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地方篇(25)(3 / 3)

(六)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金融支持經濟的效率不斷提高

現代化支付係統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州銀行業支付水平邁上了新的台階。2010年末,全州51個銀行業機構營業網點加入大小額支付係統,42個銀行業機構網點加入支票影像交換係統,銀行業機構網點80%以上實現電子通彙。以“三票一卡”為主體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得到廣泛應用,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等新型電子支付業務迅速發展。截至2010年末,全州銀行卡保有量達到79.27萬張,ATM保有量達到90台,是“十五”末的6.4倍,POS保有量達到1501部,是“十五”末的57.7倍。農村支付服務環境逐步改善。2008年10月,農村信用社SC6000綜合業務係統成功上線運行,電子化建設實現了曆史性突破,惠農卡、蜀信卡、轉賬電話等新型支付工具逐步走入農村,18個縣級聯社加入了大、小額支付結算係統,農信銀資金清算係統開通運行,有效暢通了農村信用社的支付結算彙路,切實改善了縣域支付結算環境,使廣大農牧民有機會共享基本金融服務。

國庫係統建設成效顯著。稅庫銀橫向聯網(國稅部分)係統順利上線運行,截至2010年末,甘孜州所有國庫、18個縣國稅、4家商業銀行接入稅庫銀橫向聯網係統,甘孜州約有1000戶企業簽約、發生電子扣稅5764筆,占比27.35%,入庫金額4.29億元,占比59.64%,財政資金繳付速度及資金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國庫集中支付涉農、救災補貼等財政補助資金範圍擴大,實現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所需資金直達最終收款人,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農牧民的普遍歡迎。

征信係統建設進一步完善。企業和個人征信係統覆蓋全州18個縣,信息涉及銀行信貸、住房公積金、法院、環保等多個領域,收錄企業信用信息427戶,收錄中小企業信息1224戶,為4739戶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對2711戶農戶進行了信用評定,為銀行業機構貸前調查提供便利,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農戶貸款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金融機構營業場所全麵改造,經營管理全麵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傳統業務的處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流程風險,同時推動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新業務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提升了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的效率。

四、金融業改革不斷深化

(一)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間,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先後完成財務重組和股份製改革工作,分別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甘孜分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甘孜分行。按照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不斷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深入推進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改革,著力加強內控機製和風險管理製度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益,通過股份製改革,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股權結構改善,金融服務成效顯著,資金實力不斷增強,經營效益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末,農行各項存款173.65億元,淨增109.01億元,增幅169%;各項貸款86.19億元,淨增53.63億元,增幅165%,其存款、貸款市場占比分別達到73.47%、77.23%。建行各項存款22.5億元,淨增14.78億元,增幅291.32%;各項貸款4.68億元,淨增2.5億元,增幅215.93%。

政策性銀行職能調整和內部改革取得一定進展。2005年以來,農業發展銀行結合農村金融體係整體布局穩步實施“一體兩翼”戰略,業務範圍從單一經營糧油封閉管理逐步向電力、水利、農村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領域延伸。“十一五”期間累計發放糧油類貸款5622萬元,向小水電電站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企業累計發放貸款46550萬元,較2005年末增長469.8%,較好保障了全州105萬人的吃飯問題,為促進藏區穩定及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必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