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傾訴
朋友Jay最近相當煩躁,原因卻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差事:公司打算派他到美國總部,拿工作簽證,兩三年後就有可能拿到綠卡。Jay在一家跨國服裝品牌巨頭公司做產品,拿現在時尚圈很流行的詞來講,他的工作就是“買手”,當然,“白領”也是他的一種身份。
每年公司的服裝都會出成千上萬的新款,他負責從中挑選出若幹適合於中國市場的貨品。現在,每年他至少要出差去總部十來次,而且已經到可以坐公務艙的級別。在大部分人看來,Jay的工作實在是完美,堪稱白領的典範。在公司裏他的職位很關鍵,做的事情夠時髦,而且還很實惠:他自己本人就是這家品牌的狂熱粉絲,當年就是靠在圈子裏的名聲而被公司招至產品部,現在樣品間裏過了季的衣服鞋子隨便拿來穿,至於收入,年薪差不多有20萬元。
不過,他煩躁的原因也正在這裏:到美國總部,公司負責提供住處和車,但工資每個月隻有3000美元。在公司看來,派你去總部是對你能力的認可,也意味著提拔的可能性,但在Jay 自己看來,3000美元的收入比他在上海也多不了多少,去總部他所能掌管的事情肯定比上海少,而且離開上海本身就是巨大的冒險,誰知道兩三年裏在上海會有什麼樣的機會,或者說,誰知道兩三年裏上海的房價會漲成什麼樣。更何況,今年年初Jay剛剛結婚,如果去美國工作,要麼和新婚妻子白天黑夜相隔,要麼妻子就得放棄在上海也算是典範白領的工作和收入跟他一起去美國,一切從頭開始。
冷靜思索
人是萬物之靈,也是一個矛盾體,容易陷於動機衝突之中。我們的許多煩惱、許多壓力就是來源於這種動機衝突,常常難以做出抉擇。Jay 正是如此。
動機衝突有四種形態:
一是雙趨衝突:有兩個目標或者情境,我們同時都想接近,但事實上不可能同時得到,接近其中的一個目標或情境,就將失去另一個目標或情境。正如孟子所言:“魚,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吾所欲也,義,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生活中,有大量這樣的情境:既想收入豐厚,又想悠閑清靜;既想鄉村的寧靜,又想城市的繁華……
二是雙避衝突:有兩個目標或者情境,我們同時都想回避,但事實上不可能同時做到,我們必須接近其中的一個目標或情境。
例如,在職場中,作為推銷員,既不想業績在他人之後,又不想多多接觸客戶,因為那不免要看人臉色;作為主管,既不想負起應負的責任,又不想丟掉自己的權力與待遇……
當然,這是不現實的。
三是趨避衝突:在同一個對象或情境中,我們想要其中的一部分,不想要其中的另一部分。但這個對象與情境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正如一張紙的正反兩麵。想要就得一起要;想不要就得一起不要。《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摩多的心靈極美,外貌極醜。你要他美好的心靈,就得接受他醜陋的外貌;你不想接受他醜陋的外貌,也就得不到他美好的心靈。這就是艾斯米娜塔麵臨的兩難選擇。
上文中的“白領”Jay遇到的也是這種情況,去美國一方麵意味著得到領導的賞識,另一方麵也得接受今後發展的潛在風險,考慮妻子的去向問題。
四是多重趨避衝突: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麵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而每個目標都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這時就不能簡單地接近一個目標而回避另一個目標,必須進行多重選擇。比如,學生在擇業時,可供選擇的崗位各有利弊,這需要他們慎重考慮。
以上就是人類在選擇時常麵臨的幾種衝突,陷於這樣的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陷於這種衝突而不能自拔。
我們必須走出動機衝突,否則內心將得不到安寧,我們的事業也將大受影響。
我來支招
如何走出動機衝突?
其一,你得恪守一個信條:世上不可能好事都歸你,壞事都歸別人。相反,老天也是公平的,好事也不可能都歸別人,壞事都歸你。況且世上也沒有絕對的好事、絕對的壞事。好事中有壞事,壞事中有好事。關鍵是你怎麼看待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