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高級工程師,1982年以後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創立了希望集團,並參股中國民生銀行,現任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榮獲“亞洲之星”(2000年度美國《商業周刊》)、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中國改革風雲人物等稱號。2011胡潤金融富豪榜劉永好以115億元排名第一,2011中國富豪榜劉永好以300億元全國排名十九,蟬聯四川首富。
創業的閃念
劉永好在家排行老四,他曾經有個最大的願望——一周吃一次回鍋肉,兩天吃一次麻婆豆腐。這是1966年劉永好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兩年後,他插隊到成都市郊的新津縣古家村,當地沒水沒電,連一條完整的公路都沒有,他一天的工分是1角4分錢。農村太苦,農民太窮,在農業大省的四川更是如此。三哥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前夕對母親說,畢業後想回鄉當農民,搞養殖業。母親望著這個從小因家境貧寒寄養陳家的三兒子,不解地說:“農村苦,你當了10多年農民,還沒當夠?”孝順的三兒為了不讓母親生氣,畢業後到新津縣農業局當了技術員,但他仍不死心。
1980年春節,二哥劉永行為了讓自己四歲的兒子能夠在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點肉,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機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幾天時間,他竟然賺了300塊錢,相當於10個月的工資。這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兄弟們的心裏炸開了花。劉氏四兄弟一商量:“既然能靠修理無線電掙那麼多錢,我們是不是可以辦一家電子工廠呢?”對於學計算機的老大劉永言、在省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校當教師的劉永好以及會修理家用電器的劉永行來說,生產電子產品並不是難事。很快,中國第一台國產音響橫空出世,起了個名字叫“新意音響”。劉永好拿著音響來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人家出錢,工廠一人一半。沒想到,這事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讓劉氏兄弟們的美夢胎死腹中。
鵪鶉蛋“孵”出的銀行
音響雖然沒有做成,但創業的激情卻被點燃了。劉永好的理想不再是回鍋肉和麻婆豆腐,而是要成為“萬元戶”。做什麼呢?搞音響投資大,何況還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那就從養殖業開始做起。於是,在左鄰右舍不屑的議論聲中,他和兄弟們在自家的陽台上養起了鵪鶉。鵪鶉越養越多,下的蛋也越來越多。每天下班回家,他和二哥劉永行就騎著自行車沿街叫賣,偶爾碰到自己的學生,難免麵子上有些掛不住,但錢包畢竟鼓了起來。兄弟們一商量,幹脆去村裏辦一個良種養殖場吧。
劉家四兄弟都是國家幹部,為了不給自己引火燒身,劉永好特意找到縣委書記,谘詢回鄉創業會不會與當時的政策有衝突。書記很開明,同意了他的想法,但要求他們帶起10個專業戶。吃了定心丸的兄弟們馬上向銀行申請貸款1000元,結果銀行不貸。兄弟們隻好賣廢鐵、手表、自行車、黑白電視,湊足了1000元錢。
三哥劉永美率先“停薪留職”,下鄉當起了“育新良種場”的場長,其餘三兄弟隨後也辭去令人羨慕的公職。“良種場”的主營業務是孵小雞、養鵪鶉和培育蔬菜種。沒有孵化箱,他們到貨攤上收購廢鋼材,然後到工廠租用工具自己來做。為了建廠房,劉永好從成都買回一拖拉機舊磚,由於道路狹窄,拖拉機無法進村,舊磚被卸到了兩公裏之外。劉永好帶頭,幾個農民兄弟幫忙,手抱肩扛,愣是把一車磚給搬了回去。1983年底,兄弟們一盤點,這一年育新良種場孵雞5萬隻,孵鵪鶉1萬隻,帶起11個專業戶,哥幾個興奮異常。
第二年4月,資陽縣的一個專業戶找到他們,一下子就下了10萬隻小雞的訂單。2萬隻小雞孵出來交給這個專業戶,一半在運輸途中悶死了,一半在家裏被大火燒死了,對方已經是傾家蕩產。專業戶跑了,他老婆跪在地上,求劉永好饒了他。剩下幾萬隻小雞馬上就要孵出來,而飼料是統購統銷,農忙時節正是緊缺的時候,借的錢又要馬上還,哥兒4個想過跳岷江,想過逃新疆。麵對創業後的第一次危機,兄弟們的士氣卻大打折扣。關鍵時候,還是老大劉永言的一席話起了作用:“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四個大男人連夜動手編竹筐,披星戴月帶著剛孵出的8萬隻雞仔去農貿市場賣。連他們也沒有想到,雖然身上掉了十幾斤肉,但8萬隻雞仔竟然全部賣完了!到了1986年,育新良種場已經年產鵪鶉15萬隻。他們起初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生意越做越大,他們又在成都最大的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店,每天都堆放著數十萬隻蛋。重慶、西安、新疆、北京的訂單讓他們忙不過來。在劉家的帶動下,新津縣有1/3的農戶養鵪鶉,最高峰的時候全縣養了1000萬隻鵪鶉,新津成了全國鵪鶉批發中心。劉氏四兄弟決定用一個充滿美好前景的詞來重新命名自己的養殖場——“希望”。
他們把自己養殖鵪鶉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新津縣的養殖專業戶。很快,新津縣的養殖專業戶小兵團作戰,使用劉氏兄弟的飼料和農具,在孵化率、產蛋率和飼料轉換率三項指標上都超過了劉氏兄弟。那年劉永好出差到廣州,偶遇廣東農民排著長龍隊購買泰國正大顆粒飼料,令他驚奇不已,他盤算著生產豬飼料的前途。四川是全國養豬大省,養豬是農村經濟的重要來源。劉氏兄弟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放棄養鵪鶉而轉產飼料,並作了詳細的戰略部署。他們在古家村買了10畝地,並將創收的錢全部投入飼料項目。1989年,公司研發的“希望牌”乳豬全價顆粒飼料問世,並逐漸打破了正大飼料壟斷中國高檔飼料市場的局麵。
1992年,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準的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兄弟四人平均劃分資產,按照各自價值取向和各自特長開展業務,劉永好出任總裁、法人代表。1993年3月,劉永好當選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他與41位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家投資、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這促成了兩年後中國民生銀行的成立。
最完美的分家
創業時,四兄弟考慮的是如何不倒下去。企業發展壯大了,四人的看法難免會發生不一致。作為家族企業的希望集團經曆了兩次調整,向現代企業過渡和規範。1995年4月13日,在“資產平均分配”的原則下,創業期間產權極為模糊的劉氏兄弟在一夜之間劃分得清清楚楚;老大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老二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公司,老三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公司,而老四劉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即今天的新希望集團。這個舉動被後來評價成為中國企業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親兄弟,明算賬”。
新希望集團早已經不是那個以生產飼料為主的公司了。這個中國國家工商局評定的最大的民營企業的勢力遍布在飼料、乳業及食品業、金融與投資業、房地產開發、基礎化工產品等眾多行業領域。1999年5月起,劉永好用了一年的時間,動用資金1.86億元,完成了對民生銀行一些股份的收購,成為占股比9.99%的第一大股東。新希望集團公司在中國民生銀行持續而穩定的股權收益已成為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之初中國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飯穿衣,新希望的主業是農產品;今天服務業正值其時,新希望又介入了金融業。2002年,新希望集團與廣西桂林陽朔縣政府簽下了桂林山水最核心風景區50年的租賃權,2003年在成都高新西區破土建造五星級酒店,新希望又進軍旅遊業。中國經濟的脈搏在新希望這裏清晰可見。百度帝國的建造者——李彥宏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麵負責百度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創立百度之前,李彥宏已躋身全球頂尖搜索引擎工程師行列,其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李彥宏領導的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國比肩美國、俄羅斯和韓國,成為全球僅有的4大搜索引擎核心技術擁有國之一。李彥宏曾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改革開放30年30人”等榮譽,並多次被《商業周刊》、《財富》等雜誌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商界領袖”和“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
海歸創業
19歲背上行李離開山西陽泉到夢想中的北大讀書,後來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1991年,23歲的李彥宏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1999年底,他懷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夢想回國創建百度(www.baidu.com),創建了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知識改變了命運。39歲的百度公司創始人、CEO李彥宏坐在北京中關村的海泰大廈會議室,望著北京四環繁華地段,想起這些年的寒窗苦讀,感歎不已。
然而,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專業讓他深諳搜索內涵,正是美國的計算機學業讓他掌握計算機工具,正是互聯網讓喜歡新事物的李彥宏激動不已,原來還有個世界如此美妙。
美國8年人生曆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宏的人生觀。李彥宏親身感受了矽穀的騰起: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係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係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他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地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矽穀文化深深影響了他,矽穀的“完全投入模式”和從零開始,一切為了股票上市的風格,失敗是允許的……時過境遷,讀1999年李彥宏專著的《矽穀商戰》一書仍讓人心潮澎湃。當時身在美國矽穀,每天看到商戰無數,李彥宏問自己:再去加入這場商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經濟現在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負得起不參戰的責任呢?
他要參戰!在美國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選擇了回國創業。他回憶這段人生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並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經曆了陽泉—北京—矽穀—北京後,他才發現顧來19歲時所學的北大信息管理專業就注定他終生的追求在“搜索”上。
Jupiter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Matthew稱,搜索是了解和影響用戶行為的一個最大的機會。他彥宏打出口號:“活的搜索改變生活”。
“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彥宏說,“這是互聯網用戶最常用的服務之一,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互聯網產業,百度就是一個明證。”
在矽穀的日子,讓李彥宏感受最深刻的還是商戰氣氛。他經常翻看《華爾街日報》:微軟如何跳出來公然反叛IBM,又怎樣以軟件教父的身份對抗SUN、網景……一個個鮮活的商戰故事,讓李彥宏感覺到:“原來技術本身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真正決勝千裏的因素。”
他的合作夥伴談及對李彥宏的最大印象時,不約而同都說了“睿智”二字。在3年多來的合作中,令合夥人徐勇意外驚喜的是,李不僅有技術背景還對商戰有敏銳的直覺和出色的判斷。2002年5月從用友到百度擔任副總裁的朱宏波對李評價也是:“雖然以前從事技術工作,但他的商業思維和市場眼光非常獨到,對搜索產業方向的把握和商業競爭的規律和規則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許這與李彥宏在矽穀的耳濡目染有關,也許與在美國股市小試牛刀,關注股市起伏與公司戰略間的關係有關。李在炒股時,在純粹的美國股市環境中,從很多公司的業績、決策等分析到股票漲、跌的關聯,從中得到商業成敗的關鍵。
包業與守業沒有哪家公司會一帆風順。在百度成立初期,有記者寫文章“八問百度”,其中很多問題針對其客戶資源和利潤增長點。現在看來,當初的一些擔心並非多餘,百度成立半年內狂掃國內門戶網站,占領了國內搜索引擎80%的市場,但後來一些客戶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門戶自己開發搜索,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李彥宏總結百度風風雨雨4年中,麵臨了兩次重大挑戰:一是創業初期,拿著120萬美金做公司,原計劃花6個月花光的錢公司做了一年計劃,所以堅持到9月等到第二筆融資。如果燒錢,就沒有今天的百度。第二次是當世界所有使用人氣質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要麼遭人收購,要麼推遲上市時,百度根據李彥宏總結的搜索引擎第三條自信心定律推出競價排名。定律指出,搜索結果的相關性排序,可進行競價拍賣。誰對自己的網站有信心,為這個排名付錢誰就排在前麵。這樣開創了真正屬於互聯網的收費模式,使百度的目標群體瞄準數十萬的中小企業網站。
李彥宏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出路。麵臨市場變化,見過無數矽穀商戰的李彥宏也在變化中求發展。現在的百度,以搜索網站和競價排名為主要的業務增長點,以國內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這與他和徐勇為拿到第一桶金,而向投資人遞交商業計劃書內所寫的做門戶網站的生意大相徑庭。
“管理者的決策是這樣形成的:聽大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李彥宏就做到了。”朱宏波這樣評價道。
推出競價排名並實施“閃電計劃”對百度實行第二次技術升級後,2003年年中的財務報表顯示李彥宏的賭注押對了:據美國alexa統計,百度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獨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遙遙領先,名列第一,近期排名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再加上2000多個聯盟夥伴,通過競價排名,當6800萬中國網民通過搜索引擎尋找各種信息,80%以上的用戶會看到由百度提供的結果。“今年百度的收入將是去年的四到五倍。”去年7月,在接受《福布斯》記者采訪時,一向謹慎的李彥宏高興地向外界透露。
有人評價百度的成功在於: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而且頭腦冷靜,不跟風,不搶潮。用這句評語描述其創始人李彥宏的性格特點也是非常適當的: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他一直堅信ASP商業模式必將獲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專注的,而別人做不到同樣程度的就在搜索領域;在互聯網高潮時,他能預言對於國內公司的燒錢做法,國外的投資人要吃虧,在互聯網低穀時他能鼓勵員工不要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
經曆惡風巨浪,李彥宏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讓足夠少的人知道風浪,掌舵百度一路乘風破浪。
有人曾說:世界上多數優秀的程序員天生偏執狂,總會認為自己做的東西才是最完美的。李彥宏不編程已有很多年了,這種性格特點在他作為公司最高管理層時並無體現。他說他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他知道自己不是正規化的職業經理人,他想學的東西還很多,他能傾聽別人的想法,在公司內部會議主張大家自由交流,甚至為了討論“可以不給我麵子”。
這個公司的創業因子,帶有濃烈的矽穀文化,並在中國本土繼承和發揚。沒有嚴格的等級觀念,可以自由地發言。隨著公司的擴大這種文化還在延續。但一旦討論成為決策時,就要不折不扣執行。李彥宏穩健的風格不是他的同齡人都能具備的。於是百度又秉承了這種風格,在過去4年中,一步步從8個人發展到了150人;從拿到DFJ第一筆融資到現在傳聞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公司都在積極尋求百度海外上市的合作;從第一個客戶矽穀動力發展到現在的2萬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