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三星的奠基者——李秉哲(1 / 3)

李秉哲是著名集團“三星”的創始人,在世界最大500家大企業中,三星集團排名第14位,唯一排名在三星電子之上的電子類企業就是索尼,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24個大公司,是韓國最成功的企業,李秉哲因此被人稱作“創業鬼才”,其經營哲學對商業界有重大影響。1910年2月12日,李秉哲出生在韓國慶尚南道宜寧郡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他的祖父是位文人,李秉哲小時候就是在其祖父開辦的“文山書亭”的書院裏度過。雖然他自小就很聰明伶俐,但也十分貪玩,為此沒少挨父親的罵。

1930年,李秉哲考入早稻田大學專門部政經科。當時,在早稻田大學有不少朝鮮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大部分都參加過日本的學生運動,李秉哲也同早稻田大學的學生一起參加過一次反對濱口首相的示威遊行。但是,他參加示威遊行並不是出於對政治運動感興趣,隻是出於一種好奇心而已。

正當他以濃厚的興趣埋頭學習的時候,到第二學期末由於偏食的壞習慣,他患了嚴重的腳氣病。盡管經過多方治療,但病情不見好轉,到後來,不僅不能堅持正常的學習和日常活動,就連身體都難以支撐了。李秉哲萬般無奈地放棄了留學。就這樣,他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回到了家鄉。

李秉哲曾先後進過晉州智水普通學校、漢城壽鬆普通學校、中東學校、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四所學校。但因在每所學校都沒讀完就中途短學,以致他沒得到過一張畢業文憑。

李秉哲盡管在求學道路上遭到種種挫折,給他留下了終生的遺憾,但在漢城和東京的學習生活卻給他留下了永世難忘的印象,使他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經受了鍛煉。為今後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38年3月1日,李秉哲成立了“三星商會”,“三”在朝鮮意為大、多、強,“星”則是清澈、明亮、深遠、永放光芒。李秉哲以三星命名,寄含著他對自己事業的希望和憧憬。

1947年5月,李秉哲攜家遷往漢城,1948年11月,他在鍾路二街永保大廈附近租了一棟兩層小樓,掛出了“三星物產公司”的招牌,並親自擔任社長。

1951年1月11日,李秉哲在釜山大街路建起了“三星物產”株式會社。他充分發揮超群的經營才幹,在一年之間,使3億元資本變成了60億元,足足增長20倍!

1953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技術力量設計建造了韓國第一家大型製糖企業,為韓國食糖生產國產化立下了頭功。以此為基礎,他又創立了第一家毛織廠,並很快將其發展為具有國際水平的企業,產品成功“登陸”到了毛織品王國——英國。

1987年11月19日下午,李秉哲因肺癌而與世長辭。

李秉哲的一生,為韓國的經濟騰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他的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和理論,也為世界留下了永世長存的精神財富。

三星的發展史,在某種程度上與韓國的經濟發展史緊密聯係在一起。李秉哲始終以敏銳的目光捕捉著國內外每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動向,選擇最具挑戰性的發展目標。他認為,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征之一是每個人都在競爭第一,隻有這樣才能鞭策自己不斷努力,這樣的企業才會有前途。因此,在創業實踐中,李秉哲始終標榜“三星第一”主義,就是無論在什麼時候,“三星”都要做到最好,而“三星第一”精神的基礎,就是他的“人才第一”主義。

在三星訓練中心裏,懸掛著李秉哲親筆題寫的“人才第一”的匾額。在一次大會上,他說:“我把我一生80%的時間都用在育人選賢上了。當我看到我培養的人才成長起來,嶄露頭角,創造出優秀的業績時,我的感謝、興奮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世人常說三星是人才的寶庫,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可見,李秉哲對人才重視的程度了。

一個向李秉哲學習了30多年經營的三星高級經營者說:“人們都說李會長的用兵術是非常高明的,其實他並沒有別的秘訣,就是對人的完全信賴。如果他信任你,就會全權委任你,並全力支持你的工作,這樣就會使你產生責任感,產生一定要完成任務的意誌。”這不能不說體現了李秉哲管理上的獨特之處。

這就是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多少次困難時期挽救了“三星”,李秉哲曾經回憶說:“三星克服嚴重危機的最大力量,是信賴我並忠於職守的社員的團結精神和愛社精神。”阿迪的創始人——阿道夫·達斯勒

阿迪達斯是一間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是AdidasAG的成員公司。阿迪達斯以其創辦人阿道夫·達斯勒命名,在1920年於接近紐倫堡的赫佐格奧拉赫開始生產鞋類產品。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AG名字登記。阿迪達斯的服裝及運動鞋設計通常都可見到3條平行間條,在其標誌上亦可見,3條間條是阿迪達斯的特色。阿迪達斯(Adidas)以其創辦人阿道夫·達斯勒(AdolfDassler)的綽號(Adi)加上姓氏(Dassler)的頭三個字母組成。

1900年,在德國一個叫普通家庭裏,出生了一個叫阿迪的男孩。阿迪共有兄弟姐妹4人。中學畢業後,阿迪想學製鞋。可是父親極力反對,因為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地的鞋廠都陷入危機之中,即使大量裁員也隻能勉強維持,有些甚至被迫關門。於是,阿迪就成了一個麵包房學徒。

1924年7月1日,阿迪·達斯勒注冊了“達斯勒兄弟運動鞋廠”。這也標誌著一個最終征服世界的品牌即將誕生了。阿迪設計的第一款運動鞋是“帆布幫——黃皮底”運動鞋,采用了鐵匠齊格林提供的鞋釘。很快,這種運動鞋就流行起來。生意越做越紅火。

193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達斯勒兄弟的事業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達斯勒兄弟鞋廠售出1萬雙跑鞋及1850雙足球鞋。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於是,達斯勒兄弟又購買了老廠附近的一間房屋和一塊地皮。他們的成功之路正在向前延伸。1932年,為了更好的發展,阿迪離開小鎮,住進了學院附近的廉價公寓,以便更好地研究製鞋技術:敲、粘、縫等。他清楚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經營鞋廠。為了提高理論知識,他閱讀了大量有關書籍:製革、管理和會計等。通過係統的學習,阿迪掌握了製鞋工藝的竅門——一切滿足“足”的要求。

1936年,奧運會召開前夕,阿迪·達斯勒突發奇想,做了一雙帶釘子的短跑運動鞋。怎樣使這種樣式特別的鞋賣個好價錢呢?阿迪為此頗費了一番腦筋。阿迪打聽到一個消息,美國的短跑名將歐文斯最有希望在當年奪冠,於是阿迪便把釘子鞋無償地送給歐文斯試穿。結果不出所料,歐文斯在那屆運動會上四次奪得金牌。當所有的新聞媒介、億萬觀眾爭睹明星風采時,自然也看到了那雙造型特別的運動鞋。奧運會結束後,由阿迪獨家經營的這種定名為“阿迪達斯”的新型運動鞋便開始暢銷國內外,成為短跑運動員的必備之物。這種利用著名運動員宣傳新產品的,力、法至今仍在沿用,每逢有新產品問世,阿迪總要精心選擇試穿的運動員和產品推出的時機。

1948年冬天,達斯勒兄弟因為經營問題而發生嚴重分歧。兄弟倆正式“分家”。魯道夫分到伍茲堡街的工廠,阿迪則保留火車站的工廠和別墅。工人和材料也二一添作五。其他不動產則不管。雇員們也可以挑選雇主。結果是:從事銷售的雇員選了魯道夫;大多數熟練工人跟隨阿迪。與此同時,阿迪正考慮給工廠取一個新的名字。幾經思忖,終於敲定“Adidas”,並於1949年8月18日在弗斯法院正式注冊。魯道夫也成立了一家公司,後來發展為飲譽世界的“PUMA”。

1954年,世界杯足球賽在瑞士舉行,年事已高的阿迪又推出了新品種——可以更換鞋底的足球鞋。決賽那天,體育場一片泥濘,匈牙利隊員在場上狼狽不堪,穿阿迪達斯球鞋的德國隊員卻健步如飛,最終德國隊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阿迪·達斯勒和他們的新型運動鞋又一次引起轟動效應,整個聯邦德國以至全世界的體育界,都成為阿迪達斯的商業舞台,產品供不應求。

1978年,阿迪·達斯勒去世。零售業的巨頭——山姆·沃爾頓

山姆·沃爾頓(1918年—1992),沃爾瑪的創始人,曾獲布什總統頒贈的自由獎章。1962年,他在阿肯色州本頓維爾開了一家連鎖性質的零售店,取名沃爾瑪。因為堅持低價策略,沃爾瑪一開始就獲得很大的成功。1990年沃爾瑪成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2001年沃爾瑪成為按營業額計算世界上最大的企業。

1918年,山姆·沃爾頓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的一個小鎮上。他小時候家境清貧曾經當過報童,年輕時也時常在其他連鎖百貨店裏打工,因此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1936年山姆進入密蘇裏大學攻讀經濟學學士學位,依靠勤工儉學於1940年畢業。當時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山姆毅然報名參軍,服役於美國陸軍情報團。二戰結束之後,山姆回到故鄉,向嶽父借了2萬美元,和妻子海倫在紐波特租到幾間房子開了一家小店,專賣5—10美分的商品。由於山姆待人和善,附近的住戶都願意到他的店裏來買東西。同時他也學會了采購、定價和銷售。可誰知,房東因為嫉妒山姆的小生意紅紅火火,找借口收回了店麵。無奈之下,山姆來到本頓維爾。1962年他開了一家連鎖性質的零售店,取名沃爾瑪。此後30年,他不懈奮鬥,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實踐他所倡導的一切,將沃爾瑪一步一步帶入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