的時候提出要給老夫妻照張相,夫妻兩人站在吧台裏麵有些拘謹。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前麵那些咖啡館很少出現主人的照片,但是這張留影我一定要放進書裏,因為他們是我心目中的風景。
這些看得見風景的咖啡館絕不是在指旅遊景點開咖啡館。我們的旅遊景點通常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但行色匆匆。這些咖啡館孤立存在,遠離人群,因為它們的存在,人們才會駐足,才會停下來去重新發現原本匆匆掠過的美景。看似有點兒另辟蹊徑,卻真切地抓住了人們對自然、對遠離的內心向往。在台北,拋開競爭激烈、逼著業者開始尋找差異化不談,咖啡普及程度之高,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參差多態也是一個重要前提。反觀大陸,目前這樣形態的咖啡館生存下來的機會還是微乎其微。不過,我覺得,至少有些人口基數大的城市可以開始琢磨和嚐試了。畢竟,隨著GDP的不斷提高,大陸追求個性化消費的趨勢也是不可逆轉的。廖先生16年前開始從無到有,通過慢慢努力,才有了台北現在這些可以看夜景的咖啡館。當然這得益於租金不高,心態平和。如果大陸也有這樣的機會,你又有著同樣的特質,倒也不是完全不能嚐試。租一間房子,改成咖啡館,麵朝大海,等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