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胎兒不僅隻是有了人樣,而且還開始產生了內在精神。要知道,這種內在精神對於胎兒是否能正常地生長發育非常關鍵,它與準媽媽的情緒息息相關。因此,準媽媽要注意保持愉快情緒,避免體內經曆“壞天氣”,隻有心靈安定,胎兒才能健康發育。
準媽媽能否吃巧克力
胎兒發育需要很多的能量,但懷孕的準媽媽總擔心會發胖,或所吃食物營養不夠,又或者營養不能有效被胎兒吸收。而且如果懷孕準媽媽處於反應期,嘔吐現象嚴重時根本吃不下食物。這時就需要有一種好吃且營養豐富的食物。
有的準媽媽擔心患上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從懷孕開始就拒絕吃糖、巧克力。其實,這是出於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原理的誤解。在妊娠期間,胎盤可以分泌物質對胰島素進行抵抗,以保護胎兒獲得充分的糖供應。如果準媽媽攝入的糖越多,胰島素消耗得越多,而遭遇胎盤分泌物質的“抵抗”也就越多,直至不堪負荷,就可能出現糖尿病症狀。
但據英國《太陽報》消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個科學小組發表報告說,如果準媽媽們每天都嚼上幾塊巧克力,她們將來的寶寶就會笑得更開心。
這些科學家對300名準媽媽的飲食習慣及她們寶寶的日常行為進行了跟蹤研究,並在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報告,專門供準媽媽參考。
研究人員對300名準媽媽在妊娠期間食用巧克力的情況,及其懷孕後的心理壓力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和分析結果發現,準媽媽每天吃一些巧克力對寶寶出生後的行為有著積極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與那些在妊娠期間很少吃巧克力的準媽媽所生的寶寶相比,在妊娠期間愛吃巧克力的準媽媽所生的寶寶在出生6個月後更喜歡微笑或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報告認為,準媽媽如果每天都吃巧克力的話,巧克力中所含有的令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就可以通過母親傳遞給肚中的小寶寶。這樣,在孩子出生之後,他們將會比一般的嬰兒笑得更多,更愉快。
該項研究還顯示,那些容易緊張的準媽媽,如果在妊娠期間能經常食用巧克力,其所生的孩子不怕生人。
芬蘭科學家認為,喜歡吃巧克力的準媽媽所生孩子容易呈現出比較健康向上的情緒,這與巧克力中所含的某種化學成分有關。準媽媽在食用巧克力後會把這種化學物質傳給正在母體內發育的嬰兒,從而使得其在出生後,特別是在6個月後,表現出積極的生活情緒。
給準媽媽的建議
正常女性特別是偏瘦的女性根本不需要對糖避之不及;肥胖女性、以前在妊娠期曾患有糖尿病的準媽媽,雖然的確不宜多吃糖,但也不需要一點糖都不碰。
準媽媽怎樣吃酸味食物
很多女性懷孕後特別喜歡吃酸味的食物。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胃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各種營養素的吸收。所以懷孕後愛吃酸味的食物是有利於胎兒和母體健康的。
懷孕後的女性在一個時期內,常常想吃酸味食物,這往往與生理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女性懷孕後,胎盤會分泌一種叫做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物質,對胃酸的分泌產生抑製作用,能使胃酸顯著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並會影響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使準媽媽產生惡心欲吐、食欲下降、肢軟乏力等症狀。由於酸味能刺激胃分泌胃液,且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所以,多數準媽媽都愛吃酸味食物。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準媽媽吃些酸性食物,確實能夠滿足母親和胎兒營養需要。一般懷孕2~3個月後,胎兒骨骼開始形成。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但是,要使遊離鈣形成鈣精鹽在骨骼中沉積下來,必須有酸性物質加入。準媽媽多吃酸性食物能夠幫助胎兒骨骼生長發育;此外,準媽媽吃酸性食物有助於鐵的吸收,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維生素C也是準媽媽和胎兒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對胎兒形成細胞基質、產生結締組織、心血管的生長發育、造血係統的健全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C還可增強母體抵抗力,促進準媽媽對鐵質的吸收作用,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大多呈酸性,因此,準媽媽吃些酸性食物可以為自身和胎兒提供較多的維生素C。
很多含酸味的新鮮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增強母體的抵抗力,促進胎兒正常生長發育。
因此喜吃酸味食物的準媽媽最好選用一些帶酸味的新鮮瓜果,如西紅柿、青蘋果、橘子、草莓、葡萄、酸棗、話梅等,也可在食物中放少量的醋、西紅柿醬,增加一些酸味。
由此可見,準媽媽喜食酸性食物是符合生理及營養需要的。然而,準媽媽食酸應講究科學。如果酸性食品吃得過多,超過了堿性食品,體內酸堿度失去了平衡,這不但不利於母體健康,而且還會危及胎兒。最近幾年國外研究發現,酸性藥物是導致畸形兒的“凶手”之一,在最危險的致畸藥物中,80%是偏酸性的,其餘是中性,而無一是堿性的。同時科研還發現,懷孕的最初半個月內,吃過多酸性食物、服酸性藥物最危險。
在我國民間祖祖輩輩流傳著“酸兒辣女”的說法,甚至有的人愚昧地認為,隻要多吃酸,即使是懷的女胎,也可借助酸的力量轉為男胎。其實這些錯誤的做法很可能毀了胎兒。正確的做法是根據準媽媽的喜好選擇食品,但要保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清淡可口,切不可偏食,避免酒、蔥、蒜等刺激性物品。流質和半流質飲食如蘿卜汁、果汁、乳汁、甘蔗汁、山楂汁、冰糖綠豆湯、荷葉粳米粥等,既簡便易做,又有利於控製嘔吐發作,可隨時飲服。
給準媽媽的建議
有的準媽媽喜歡吃人工醃製的酸菜或者醋製品,其實這些食物吃多了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危害。這些食物雖然有一定的酸味,但蛋白質、維生素、糖分、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幾乎喪失殆盡,而且醃菜中的致癌物質亞硝酸精鹽含量較高,過多食用顯然對母體、胎兒健康無益。
準媽媽的口腔衛生很重要
妊娠期的準媽媽如果有口腔疾病,不僅容易引發並發症,而且還會影響胎兒發育,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請媽媽們注意口腔護理。
懷孕會引起生理上的一連串的變化,口腔部分也會因為內分泌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使準媽媽容易患許多口腔及牙齦的病變。在懷孕1~3月因胎兒發育易受藥物影響而導致畸形兒,這段時間盡量不要使用藥物。一般的口腔手術,手術前後都須服用治療藥劑,若是時間長並刺激的口腔手術,易致流產。
在懷孕末期,接近臨盆前,時間長的手術,也可能會造成早產。雖然目前研究報告指出,手術及麻醉本身對胎兒並無傷害,早產或流產純係病人緊張情緒所致,但是,學者還是主張,準媽媽如有無法忍受的、持續的牙痛,還是應該及時拔牙或手術。但是人們觀念保守,在懷孕時,即使痛得幾天睡不著覺,還是有所顧忌,不願接受治療,像這種病例,醫生經常都是愛莫能助,眼看著忍痛到分娩以後。
因此,準媽媽在懷孕的4~6個月最適宜做拔牙手術,但經常因為準媽媽本身的疏忽的折磨,造成準媽媽們的苦不堪言,更可能因而影響“胎教”。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準媽媽須比平時更加注意口腔的護理與保健,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早晚必須各刷一次牙。餐後及時用漱口水漱口。刷牙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牙膏,如果有齲齒,要選用含氟或含鍶的牙膏;齒齦出血、水腫者,宜選用能消炎止血的藥物牙膏;若是由於吃酸性零食過多而引起牙齒過敏,可以嚼含川椒粒,或選用脫敏牙膏。
2.在孕期經常去口腔科進行檢查,徹底洗牙。如果牙齒有齲、牙齦炎、牙周炎,應及早進行治療。
牙周炎
最常發生在20~35歲之間,因此在我們論斷中,準媽媽患有口腔疾病的病例,不勝枚舉。
智齒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長出的牙齒周圍的牙根發炎。女性應該在準備懷孕之前,即做口腔檢查,及時將有問題的智齒拔除,因為在懷孕初期及末期不適於口腔手術,就算是在懷孕4~6個月的較安全期,準媽媽拔除智齒的過程,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懷孕期的牙齦病
懷孕期間,動情激素及助黃體酮的增加,會促使牙齦中微小血管叢的擴張、扭曲及循環滯留,使牙齦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而且這種激素的增加,會破壞牙齦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及溶蛋白酶等,都會使牙齦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更加激烈。
因此一些輕微刺激的存在(如隻有少數的牙菌斑)在未懷孕前都不會引起不適的症狀,但是懷孕後會出現嚴重牙齦發炎、腫脹現象。
通常懷孕末期2~3個月時,牙齦炎開始加重,在懷孕第八個月前,變得更加嚴重。更會出現一些分散的瘤塊,稱之為懷孕腫瘤。
因此,懷孕前,及早將此類牙齒斑、牙結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是迫切需要的。
給準媽媽的建議
妊娠期的女性生活規律改變,進食的次數增多,愛吃零食又偏愛酸甜食物且常忽略口腔衛生保健。因此孕前本來沒有齲病的女性在妊娠期可患齲病,孕前已有齲病者在孕後齲病可加重或齲齒數增多。此外,準媽媽由於內分泌的改變,若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齦炎。
蛀牙
一般女性會有“懷孕時一定會壞牙”的錯誤觀念,而任由牙齒蛀掉,實在非常不幸。
其實,懷孕不一定會壞牙,而是因為懷孕時,準媽媽生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常會疏忽,全身倦怠,並且常有激烈嘔吐的現象,一刷牙就會嘔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胃酸滯留口中,或常喜歡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變,也是造成準媽媽容易蛀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