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月
胎教進行時
為了及早挖掘孩子的潛能,如今許多父母最為關心的就是胎教。在眾多的胎教方式中,音樂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胎兒共鳴、有益胎兒發育的必修課程。優美悅耳的音樂,可以刺激準媽媽分泌有益於健康的物質,幫助胎兒大腦的發育,讓將來的寶寶更健康更聰明。
寶寶可以感知音樂
懷胎十月,對望子心切的父母來說,時間是不短的。但是,做父母的在這期間應該怎樣和自己的孩子聯係,交流感情呢?在各種藝術中,音樂有其特殊的位置,它是準媽媽與胎兒之間不同語言間的橋梁,能被胎兒、嬰兒所感受。音樂是準媽媽和胎兒建立最初聯係和感情的最佳通道。
胎兒生活在羊水的海洋裏,外麵的世界又有層層設防,除了羊水、羊膜外,還有絨毛膜、子宮、母親的腹壁等。雖然胎體居於深宮之中,但當長到6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聽到母親子宮內的血流聲、心髒的跳動聲、母親與父親的對話聲,以及來自於外界的各種聲音,並且能對聲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產生不同的反應。
胎教,實際上是對胎兒進行良性剌激,主要通過感覺的剌激來發展胎兒的視覺,培養胎兒未來的觀察力;發展胎兒聽覺,有利於將來培養對事物反應的敏感性;發展胎兒的動作,有利將來孩子動作協調、反應敏捷、心靈手巧。
由於胎兒生長在子宮這個特殊環境裏,胎教就必須通過準媽媽來施行,通過神經可以傳遞到胎兒未成熟的大腦,對其發育成熟起到良性的效應,一些剌激可以長久地保存在大腦的某個功能區,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驚人的才能就會發揮出來。
音樂對人的情緒有直接的影響,好的音樂會使人的精神振奮,情緒穩定。音樂還能使精神狀態達到平衡,使胎兒不致過於興奮或過於抑製。胎兒興奮的明顯表示是胎動增加,此時給胎兒聽聽輕鬆優美的音樂,胎兒會變得安靜,使胎兒神經係統的抑製過程增強。胎兒在一夜睡眠之後,精神處於深度抑製狀態,此時給胎兒聽聽音樂,胎兒能過渡到興奮狀態,準媽媽和胎兒都能精神飽滿地迎接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準媽媽在睡前和胎兒共同聽聽搖籃曲或小夜曲,胎兒和媽媽會在溫馨的愛中共同入睡。
人的大腦半球有明確分工,左半球的功能是語言、計算、理解,重點是邏輯思維;右半球的功能主要是空間位置關係、藝術活動等,重點是形象思維,右半球是“情感半球”。人的大腦在出生後左腦比右腦更發達,而在出生前大腦尚未發育成熟時,用音樂開發右腦就更顯得重要,可以使左右腦的發展盡可能達到平衡。音樂可以刺激胎兒的大腦神經細胞,促進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和腦功能的發展。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在音樂會上,當準媽媽沉溺於優美的音樂聲中時,腹中的胎兒也在母腹內盡情地傾聽,並且在做著有規律的活動,當演奏完畢,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時,胎兒立即受驚般的加速活動,心率也急劇加快。
還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在嬰兒室除了聽音樂外,準媽媽也可以多接觸琴棋書畫,要安排孕婦多看畫展、花展、科技展,多閱讀一些輕鬆樂觀、文字優美的文學作品,還可以學習插花、攝影和剌繡等知識和操作。陶冶自己的情操,與胎兒進行心靈情感的交流。
內播放母親子宮的血流及心髒跳動聲音的錄音,發現正在哭泣的新生兒很快就可以安靜下來,情緒穩定,飲食與睡眠也好,而且體重增加迅速。這就是因為胎兒在母腹內聽慣了這些聲音,一旦再重複聽到就會使得新生兒覺得安全而又親切,這些試驗觀察表明,胎兒確實具有分別響聲與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正是由於胎兒具有聽覺功能,從而便可利用其積極正確的音樂、對話等方式施以胎教。
嬰兒早在娘胎便已有了聽覺,所以,許多準爸爸、準媽媽為了使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在胎兒的7-8個月起就進行胎教,內容包括和腹中胎兒喃喃說話、定時放一段優美動聽的音樂等。那麼,所有的音樂都適宜胎教嗎?
準媽媽在選擇胎教音樂的時候,應盡量避免聆聽過度嘈雜或不當的音樂(因胎兒不喜歡聽到高振動頻率之音波)。選擇旋律溫和自然、有規律性的音樂,如大自然的河川、溪流聲、蟲鳴鳥叫聲。
如何選擇胎教音樂呢?舒緩、輕柔、流暢、歡快、表現力度適中的樂曲比較適合此時的準媽媽,節奏快、力度強、喧嘯、嘈雜的樂曲,如迪斯科、搖滾樂、架子鼓,這種悲壯、快捷、淒涼的音樂不適宜胎教,應該避免。
另外,音樂胎教對音樂磁帶的要求很高,絕對不是任何音樂磁帶都可以的。一旦音頻過大,比如準媽媽直接把傳聲器放在腹壁上,聲波可長驅直入母體內,胎兒受到高頻聲音的刺激後極易遭到傷害。輕者出生後聽力減退,可能隻聽到說話聲,但卻聽不見高頻的聲音,不但音樂聽不入耳,中年後還會過早耳聾,嚴重者出生後便喪失聽力。
古典音樂(特別是巴洛克音樂)因為其節奏和母親的心跳旋律相近,所以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啟發和安撫的作用,巴赫(克線上的旋律)、莫紮特(21號鋼琴協奏曲)、韋作特(D調廣板吉他協奏曲)、舒伯特(鱒魚)鋼琴和提琴五重奏,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古典胎教音樂參考曲目
薩替:《第一號琴諾佩第》,此曲速度和緩,以單純的旋律反複多次,具有緩和情緒的功用,音量適中,具有朦朧之美,相當適合作為胎教音樂。
舒曼:《夢幻曲》(選自《兒時情景》),是《兒時情景》中的第7首,曲風溫馨感人,仿佛回到母親的懷抱。
李斯特:《愛之夢》,音樂具有美麗愛情般的夢幻感覺,在情緒、速度各方麵的條件都相當適合做胎教音樂。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這個樂章以三連音的動機,猶如水
波的蕩漾,蘊含著幻想的氣息,寧靜的感覺,適合胎兒聆聽。
布拉姆斯:《搖籃曲》,由大提琴改編的版本避免了女高音刺激的高音域,改以柔和的中低音域表現,具有和緩情緒的作用,不論是胎兒或是剛出生的幼兒都適合聆聽。
舒伯特:《鱒魚》(大提琴與鋼琴演奏版本),這首歌是描述鱒魚在清澈的溪水中自在地遊來遊去,輕快的旋律配上可愛的歌詞,而比較適合作為胎教的是器樂改編的版本。
波普:《小夜曲》,大衛-波普的演奏風格優雅,音色變化極為豐富,這首小夜曲就是極為動人的一首。
林姆斯基一高沙可夫:《小夜曲》,這首樂曲充滿了高雅的氣質,不論旋律或抒情性都可以當做林姆斯基一高沙可夫的代表作。
舒伯特:《降E大調慢板》,這個樂章因為十分柔美動聽,所以被後世的人冠上“夜曲”的別稱,相當適和作為胎教音樂。
莫紮特:《單簧管五重奏》,在五重奏中,單簧管展現了安詳的音色,令人全身舒暢,相當適合胎兒與嬰兒聆聽。
蕭邦:《降E大調夜曲》,這首《降E大調夜曲》是蕭邦所有的夜曲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首,其甜美動人的音色仿佛水晶燈般的晶瑩剔透,令人愛不釋手。
音樂胎教方式
音樂能夠陶冶,和諧生活,加強修養,增進健康以及激發想象力。胎教音樂對於促進準媽媽和胎兒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但是對寶寶進行音樂胎教也要方式適當,否則可能追悔莫及。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準媽媽,把“胎教音樂”當做培養“天才小神童”的胎教法寶,這是一種認識誤區,特別是不合格的胎教音樂磁帶,將會給母腹中的小寶寶造成一生無法挽回的聽力損
市麵上出售的音樂磁帶很多,要注意選擇。從總體來講,優美抒情的中國傳統樂曲、民族樂曲、西方古典樂曲、搖籃曲、圓舞曲等對準媽媽和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害,應引起準媽媽們的警省。音樂胎教有六忌:
1.過度嘈雜或不當的音樂。不要給胎兒聆聽過度嘈雜或不當的音樂,他不喜歡聽到高振動頻率之音波。
2.音樂的節奏太快。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
3.音量太大。太大的音量會令胎兒不舒服。
4.音樂的音域過高。胎兒的腦部發育尚未完整,其腦神經之間的分隔不完全。因此,過高的音域會造成神經之間的刺激串連,使胎兒無法負荷,造成腦神經的損傷。
5.音樂當中有突然的巨響,因為這樣會造成胎兒受到驚嚇。
6.胎教音樂過長。長度5-10分鍾是較適合的,而且要讓胎兒反複地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刺激,等到胎兒出生之後聽到這些音樂就有熟悉的感覺,能夠令初生嬰兒有如待在母體內的安全感,對安撫嬰兒情緒有相當好的功能。
因此要選擇優美的音樂歌曲給胎兒聽,千萬不要選噪聲大的、有較強刺激打擊樂的歌或音樂。胎兒對這種噪聲的耐受性很差,而且會使胎兒性情煩躁,情緒波動,甚至感到恐怖不安。
給胎兒聽的音樂最好是中低音量。聲調不能尖銳刺耳,最好高、中、低音均衡,較低的音調會破壞聲音的平衡,使胎兒出生後聽覺器官對高音遲鈍。
營養師建議
要保證全麵合理的營養
妊娠早期,胚胎各器官的形成發育需要比較全麵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水。但由於妊娠反應,孕婦往往不能合理的吸收營養素。因而,膳食要根據孕婦妊娠反應的情況,依照孕婦的口味,合理地進行調配,以滿足胚胎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如喜酸、嗜辣者,烹調中可適當增加調料,引起孕婦食欲;嘔吐脫水者,宜多食水果、蔬菜,補充水分、維生素、無機鹽;冷食較熱食氣味小,可適量食用冷食,以防止嘔吐。