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職場人士而言,家是你最後的、最鞏固的大後方。親人,特別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能給你提供全方位的、無條件的支持。
根據那些感到壓力巨大的職場人士所述,他們的壓力之所以那麼大並且難以消解的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支持係統亮起了紅燈,家庭成員間缺乏心理疏導。
那些常常要出差的人,在工作之餘沒有家人的陪伴,時常會感到孤單寂寞,這種情形下,即使壓力得到正常的排解,也極容易導致婚外戀等情感出軌的事情發生。此外,一些員工為了完成工作量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工作強度也很大,為了放鬆自己,下班後會到酒吧喝酒而不是回家,或者即使回家也不和家人說話,還有些單身員工因此難以找到伴侶。專家認為,家庭是給人提供精神支持的場所,但目前國人的家庭係統正處在應激狀態,僅10年間離婚率已增高1倍。如果找不出緩解這一問題的方法,處在社會文化碰撞中的中國人就會失去家庭支持這一強大的心理源泉。
《常回家看看》這首歌一炮打響,紅遍大江南北。客觀地說,不是這歌本身有多好聽,而是撥動了億萬人的心弦。子女常回家看看,慰藉了老人,也在一個最溫馨的地帶釋放了自身的苦惱與壓力。它的作用、它的功效,最高明的心理谘詢師也隻能望其項背。
所以,我們要鞏固好自己的大後方——家。無論在工作上如何,事業上如何,我們總還有一片寧靜而安詳的綠洲——家。
如何讓家成為一個安詳的綠洲呢?
第一,不把壓力帶回家。
下班的那一刻,就把工作上的問題,特別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統統忘記。
有人會說,忘記了難道就不存在了嗎?你這是鴕鳥政策,自欺欺人。
我們得反問:記住了那些問題與煩惱就能解決它嗎?如果能,倒也罷了,我們就去想它。如果不能呢?想它隻是自尋煩惱。想一想吧,倘若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煩惱之中。對自身不利暫且不說,對工作、對問題解決有好處嗎?
結論就用不著我來說了。
第二,不把不良情緒帶回家。
進了家門,我們的社會角色已經改變,是兒子(女兒);是丈夫(妻子);是父親(母親),而不是某單位的一員。既然我們已不是單位中的角色,也就別把在單位中所扮演角色的情緒帶回家(對家人傾訴是另一回事)。把不良情緒帶回家,實在是自己擾亂自己的大後方。
第三,珍惜和睦的家庭氛圍。
“家和萬事興”。這是條亙古不變的真理。隻有保證後方穩定才能在追求事業時沒有後顧之憂。對家庭要珍惜,要小心翼翼地嗬護,不要把到手的東西不當回事,尤其不要有非分之想,情人,可以帶來一時的快樂,卻要承受終身的十字架。
請謹記一句至理名言:
要想一天不得安寧,請客。
要想一年不得安寧,蓋房子。
要想一輩子不得安寧,娶小老婆。
第四,適度的物質要求。
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我們不能說它全錯,事實上,它在鼓勵人們奮進,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