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八、 暗示(2 / 2)

“怎麼不讓我睡兩天安穩,你好像欺負我沒行李。剛獲悉的犯人可以出境,我也是現在才知道。”

“這是瑞士大使的功勞,前些天,我們一直在通電話。怎麼說,你也是時候出該現在突,尼斯啦。”

“看來是挺重要的事情,我挺期待。”我喝光了那杯茶,自己再倒了一杯。覺得這比以前獄長請我喝的好喝多了。

“將軍,我反而對另一個問題更感興趣。”夏俐文憑著欄杆,醞釀了好一會兒,然後說,“你對我們這次進行幹擾,怎麼看?”

我馬上感到奇怪。雅克他們去幹擾,我雖沒明說,但剛才全程的表現,一直在表明我的態度。同樣的問題,夏俐文至於問兩次嗎?除非她另有用意。

“你不是指我們這樣做對或不對。你是問我們該站在什麼立場上看待這種事情?”

夏俐文很欣賞的點點頭,“對,從來都是立場問題。試想一下這位犯人,他的世界裏,原本沒有你,你隻是觀察者,甚至連觀察者都不是;然而,你的幹擾出現了,他的體係就不僅僅是他自己的體係,而是多了你,你和你的幹擾也一起成為他體係內的元素。”

“反過來,他和他的行為也變成了我體係裏的元素。”我說。

“嗯。舉個螞蟻例子吧:水麵上漂著一塊朽木,朽木上住著一大群螞蟻,螞蟻不停地啃咬木頭,卻不知這樣的代價是全體將葬身水底。你在旁邊觀看,對於螞蟻來說,它們不知道你,你是神一樣的存在。但你卻看到了事情的發生,你可以做許多行為來影響螞蟻的命運。一旦你參與進來,就形成一個倫理問題,很多人認為:係統外幹預,是不尊重自然演變,不尊重生命的本源。到此,該不該幹涉這個係統,怎樣幹涉,就讓人產生抉擇和判斷了。這對於大部分唯物論者都不是問題,但我知道你不是。”

“這有點像羅素悖論(注1),但又不完全是。準確說,這是人類理論的陷阱。因為,要建立理論,必先有條件基礎,但條件基礎正是導致問題的出現。”我喝了口茶。

“嗯。隻要你觀察那群螞蟻,無論你作怎樣的判斷,有或沒有采取行動,都已經屬於係統內的行為,而不再是係統外幹預。評論者也是這樣。”

我沉默了,好一陣子。“你在誘導我的思維,雪梨。”

“是的,假如你也是這樣想的,就會跟著這個思路走下去。除非你不是。”

我又倒了杯紅茶,“我的答案是這樣。觀察了也就觀察了,做了也就做了,假如真要評論,那評論就評論了。把它當成一件事是讓你陷入的原因。你太把它的建立條件當成真的,卻忘記了這個基礎條件隻不過是你之前的一種假設。隻有真正明白這回事,你才能看破整件事,重新跳出來。”

“世人多執惘。也許這就是菩薩與神的根本不同吧。”夏俐文琢磨著我剛說的話。“這個問題本沒有答案,而我要聽的是你的答案。”

“嗬嗬,你以為我還是當年的高智商明時嗎?這些年,我已經懶得不會動腦子了。”

“隻有蠢人才會用腦子想問題。”(注2)

接下來,我們繼續散聊些事情,直到時間差不多,才各自回去睡覺。

這個夜晚很安靜。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自己在這不經意間,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表態。

———————————————————————————————————

———————————————————————————————————

注釋1:羅素數學悖論。又叫理發悖論,觸發了數學的第三次危機。

M:所有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

N: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

問:N∈M還是∈N。

可以這樣理解:

在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發師,他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本人的理發技藝十分高超,譽滿全城。我將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我也隻給這些人刮臉。我對各位表示熱誠歡迎!”來找他刮臉的人絡繹不絕,自然都是那些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可是,有一天,這位理發師從鏡子裏看見自己的胡子長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們看他能不能給他自己刮臉呢?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就屬於“不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要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給自己刮臉呢?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

注釋2:“隻有蠢人才會用腦子想問題”,出自印度經文裏的一句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