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跟著西伯尼學習音樂,訓練發音。一年後,新的不幸出現了,十五歲的安徒生開始變音了,西伯利告訴他,無法繼續幫忙了,因為他的聲音壞了。安徒生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意誌堅強的他堅守在哥本哈根。通過種種周旋,結識了獨舞藝術家達倫。他向達倫學習跳舞,雖然他並不適合於舞蹈藝術,但開始接近劇場,並在他剛滿16歲時,有幸在達倫創作的芭蕾舞中擔當了一個小角色,而且他的名字上了海報。少年安徒生的堅韌性格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也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懷,他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更加勤奮地學習。十七歲的他與十一、二歲的孩子在一個教室上中學課程,並開始創作詩歌、編寫劇本。安徒生23歲時終於通過了大學畢業考試。在此之前,他的詩歌和散文不時出現在丹麥的一些報紙和刊物上。24歲時,他出版了第一本成名散文,他創作的歌唱劇首次在皇家劇院演出。安徒生成了哥本哈根受關注的人物。這意味著他青少年時代的艱難奮鬥告一段落。
睡意朦朧之中,被叫醒。北歐的冬夜真是漫長,下午4點,城市早已是萬家燈火;而早晨,天剛破曉,卻已是上午8點鍾了。匆匆早餐後,繼續尋訪安徒生的蹤跡。
在哥本哈根市政府廣場邊的一條大街旁,我們首先找到了安徒生的雕像。這是一尊左側照的座像。據說安徒生不僅個子瘦長,而且長了一張不討人喜歡的臉。這可不是哪一個人的看法,安徒生自己都這麼認為。他的近百幅照片全是左側照。即使與人合影,也是以側麵示人。他認為自己太醜,隻有半邊臉能看。也可能是出身貧寒,安徒生敏感脆弱,缺少自信,即使在他成名之後。他終身未婚,雖然追求過女人,但都以傷心失意告終。還有不少關於他的趣聞,人們也都將它當作童話故事來流傳。而故事本身卻並不影響安徒生在人們心中的偶像地位。安徒生雕像邊的這條大街現在被命名為安徒生大街。相距不遠的皇家劇院也因為當年安徒生在此“打工”而增添了光彩。流經市區的紐哈溫運河兩岸的建築古色古香、五彩鮮豔,映襯著運河中的風帆、桅杆。運河南側二十號房子是安徒生的故居。他曾在這二樓的一套房子內居住了三十年。第一個童話就是在此開筆的。現在房屋移作他用,不再保留原有的室內布局,但樓內通往二樓的梯間,貼滿了記述安徒生生平的畫。朱紅色的外牆飾上釘有一塊白石,上鐫金字,告訴人們安徒生曾在此居住。我注意到,從熱鬧的運河橋上走下許多人到此駐足留步,指點著那醒目的白色門牌大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